“无事。”严庄搪塞了两句,不欲与高尚多谈。
高尚进了殿,看到安禄山余怒未消的模样,连忙贴心劝了两句,得知安禄山要烧了寿安公主府也丝毫没有劝说的意思。
安禄山得不得民心关他什么事,他只想造反,在史书上痛痛快快留下浓墨重彩一笔,如今只差一小步他就要如愿以偿了,没必要为了丁点小事再招惹安禄山不快。
于是高尚说起了他此行的目的:“如今长安已克,得国都者即为帝……”
高尚此次来目的就是劝安禄山登基称帝。
倘若主公不称帝,那又怎么能彰显出他造反的功绩呢?高尚想要的可不仅是一个反王,安禄山得登基,得改朝号,他才能作为开国臣子,被史书大写特写一笔。
还有其他将领官员,他们跟随安禄山造反是为了更大的权力,安禄山登基称帝,才能给他们加官进爵啊。
登基称帝。
安禄山浑浊的瞳孔中精光一闪,他瞬间就被这四个字拿捏住了情绪。
他冒着九族消消乐的风险造反,为的不就是这个皇位吗。
如今帝王之位就在他面前,触手可及。
要说不心动不可能,而且安禄山了解自己的身体,尽管不想承认,可他或许真活不了多少年了。
他隐忍谋划了半辈子才终于坐在了龙椅上,倘若死前不能享受一把帝王的快乐,岂不是这辈子白辛苦了。
“此事还要从长计议。”哪怕心里瞬间就认可了高尚的提议,可嘴上还是要推辞一下嘛。
安禄山轻咳了一声:“可以先让太史局的相士测算……吉日。”
安禄山说的很模糊,只说让测算黄道吉日,也没说是要测算登基的吉日还是其他吉日。
高尚却已经了解了安禄山的心思,离开大明宫之后立刻就到了太史局,命令他们测算何日适合新帝登基。
太史局的相士们面面相觑,商量了一会之后表示改朝换代是大事,要先修一座浑天台,修完之后还要七七四十九个相士斋戒四十九日,而后祷告上天测算吉日吉时。
尽管安禄山和高尚都对这个时长不太满意,可毕竟是关乎改朝换代的大事,加上太史令说的严重,倘若有一点差错就会使新朝功业未成而半路崩殂,所以尽管安禄山觉得还要忍上好几个月才能称帝心急难耐,可面对言语凿凿的太史局一干相士也无可奈何。
李长安两日后就得知了安禄山想要称帝的消息。
“安禄山想要称帝。”李长安放下手中密信,脸上露出了一个笑容,“只怕他活不到浑天台修好的时候了。”
“告诉李光弼,让李嗣业带兵前往常山郡支援颜杲卿。郭子仪和樊宁继续攻打太原,哥舒翰加快速度带兵快点南下。”李长安条理清楚一一下达命令。
“我们也整顿兵马,抓紧时间把洛阳至陈留一带的叛军全部清理干净,去和洛阳会军,而后整兵向西,直指陇郡。”
安禄山没能打下来洛阳,那太原对他就极为重要了,范阳-洛阳-长安这条路走不通,就只剩下了范阳-太原-长安这一条连接范阳和长安城的路。
太原一旦被打下来,安禄山的范阳老家就和长安城彻底失去了联系,叛军为了保住太原必定会派兵支援太原。
而常山郡则是和范阳城只有三百里路,寿安军屯兵常山郡就等于把刀架在了范阳城脖子上。
再加上哥舒翰带兵南下从长安城西边威胁长安城,她再带兵从洛阳向西从长安城东边威胁长安城。
到时候四处起火,四处都还是要紧地方,也不知道安禄山会选择先救哪个地方。
王忠嗣低头看着舆图,迅速在脑中把李长安的安排和行军路线对应上。
“哥舒翰和咱们一东一西攻打长安城。”王忠嗣挑眉,“佯攻长安,骗安禄山重兵守城,趁着其他地方防守空虚声东击西度过黄河北上收复失地?”
他可还记得一开始敲定的战略是留着长安城和范阳城让叛军疲于奔波,如今李长安的安排却仿佛真要攻打长安城一样。
“不装的真一些,怎么能骗过安禄山呢?”李长安笑道。
“是啊,装的可真是太真了。让哥舒翰领兵从西边进攻,别说是安禄山,就算是我也只会以为这只是主力军。”王忠嗣感慨道。
毕竟大唐剩下的能和安禄山抗衡的将领也没几个了。高仙芝死了,封常清被困在洛阳城,如今留在外面的名将只剩下哥舒翰一人。李光弼的本事他知道,可旁人不知道,在旁人眼中,李光弼只是一个运气好接任了朔方节度使位置的小子罢了。
再看看自家公主用的其他人。年纪比他还大许多、这么多年一直默默无闻的老将郭子仪,底层出身还从未单独领军作战过的小年轻李嗣业,还有一个比自家公主只大三岁的小女郎樊宁……老的老小的小,怎么看都像是一群乌合之徒。
可谁能想到名将哥舒翰带着的这支军队不是主力,反而那几个没名气老将和小将领着的军队才是河朔三镇的主力军队呢。
“既然西边用了哥舒翰,那咱们这边也要出一个与哥舒翰名气差不多的将领领军才显得收复长安城的心思更真吧。”顺着这个思路往下想,王忠嗣自然而然就想到了下一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女强文 基建文 金玉满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