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狗屁世家和李长安,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他造反,杀五姓七望,还烧他们祖宗宗祠,轰轰烈烈的大事做完了,要留下的名声留下了。志向已了,要紧之事就是保命了。
高尚抹了把脸上的血,嘲讽一笑:“共事多年,我还不知道你,跑就跑吧。”
有人造反,是因为心里不甘心默默无名一辈子;有人造反,只是单纯为了造反。前者尚且有逻辑可言,后者毫无逻辑可言。
严庄心里嗤笑一声,二人话不投机半句多,就算已经不再是安禄山麾下有竞争关系的谋士了,可严庄依然不喜欢高尚,高尚也依然不喜欢严庄。
长安城中朝堂上臣子难得异口同声起来。
大唐的臣子里面十个有八个出身世家,八个里面又有六个和五姓七望有关系。
何况五姓七望世家子弟遍布天下,就算是老家出了事,祖宗宗祠被烧了,家里子弟也死了一大批,可剩下的人依然也不少。
好不容易上一次朝,朝堂上乱七八糟,姓崔姓王的大臣个个怒急攻心七嘴八舌要求剿灭叛军。
当初安禄山打进了长安城,也不见他们这么急。
一个留着一把柔顺长须的老臣连胡须都来不及打理,红眼厉声:“逆贼祸乱大唐江山,活该千刀万剐,臣乞殿下立刻派军剿灭叛军以安人心啊!”
他祖宗的祠堂都被烧了,那可是他亲祖宗啊!
李长安认识这个人,姓崔,不是博陵崔氏就是清河崔氏,平日一向以严肃闻名。
“是啊殿下,反贼罪该万死,我等与反贼不共戴天……”“请殿下立刻出兵为百姓做主啊……”
一群人义愤填膺,甚至顾不上世家子弟的仪态各个唾沫乱飞,此时都成了为大唐江山考虑的忠臣。
李长安却只想冷笑。
百姓死了那么多这些人也没见着急,现在轮到他家祖坟被刨了,开始知道和反贼不共戴天了。
刀不砍在他们身上,他们永远都不知道疼。
“先前叛军在太原附近游荡之时,本宫已经给太原境内所有郡县发了命令,命令各县严格巡逻各处防备叛军劫掠,怎么还会出这样的事呢?”李长安揣着明白装糊涂,露出一副很迷惑的模样。
大臣一噎,这谁能想到叛军会胆大包天敢抢劫世家大族啊。叛军早就占据了太原,可也没杀太原王氏子弟反而以礼相待……谁知道他们忽然就疯了!
李长安看够了热闹,这才不慌不忙道:“本宫正打算调兵收复太原,等太原收复之后,太原百姓就不必提心吊胆担忧再被叛军劫掠了。”
第258章
李长安又磨蹭了几日,直到荥阳郑氏也被叛军劫掠之后,又一次朝会,李长安才应承下来。
她心地善良,还不忘记安慰这些祖宅和祖宗祠堂都被烧了的五姓七望可怜官员,替他们找到突遭横祸的原因。
“唉,谁让五姓七望名声太大呢,那些反贼多出身胡人,粗鄙无知,估计也只听说过五姓七望的名头。如今眼看着叛乱不成,只怕是生了劫掠之心,想要劫掠财物,就盯上了尔等家族。”
李长安明着是安慰,实际上却就差指着这些朝臣的鼻子笑了。
让你们平时把门第挂在嘴边上吧,人怕出名猪怕壮,这下连叛军都知道你们五姓七望有钱,专门劫掠你们。
几个抱团过来请李长安出兵的大臣哑口无言。
谁能想到那群反贼这么混不吝,专逮着世家抢啊?
“看来尔等遇上贼匪,也就是只有一条命,不比普通百姓厉害啊。”李长安还叹息,“罢了,本宫这就派人去攻打太原,再去荥阳看看能不能截住那群为非作歹的反贼。”
“只是反贼有日行千里之能,安禄山起兵时候,二十万大军从范阳到洛阳都只用了二十九日,如今这群反贼都是骑兵,来去如风只怕更快,也不知能不能堵到他们。”
李长安又不着痕迹在这些出身世家的臣子心上捅了一刀。
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赵郡李氏,四家都是河北境内的贵族,安禄山造反得屯粮,得征兵,得打造兵器甲胄,这一桩桩事哪一件事动静能小了,四家子弟遍布河北为官,安禄山想要造反哪里瞒的过他们。
不过是他们认为与他们无关所以袖手旁观罢了。做着大唐的官员,食着百姓的血肉,却能冷眼旁观大唐江山被安禄山祸害,半壁江山沦落战火之中,无数百姓横死乱世,无非就是觉得火烧不到他们头上。
那现在就让火烧到他们头上吧。
这些大臣也又羞又恼,觉得李长安说话太直戳他们伤口,又暗恨早知道自家会被这些叛军劫掠,说什么也不能让安禄山造反。
可惜千金难买早知道。
这些大臣临离开太极宫之前,李长安还意味深长感慨了一句:“叛军零乱,单单本宫这能叫出姓名的叛军将领就有十数人,诸位还是快快写信快马加鞭寄回老家吧,要是再有其他叛军生了歹心,多抢两遍,那就真成了灭门惨案了。”
那就真不受控制了,安禄山手下那群叛军屠村屠县的事也不是没做过,他们丧心病狂,说不准真能把这些世家杀绝种。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女强文 基建文 金玉满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