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 穿成霍去病弟弟,全弹幕都在跪求别让我哥喝脏水_夕仰【完结】(269)

  弹幕觉得他整个人松驰的像只猫儿,每天瞎逛,跟着这个说一句,跟那个聊一头的,直到那三道题一出,弹幕这才知道,他小子是真敢写,前面搞了几个截句,后面直接不装了。

  三道试题,问策天下诸生。

  一曰钱粮赋税,国之命脉,何以丰盈?

  二曰冠军侯、大将军昔年如何慑服诸胡?今又当如何?

  三曰何解民之饥谨?黎庶冻馁,根源何在?良方安出?

  半月大试,累卷盈万。

  霍彦并太学所有饱学博士,连日挑灯夜战,审阅答卷。

  灯火摇曳,映照着他们或蹙眉、或叹息、或无奈的神情,在墙壁上投下巨大而忙碌的身影,空气中弥漫着纸张的清香。

  霍彦时而蹙眉沉思,提笔在简侧批注。时而无奈叹息,将一份卷轴轻轻推到一旁。被捉来看第二篇文章的霍去病则显得更为烦躁,手指不耐地敲击着案几,偶尔发出一声压抑的冷哼,就差没嘲讽出声了。

  辞藻华丽如锦绣,却空洞无物,尽是陈词滥调。

  有拾前人牙慧,拼凑成篇,俯拾皆是。

  更多的学子,只见眼前一方一隅,眼界狭窄,难窥全局。

  霍彦为太学所求,乃万花丛中最绚丽的那一株,更是那冠冕上最耀眼的明珠。

  他反复拣选,慎之又慎,案头合意的答卷不过十余篇,心中不由泛起深深的沮丧。

  霍去病比他更不耐烦,对着满桌简牍简直如坐针毡,心道还不如去杀匈奴人。

  他又拿起一份卷子,只粗粗扫了几行,便嗤笑一声,毫不留情地将那简牍重重拍在案上,对着众人抬首,掷地有声地吐出四字评语:“浪费纸张!”

  其嫌弃之情,溢于言表。

  霍彦都懵了。

  这么暴躁的吗?

  弹幕哈哈大笑。

  [病病:好浪费我弟的纸,把这个废物砍了!]

  [言言,能让去病破防的卷子,快让我看看!]

  霍彦也好奇,顺手接了过来。粗粗浏览,皱眉道:“文笔虽粗劣不堪,倒也勉强可读,阿兄何至于此?”

  霍彦被这动静吸引,好奇地伸手接过。展开卷轴,目光快速掠过那些略显稚拙的字迹,眉头微蹙:“文笔虽粗劣不堪,不想读。不过你不是不看这个的吗?”

  霍去病发出一声短促的哂笑,修长有力的食指带着怒气,重重戳在卷面一处关键论述:“阿言,看这儿!他说要把大宛和楼兰一起打了!毕其功于一役!”

  霍彦的表情有一刻空白。

  霍去病补充道,手指在空气中虚划着,“大宛在西域腹地,楼兰扼守东端门户,两国之间,隔着何止三个国家!东西相去千里之遥!戈壁沙漠,雪山连绵!这厮怕不是连舆图都未曾铺开看过一眼?”

  班门弄斧,太岁头上动土,都不过如此。

  关键是吹得华而不实,言语间又有几分扇动之意,仿佛在说卫青少智,霍去病无谋,天下他最牛,区区一个西域,他手到擒来。

  这让霍去病想起了战前动员的刘彻,不知四六。

  “这不会是陛下写的吧!”

  他急忙去看糊名,径直揭开糊名的封条,看清落款之名,歪歪扭扭的李广利。

  霍去病皱眉,“李,广,利。”

  霍彦:……

  这怎么不算被他阿兄猜中了呢?

  沉默片刻,霍去病手腕一扬,那份卷子便精准地落入了角落。

  “不录。”

  语气斩钉截铁,不留半分余地。

  [是二货将军李广利,哈哈哈。]

  [是贰师将军,但是二是真的,他与刘彻征大宛至今仍是佳话。]

  [出师多年,未尝一胜。这次更绝,未曾出师,先被去病KO!]

  [去病真的忍不了一点儿,给自己都整笑了。]

  [人在无语时真的会笑。]

  ……

  最终,层层筛选,优中选优,太学引入新血五百人。这五百少年英才,如初生之虎犊,带着蓬勃的朝气,踏入太学门槛。他们日后或为郡守牧守一方,或掌中枢运筹帷幄,或入军旅建功立业,几乎个个在各自领域绽放异彩,被后世人称为大汉猛人团。

  太学气象一新。霍彦再次广邀朝中百官,举行了盛大的一月讲学,刘彻也凑了进来,讲了几天儒学。

  讲学甫一结束,霍彦便大刀阔斧推行新制:舆地、度支、律令、水工农策、军事、外交六项辅学,定为诸生必修之基!考绩亦随之革新,一年分春秋两季,一季三考,分季初、季中、季末,唯才是举,不拘门第,不囿成规。

  考绩亦随之革新,一年分两季,一季三考,唯才是举,不拘一格。

  这些学生天资聪颖,根基扎实,其他学科自有博士教导,进展顺利。唯独军事一科,让霍彦包括所有人头疼不已。

  赵破奴那些人勇则勇矣,却连字都认不全几个,指望他们系统授课?仆多他们倒是能识字,可兵法,他们的兵法就是跟随将军!大将军必胜,骠骑将军必胜!

  更别提他们偶尔那些“当年我随将军如何如何,一刀下去匈奴崽子连人带马劈成两半”的牛逼,吹起来没完没了,连霍彦都怕。

  而找冠军侯霍去病来亲自讲授兵法,呵呵。

  那场面更是堪称“天马行空”。他阿兄讲着讲着,思绪便飘到了塞外的骏马如何神骏,草原的风沙何等凛冽,一场突袭需要怎样的准备。

  霍彦听完一节完整课,只觉痛彻心扉。

  就这云里雾里、跳跃如羚羊挂角的讲法,竟还有胆大的学生能向他求教提问!霍彦只能感慨:“果真是天生将种,非我辈凡夫所能及也!”

  [阿言: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心绞痛.jpg)]

  [阿言真的好无力。]

  [众学霸:虽然听不懂,但那可是冠军侯啊!问就完了!]

  ……

  无奈之下,霍彦连夜去找平阳公主,请出卫青大将军坐镇。

  平阳公主快要笑出声了,连连应下。

  然而卫青更绝,他讲如何烤塞外的羊儿,如何寻找水源,给孩子口水都讲出来了。

  霍彦猛地想起自己当年跟兄长随舅舅学兵法,舅舅也是这样,他就是这样没学出来!

  他不知道他阿兄怎么学出来的,他阿兄跟他舅舅天生将帅,可能跟他对不上轨。

  但他就知道,匈奴的羊有奶香味,很嫩,慢烤,把油脂烤化,撒些盐巴,就很好吃了!用雪水,炖一炖,也好吃。

  别问,问就是阿兄和舅舅只要去匈奴那里,天天就爱这么吃。

  尤其是他阿兄,说牵就牵,匈奴人大气都不敢喘,还得做好送上来。

  一想到自己精心培育、嗷嗷待哺的“军事小苗苗”,马上要跟他一样只知道匈奴的羊好吃,就心痛得无以复加,仿佛看到上好的璞玉有被糟蹋之虞。

  日子这么过,都跟他一样,就跟阿兄出去吃羊了,怎么得了!

  他一咬牙,一跺脚,对霍去病下了死命令:“回家!写兵法去!不要求你比肩孙武子,至少也得成个霍子传世!”

  于是,新晋的霍子霍去病,白日处理军务,调兵遣将,巡营点卯。到了晚间,则被弟弟“押”回府邸,在摇曳的烛光下,伏于宽大木案前,苦思冥想,试图将那些在战场上瞬息万变、难以言传、更多依靠本能与直觉的制胜经验,凝练成可供后人揣摩的文字。

  仅仅三天不到,一部墨迹淋漓、尚带着竹木清香的“兵法”就被他拍在了霍彦的书案上。

  彼时,霍彦正忙于在长安西郊筹建“大汉退役军人荣养中心”的琐事,乍闻兄长这么快把兵书写成,喜不自胜,如获至宝般丢下手中图册,捧起那卷书页。他深吸一口气,怀着朝圣般的心情,满怀期待地缓缓展开。

  偌大的白纸之上,只有力透简背、狂放不羁、几乎要破纸而出的三个大字。

  快!准!狠!

  霍彦:……

  空气仿佛凝固了。

  此时无声胜有声。

  他眨了眨眼,又眨了眨眼,确认自己没有看错。

  [我这,哈哈哈哈!《霍子兵法》精髓:我是霍去病,我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我必胜!]

  [阿言:我等的传世经典就这?!]

  [病病:大道至简!打仗靠的是我!]

  [他天生就知道怎么打,你不信问刘彻,他对去病和舅舅都到迷信的地步。]

  ……

  “我的大司马骠骑将军,问你个事。”霍彦的声音带着一种灵魂深处的拷问,他抬起头,目光复杂地看着一脸“快夸我”表情的兄长,“这《霍子兵法》,还有……问世的可能吗?”

  霍去病眉一挑,红唇抿了抿,随即理直气壮地反驳:“你见过谁家将军二十多岁就窝家里写兵法的?还霍子!我才二十多岁!做那老头子事作什么?”

  “而且,就是要比敌人快,就是要比他们猛。”

  他说罢,还扬了扬下巴,“打仗,你不懂!”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无cp  基建文  夕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