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叶是想要赚钱,但赚的是那些资本家的钱,而不是普通民众那仨瓜俩枣。
可奈何布瑞克太机灵,看到了大大的‘钱途’,非要和她作对。
那苏叶也没道理放过他,干脆将计就计。
但她也没把事情做绝,就连罗斯,还给他留了五百万英镑的资产呢,为的就是逼罗斯把钱投入到巴克利银行,保证银行暂时平稳运行。
现在情况有变,布鲁斯想要通过斯特利整顿银行业乱象,以此调控整个金融行业发展。
而苏叶确信他能成功,干脆插了一脚,趁势大赚一笔。
而第一步就是引爆民众心里的不安,让他们知道,巴克利银行现在缺钱,极度缺钱。
在这种情况下,大家的存款可能拿不回来了,趁着银行还没有宣告破产,赶快取出来!
论消息散播的速度,还有谁比得上掌握了国家情报的布鲁斯?
因此在第二个月一开始,巴克利银行还没有意识到不对,缩减贷款时,就悄悄流传着巴克利银行可能没钱的传闻。
那时贷款还在继续,依然是那疯狂的前两个月免息,依然是大批大批的大学生贷款。
可渐渐地风向就变了,很多贷款批不下来,要么是你文件不合格,要么说你不符合要求。
这是之前从未发生过的事,怎么会不符合要求呢?
明明和其他人的情况一样,都是名校高材生,都是家中中产,谁也不比谁差,凭什么说我不符合要求?
难道真的是没钱了?
这样的印象渐渐在民众心里形成,烙下一个大大的问号。
他们开始留意银行的情况,而正好在这时,巴克利银行又宣布,减少贷款!
这已经不是找借口了,而是明晃晃表示自己没钱贷出去了。
于是一个不正确,但大家都这么认为的等式形成,减少贷款等于没钱!
银行没钱了,那他们的存款哪里去了?
他们不明白是有人通过手段把钱转移了,迟早是要回来的,也不明白钱只有拿出去钱生钱,才能给他们那么高的利息。
在大多数民众心中,他们的存款放进银行,就相当于锁进了银行的保险库,一直放在那里。
结果现在告诉他们,钱压根不在银行,那完了,我们的钱是不是被吞掉了,不行,得赶快取出来。有一个就有第二个,很快形成了挤兑。
巴克利银行的门口挤满了人,都是要求取款的人,而且随着人数增多,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
这种情况下,要么银行直接关门,引发更大的恐慌,要么拿出大笔现金出来,告诉大家,言是假的,是别人眼红制造出来的谣言。
为的就是让你们这些大傻子把钱取出去,他们好自己存钱进来,拿到大笔的利息。
只要大量的现金放在那,无论是不是取出来,民众就能安心。
那么问题来了,现金到哪里去弄?
要么罗斯先生紧急从法国等罗斯家族掌握的银行中调过来,要么就从其他银行转移,就像斯特利转移巴克利的现金一样。
然而等布瑞克等人反应过来,已经晚了。
第二批入场的大学生们规模之庞大,是精心计算过的,从每个学习巴克利搞免息贷款的银行中,弄出一大笔钱,转头存入斯特利。
而这个数字卡得非常精准,几乎是每家银行能抽出的贷款数目上线。
再多贷出一点,银行现存的现金就少了,要是也发生挤兑危机,银行就危险了。
而这是很有可能的事,在巴克利银行暴雷后,也会有民众担忧其他银行是不是也会发生这种事,于是纷纷去取钱。
当然,等他们发现,自己取钱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障碍,而银行好似也不缺钱。
就会有人开始后悔,放弃了那么高的利息,然后转头又会存进去。
而这个基准数就是安全线,布鲁斯在行动前,给每家银行做了精准评估,确保他们不会出事的同时,也没有余力去帮助他人。
现在就是二选一的局面,要么找罗斯家族,要么求助搞自己的斯特利银行。
布瑞克行长第一反应当然是求罗斯先生,而这点布鲁斯其实是乐见其成。
毕竟要救一家银行,所需要的金钱数目巨大,那么大笔的资金流入,对英国只有好处,坏处也不过是他换个目标下手。
显然,罗斯看出了这其中的巨大风险,他虽然有心参与这一场资本狂欢游戏,却不准备为巴克利银行兜底。
他想做的是,在大势形成前,购入每家银行的股票,在整合结束后,借助各个银行股东的身份,占据英国银行业的主席位置,如果它们联合的话。
想得很美好,布鲁斯决定对他的行为大放水,让他多多筹集金钱,进入英国。
而这些钱进来了,就可以锁定在英国银行,而不是任其流出。
至于罗斯想要占据一席之地的想法,布鲁斯又不是商人,他只是要节制市场,掌握话语权,不让这些资本在英国境内搅风搅雨。
至于之后谁赚钱多一点,谁获得的利益多一点,都是无伤大雅的事。
对于一个国家而已,整顿市场乱象,推进市场有序发展,在控制下稳步前进,而不是任由某个人或某方资本搅风搅雨,最终损耗国家利益,才是主要目的。
至于旗下利益分配,谁赚多一点,谁少一点,那也不过是左手倒右手的事。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萧凌凌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