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 穿成刚骗了秦始皇的方士_周一白【完结】(85)

  “都说士为知己者死,政哥雄才大略,更是做出了千古未有的一统之举。相比之下,韩王孙有什么?”

  出乎意料,听到这话,张良反而沉默一会儿才说:“站在个人的立场,我佩服秦王,但我不仅仅是张子房。”

  他没有反驳朱丹对韩王孙的评价,可见韩王孙的本性他也是了解的。

  只是韩王孙也不仅仅代表他个人,他看的是他背后的韩国。

  此时的张良相比当初博浪沙刺杀嬴政时的年少意气,多出了几分沉稳,他不再偏激的只看到韩王与韩王室。

  他看的变成了韩国。

  朱丹轻叹一声,听懂了他的潜意思,所以后来的张良才会投奔刘邦吧。

  她忽然不急着回咸阳了。

  张良和胡亥赵高李斯等人都不一样,不管他们心里是否对自己有意见,但他们是站在政哥这一边的。

  只要有欲望有所求,就算心里恐惧也能很快的说服自己心甘情愿,但张良乃是一代谋圣。

  相比项羽刘邦的政哥在时不敢返,他却是实打实收买过力士刺杀政哥的人。

  这人的胆气与傲骨,让他绝不会轻易妥协。

  一声心甘情愿殊为不易,得慢慢磨了。

  第42章

  “女公子,我们已经修好了一间房的火炕,你要去看看吗?”几天之后,朱丹再一次来到柳叶里时,二林立刻殷勤问道。

  同时目光无意识偏离,看到了跟在女公子身后的人,顿时愣住。

  第一眼他的想法是这位女郎生得好生美丽,但多看两眼后,他认出这是一位郎君,瞬间庆幸自己没有冒冒然的说出来。

  “当然要去看。”朱丹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张良,“不仅要看,你也给我们讲讲。”

  火炕是女公子传授,为何要讲?

  二林刚这样想,就明白过来定是因为这位郎君。

  看来他的身份很特殊啊,二林打起了精神。

  一行人走近已经烧了火炕的屋子,朱丹只是不怕冷不怕热,但需要的时候对外界的感知还是很敏锐的,她微微点头。

  待坐到炕上,触摸到温度,不由得说:“不错,这个炕烧的好,温度合宜,不会烫伤人,也不会冷。”

  “你们这边的进度倒是比蒙家别院那边快不少。”

  二林谦虚一笑:“都是那些匠人的功劳,他们都很有经验,虽然这个天气土壤上冻,黄泥和粘土都不易得,且不容易干,但搭建好的火炕能极大的节省取暖用的柴火,所以整体算下来还是合算的。我相信只要让父老们见到了火炕的好处,就一定会主动要求搭建。女公子,你交代给我的任务很快就能完成……”

  既然是介绍,二林又走近几步,从炕头说到炕尾,大力的夸赞着火炕的好处,其间夹杂着对朱丹的吹捧。

  本来朱丹听这种话都听得习惯了——没办法,即便她不是一个厚脸皮的人,可所处环境,大家真心感激她,又发现她比那些贵族随和的多,有些话就自发的说了出来。

  听得多了,慢慢也就习惯了。

  然而,今日却不同于以往,今天她身边还跟了一个张良啊!

  朱丹久违的体会到了一种尴尬得恨不能脚趾抠地的情绪。

  她暗戳戳的瞥向张良,却见对方听得很认真,目光闪动间似乎还在记忆。

  当然他不可能是记那些彩虹屁,所以他是在记录火炕的制造之法。

  朱丹眼神闪了闪,想看到张良能做到哪一步。

  二林已经算是擅长言辞的黔首了,不过他知道女公子是个实在的人,吹捧归吹捧也要有干货。

  可是他肚子里的东西就那点,掏完了,他也实在没什么好说的,就有些尴尬的笑了笑。

  朱丹又看了一眼张良,张良欲言又止,但到底没有张嘴问。

  于是朱丹交代二林继续弄火炕,最好把柳叶里的住房都改造一遍,然后领着张良离开。

  同坐在马车上,张良终于开口:“国师既然有火炕这样的过冬之法,为何还要借我的气运?”

  这段时间朱丹在蒙家别院领着管家一众人也在改造火炕,虽然熟练的匠人都在柳叶里,但朱丹参与过火炕的制作,一人就能顶一群人。

  好多匠人都是她带出来的,自然也能重新带出熟手,期间使唤张良没有手软。

  她直白的告诉他:“我这里不养吃白饭的。”

  对于要干活才能吃饭,张良倒是并不抗拒。

  或许是觉得这样付出一点劳动换来食物不算投效秦国?

  蒙家别院改造火炕,他全程在场,此时朱丹听到他

  的问话,也反问了一句:“那你都记住了蒙家别院是怎么改造火炕的?为何还要记柳叶里的?”

  张良一怔,嘴唇嗫嚅着没有说话。

  朱丹却是一笑,相当笃定的说:“因为蒙家别院是贵族居所,你也想看看黔首们能不能用这火炕取暖吧?”

  张良没有否认。

  朱丹心头一松,张良出身富贵,他父亲是韩国丞相,过得锦衣玉食,不知晓人间疾苦。

  所以国破家亡之初,如一个冲动的少年般敢想敢干,但多年后,他周游各处,想来也穷困潦倒过,被迫看到了一些黔首的生活。

  人站在高处时,总是对脚下的苦难视若罔闻,等真正跌下来,身处同样的境地,才能感同身受。

  朱丹长长的叹了一声:“火炕是好东西,可惜我想起来已经比较晚了。别说是蓝田县,就连最近的咸阳居民都没来得及在进入冬天时都用上火炕。而且就算火炕是好东西,造价低廉,也绝对会有一大批人用不起,或许他们得等到来年、再几年,才能存够大钱置办好一个火炕。”

  此时的张良当然不会傻的说,火炕也就用了一些黄泥和粘土,怎么就置办不起了?

  这两样是可以去野外挖,但挑回来需要劳动力,同时其他材料用的虽少,却也不是没有……总会有人用不起。

  “你准备怎么做?”说这话时,张良的心情非常复杂。

  朱丹身为大秦国师,自然不会缺钱,若她愿意给咸阳人、给蓝田县的人家家户户都置办一个火炕,也不是什么大事。

  可这天下除了这两处,还有其他人,有秦国人,也有……韩国人,这绝对不是一笔小数目。

  身为秦国的国师会有这样的心胸吗?

  朱丹仿佛看出了他的想法,很干脆的说:“这个钱我是不会出的,我也不会建议政哥使用官方的财政,由官府为黔首们免费制造。”

  张良看向她,朱丹自信的一笑:“因为没有必要。”

  她早就算好了这笔账,那些家里有壮劳动力的可以进入建筑队,跟随匠人学盘炕的手艺。

  比较愚笨学不会的,就去挖黄泥和粘土换钱。

  而没有劳动力的妇孺自然也有其他的赚钱之法。

  像刘缊家的豆腐,小花领着人做的腐竹,朱丹打算来年正式建成工厂。

  还有腐乳,随着一众方士终于弄出玻璃,朱丹就在琢磨罐头瓶的事了。

  当然,也少不了封建时代最传统的男耕女织,养鸡场养猪场都会招人,这种大规模养殖需要干净,需要耐心细心,所以都把女工招进来。

  纺织行业要改进纺织机,正好子母丹可以改良种子,麻布的产量必然会上涨。

  涅盘丹会改造出许多如辣椒红薯土豆这等新物种……通通都需要人手!

  朱丹不相信他们在入冬之前攒不够置办火炕的钱。

  张良瞠目结舌,只觉得如听天书,明明朱丹吐字清晰,说话不紧不慢,每一个字他都能听懂,但为什么连起来他就听不懂了?

  他在蓝田县打听的时候,是发现这里多出了不少新东西,却不料只是一个开始,这位大秦国师的手段才使用不到十分之一?

  按照她的预估,来年大秦会变得如何?

  张良茫然了,自己真的还有复国的希望吗?

  “当然了,这个未来确实很美妙。”甚至朱丹自己每每提到,不管说多少次都是一样的上头。

  仿佛眼前浮现出原本面黄肌瘦的老百姓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实现了家家户户和平喜乐、吃喝不愁的场景。

  那简直是对一个基建党、种田党的最高赞美。

  “但是,这些还只是前景,摆在我面前的更迫在眉睫的问题是眼前的雪灾,只要我借用了你的气运,即便无法全部解决,可只要能解决一部分,或许就会少冻死一个人。”

  “如果冻死的是这个家的顶梁柱,我还相当于挽救了一个家庭,救下了本来会死去的老人和孩子。”朱丹双眼闪闪发亮,“你知道这个时代,一个人想要长大有多难吗?首先得他们的母亲不会因为长期劳作或者频繁生育坏了身子,只有母体康健才能生下健康的孩子,他才不会在往后的人生中频繁生病被家里人放弃。其次这个家得长辈能干,能弄来足够全家人吃的食物,不然老人是第一个被放弃的,其次就是孩子,最后——”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种田文 基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