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这一次炼丹可是抽取了政哥的气运,还有张良也是她很喜欢的谋圣。
这抽取气运就会倒霉不可避免,可朱丹希望,在他们倒霉时,自己在身边,能第一时间帮忙将后果降到最低。
因此张良自然是跟朱丹一起住国师殿,她还时不时就跑去看政哥,自然张良也得跟着。
这两个立场对立的人目光撞上都是无言以对。
——虽然朱丹没对外张扬,张良就是博浪沙刺杀政哥的主使者,但也没有刻意瞒着,有在和张良交流的时候说漏嘴。
而她身边也往往跟着甲卫。
所以嬴政早就知道了。
而于张良而言,秦王灭了韩国,他与他有着不共戴天之仇。
所以偶尔张良会闪过这个想法,朱丹拉上他,时不时去秦王跟前晃悠,是想让他死呢,还是想让他死呢?
但他没问,如果他问了,朱丹肯定会直白的告诉他:放心吧,我和政哥自有默契,所有能够炼丹的人都是很重要的宝贝,不管此前是不是犯过大错,有什么不可原谅之事,咱们都宽容点。
一如当初她宽容赵高和胡亥,政哥自然也有这样的心胸。
嬴政确实有,在咸阳各县化雪结果报上来之后,他看张良就更加宽容了。
小农社会,种地是老天爷赏饭吃,甚至都不需要朱丹多说,仅仅看这一场雪灾,嬴政的脑海中就联想出了各种沙盘丹的用处。
以张良这个能力,呼风唤雨、调节各处气候不是不可能啊。
所以对朱丹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政哥与张良的矛盾,而失这气运被抽取的后果。
等待是最煎熬的,因为等待代表了未知。
朱丹简直恨不得拿个放大镜观察两人日常生活,不过政哥这边还没有结果,倒是张良的结果先出了。
“你说什么?张先生瞎了!”一大早,面对云秋汇报上来的这个事,朱丹惊得把饭碗都砸了。
“怎么可能?明明之前炼了那么多丹,没有一个人会这样!”
“就算是胡亥断了腿,赵高菌子中毒犯失心疯,过了那阵子也都好起来了。胡亥还不是照样能跑能跳,赵高也没说神智受损变成疯子,怎么唯独张良瞎了?”
难得的,朱丹的良心有点痛。
张良一代谋圣,汉初三杰,不同于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韩信,他的结局可是非常好的,善始善终。
怎么落自己手里,给大秦干活人就瞎了呢?
这饭哪里还吃得下去?朱丹迅速出门:“走,我去看看他。”心里已经下定决心,如果张良的眼睛真的出事了,她一定要想办法治好他。
“回春丹不知道有没有用?回春丹那么万能,只要不是很特殊的眼睛上的病变,应该能治好吧。”朱丹不确定的想。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个判断是怎么得出来的?”朱丹边走边冷静地问。
云秋说:“今日一早,张先生用过早饭准备出门,被外面的光晃了一下,眼睛就出事了。等宫人将他扶起来,张先生说自己眼睛看不见了。”
“是不是眼睛被地上的树枝、石头刺到了?”朱丹第一时间想到是不是伤了眼角膜。
是,是时候发展大秦的外科技术,如果真是眼角膜伤了,等技术上来了就找个死刑犯给张良换。
“没有。”云秋来之前已经把情况都打听得清清楚楚,她非常肯定,“地上都打扫得很干净,没有石头等杂物。”
“那是不是磕到脑袋了?”朱丹又想起大脑能影响到很多方面。
有人磕到后脑勺可能就那么寸,当场死亡,还有的人因为大脑受伤,患上失语症,失忆症。
据说酒精会麻痹大脑,所以喝醉的人会胡言乱语,做出一些匪夷所思之事,也不能很好的控制身体。
大脑是一个非常精细的部件,医学科技发达如同后世,也没能将大脑探索完全。
“这……”云秋犹豫了下,“应当不成磕到,没听张先生说哪里疼。”
朱丹心情沉重:“那大概率就是这样了,有可能他自己摔懵了,察觉不到,可惜大秦设备落后,没办法给他照一个脑部ct……不对,我可以用变形丹啊。”
不同于一开始的拮据,现在朱丹手上各种丹药的存货可不少。
她没有像第一次炼丹一样急着使用,而是存在手上。
虽然朱丹多的是可持续发展的人,存药材不如存丹药,她隔段时间就割一回韭菜,炼制一炉丹药,但也没说要随便浪费的。
比如人要吃盐,人离不开盐,才用变形丹弄出了一套晒盐设备,其他不是现阶段能发展的,就没有急着使用。
为了搞清楚张良的情况,朱丹觉得舍出一颗变形丹值得。
张良可是智慧型人才,他的脑子千千万不能出问题。
一路上七下八下终于到了张良的住处,对方正闭上眼睛坐在椅子上,不知道在想什么。
似乎是听出了朱丹的脚步声,他抬头:“朱丹,你来了。”
面容精致俊美,一低头一抬头间,难得显出了几分弱气,看着更可怜了。
朱丹更加心虚,几乎是立刻就说:“张良你放心,不管你是不是真瞎了,这个事是因为我,我肯定负责,我知道你放心不下韩王室,我会跟政哥求情,让政哥给他们好一些的待遇。”
张良嘴角微抽,作为一代谋圣,在发现眼睛瞎了,短暂的慌乱后,他立刻就思考出了最有利自己的方式,装可怜,让朱丹同情愧疚,如此才能达到他的目的。
但他的目的可不是惠及韩王氏,知道朱丹性子耿直,他也不敢让她继续误会下去:“韩王室如何自有他们的命数,他们也当学会接受这一切,我只希望国师能一视同仁对待旧韩国人与老秦人。”
“原来你是担心这个。”朱丹哭笑不得,“放心吧,政哥在我的影响下,想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不管是原韩国人原赵国人……还是谁,政哥既然一统,那么所有人都是他的子民,会公平对待。”
想了想又强调一句,“世
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但会有相对的公平。老秦人是跟着政哥一路走过来的,这里面的感情,是无论哪国人无法比的,但两者间也不会差太多。”
朱丹索性把自己建议的科举制度说了出来:“无非就是前面几年老秦人的录取比例会高一些。”
这就跟少数民族有加分政策一样。
张良目光发亮,虽然朱丹只是粗略介绍,但他已经看到了这个科举制的巨大前景,它最大的好处当是打破了普通黔首与贵族之间的隔阂,给底层的人也提供了一条上升的通道。
当然,贵族依旧占据巨大的优势,毕竟他们自小耳濡目染,也能接触到最好的教育资源。
可相比此时,已经是巨大的改变。
而且国师还说科举制的考核将会使用一种新式简体字,这将极大地缩小两者差距。
相比之下,老秦人在参加科举时有加分,录取人数会高一些反倒是没那么震撼了。
“当然,我也知道这种先发优势其实很致命,先上来的人或许会占据朝堂绝大部分,后来者想要把他们压过去很难,但是科举制录取的人才并不是一开始就坐镇中央,而会去乡里之间历练。”
是的,朱丹的想法要更大胆一点。
她都把简体字推行出来了,要搞的科举制可不是封建时代那种八股文,更偏向于后世的高考。
高考完你就可以当京官?
不可能,你得去村里面先干几年实事,再根据你干出来的成果,一步一步往上升。
复杂的基层将会锻炼出真正的人才,同时这样历练出来的,也是能真正做实事、了解情况知道因地制宜的。
朱丹可不想搞出一批只会纸上谈兵的。
张良看朱丹的眼神更加震惊,她其实能接受老秦人会优越于其他旧六国人。
这很正常,如果不作出区分,一味一视同仁反而是对老秦人的不公平。
可朱丹一手创造出了老秦人的先发优势,又用这个基层历练制度,尽可能的压制了他们的先发,筛选出真正能干实事的人才。
不管是谁,能够一步步走上来,他出生之地这个因素都会变得很小很小。
因为在朱丹的规划中,这种基层历练并不是只固定于一地,而是会轮岗的。
他可能此刻管理的是老秦人,后面又被调去管理原赵国人、原楚国人。
若他真的将那片地方发展起来了,他还会对那里的人持有偏见的想法吗?
不会。
因为一个人有偏见,他是不可能全心全意的谋求发展的。
如果他有偏见还能谋求发展,那就是他能克制这种偏见,君子论迹不论心了,对于结果不会有影响。
张良深吸了口气,问:“国师,你告诉我这些,是想我做什么吗?”
“聪明!”朱丹打了个响指,“我确实有求于你。”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种田文 基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