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如今正要发奋读书,来日想挣个功名呢,哪有心思在这些儿女情长上下功夫?紫鹃比我还大几岁,翻过年去就二十一了,总不好一直耽误她。”
贾母的神情这才缓和,点头赞道:“自然是读书上进更要紧,不能叫姬妾扰了心神。”
她沉吟了片刻,又给黛玉出主意,“紫鹃有个兄弟,今年十二岁,正好给姑爷做个书童,跟着识几个字,也是给他们家施恩了。”
这番打算有两重意思:一就是她明面上说的,给紫鹃家里施恩,叫他们死心踏地地跟着;二就是男主人的书童,将来长成之后就是要做管家的,也是分化徐家现有奴仆的意思。
虽然徐福一家如今对徐茂行两口子忠心耿耿,但人心易变,谁知道将来会不会出现什么变故?
万一有人拿他们家的孩子做威胁呢?
这种极端的情况发生的可能性不大,但只要发生一次,就足够致命了。
因而贾母一直觉得,徐家的仆人势力都在徐福一家子手里不好,而阿山和珊瑚这两个孤身的,根本不可能是他们的对手。
如今紫鹃一家子去了,正好扶正了失衡的势力。
心里打定了主意,贾母便叫人把紫鹃的老子娘并兄弟都传了过来,当面询问他们愿不愿意做黛玉的陪房。
这是早就商量好的,他们自然都说愿意。贾母便顺势叫鸳鸯去寻王夫人,把他们一家子的卖身契都找出来,今日就连人一块儿叫黛玉领走。
王夫人心下有些不愉,她还想留着这一家三口,通过控制紫鹃来牵制黛玉呢。
但贾母虽然不管事了,真要给她找麻烦,还是让会她防不胜防。
更别说还有孝道压着,王夫人哪敢违拗?只好叫玉钏取了卖身契交给薛宝钗,叫薛宝钗亲自给贾母送过来。
于是乎,自成亲之后,一直有意回避林黛玉的薛宝钗,终于还是和她遇上了。
索性宝钗城府也算深沉,来之前就调整好了心态。进来拜见了贾母,又和黛玉相互见了礼,示意莺儿把装东西的匣子给了鸳鸯,便坐在林黛玉下手和她说话。
“咱们女人家一旦成了婚,和做姑娘全然不一样了。我又生来笨拙,花了好些时日才把家里的事给理顺了,咱们姐妹直到今日才算是重新聚首了。”
听她说出的这篇话,黛玉也有同感:成婚之后当真是不一样了。
从前的宝钗虽然也有自谦之语,但她的自谦,往往只是一个引子,一个展露自己学识和见识,说教别人的引子。
明着是自谦,其实是掩饰不住的自傲。
今日的宝钗,确实真的自谦自贬。那笑容里不经意间流露出的苦涩,真的叫人心惊。
很显然,她的婚后生活并不如意。
黛玉暗暗叹了一声,也无意再刺激她,笑道:“这府里上上下下,哪一天没有几十件事?姐姐是才接手的管家奶奶,一时手忙脚乱也是有的。不像我们小门小户的,随便管管也就够了。”
彼此相识多年,她很了解宝钗,知道怎么说才能让宝钗心理平衡。
果然,一个高门大户和小门小户的对比,宝钗的精气神立刻变好了许多。
但如今的她不是从前的她了,绝不会说什么“小门小户有小门小户的乐趣,高门大户也有高门大户的难处”。
一来是这些日子管家受了些磨难,还有和宝玉相处的不如意,把她原本只是隐藏起来的棱角,差不多都给磨平了。
二就是她的眼睛不瞎,只是看黛玉精神饱满,脸色也比先前红润,甚至脸颊还微微丰腴了些,就知晓人家的日子过得舒心得很。
若是再说那样的话,不但显得假惺惺的,还会像个跳梁小丑一般,暴露自己的外强中干。
面对黛玉时,宝钗的心理是很矛盾的。
一方面她希望黛玉出了这府能过得好,另一方面又不希望黛玉过得比她好。
如若不然,她费尽心机抢过来的贾宝玉,岂不是让她自己变成了一个笑话?
第62章 欸,来了。
于是,宝钗便避开了这个话题,拉着黛玉的手说:“我听说徐姑爷也是读书人,想来对古籍会多几分喜爱。
我那里新得了两册东汉顾邕注解的《后汉书》,等会儿叫人给你送来,你回去时带着,徐姑爷读书累了,也可聊做消遣。”
意思就是:正经书读累了,就看闲书放松一下。
黛玉想起自己也说过类似的话,当时徐茂行的哀嚎声犹在耳际,顿时忍俊不禁,竟然当着人的面笑了出来。
宝钗迷惑不解,“你这丫头,笑什么呢?莫不是看不上我这两册闲书?”
“我哪敢呢?”黛玉笑道,“顾邕乃是蔡伯谐的弟子,《后汉书》就是蔡邕所修。他的亲传弟子做注解的,必然有独到之处,是旁人求也求不来的孤本呢。”
她喝了口茶,继续道:“我之所以发笑,是想到二爷看见这两本书,必然激动万分,替他高兴呢。”
——是要激动万分,恐怕激动得都要晕过去了。
见她没有拒绝自己的好意,宝钗松了口气,想要再继续聊点什么,却发现好像说什么都不合适。
于是,她悄悄给莺儿使了个眼色,没过多久莺儿便出声提醒她,说是见管事媳妇的时候到了。
贾母便顺势道:“正事要紧,宝玉媳妇先去吧。”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甜宠文 救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