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女毫不犹豫地拒绝:“为了夫人的安全,夫人这段时间还是呆在王府吧。”
林黛玉看了看院门外守护着的侍卫,心里明白了几分,她闭上眼睛,道:“我累了。”
侍女没有为难她,一定要她回信,只欠了欠身,说了句“好好休息”就退下了。
林黛玉被软禁在了王府,除了不让出门,其他的吃穿用度皆紧着好的来,也可以随时请王府常驻的太医看诊。这种做法,既是对她的一种保护,也是对贾琰的一种要挟。
*******
凉风吹古木,野火烧残营。寥落千余里,山空水复清。
山内山外俨然两个世界,山外的王孙子弟曲觞流水,吟风雅,夜夜笙歌,对风流。山内的征夫深林捣斧,熬血汗,白骨茫茫,历生死。
贾琰手里拿着两封信,恍惚间也觉得自己在两个世界。
一封信是郝老二写来的,主要说了荣宁二府被抄、全府下狱之事。另一封信是岐英王府送来的,主要说了黛玉有孕一事。
每封信都重如千金,让他踹不过气。得知自己要当父亲的喜悦,也在背负着上千条人命的重负下变得微茫而苦涩。
他的耳旁再一次响起岐英王给他下的命令。
“经查明,矿山西面处确实藏有一万大军,暂命你以护参将一职,率众将士与其对敌。”
在冬荣发现了西山有私军后,贾琰就将这一情报报给了岐英王,他自己也百思不得其解,平安州并非军事要塞,留一万大军在这里有什么用。
后来他又发现崔骁往滁州运银根本就是个幌子,银子其实还留在平安州,用来养这一万私兵。
平安州不是军事要塞,然而贾琰却猛然想到,从平安州到京城,如果走水路,只需要一晚上的时间!
想到了这一点,那么周旷和太子想做的就很明了,恐怕不是造反,而是逼宫。
一万私军又跑不了,岐英王若将这一情况上报天子,足以扳倒太子一派,然而他却下了让贾琰率兵对敌的命令。
贾琰是文官,对军事不能说一窍不通,但绝不精通。而且说是领兵,却没有给他派半个兵,岐英王让他带的“兵”指的就是矿山上这一千多名的征夫!
让他带着这一千多征夫去对抗一万私军,不若说就是打着让他把这一千多名征夫送去死的主意。
为什么?
这个命令下得荒唐又可笑!可笑得让人从骨子发冷。
岐英王一开始说让贾琰潜入矿山只是为了掌握周旷跟太子勾结的证据,现在证据有了,明明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他却下了这么一道命令。
这是要拿这一千多条人命激起民怨,好为他接下来的打算做铺垫,比如“民怨沸腾,王爷不得已之下继承皇位”诸如此类。
贾琰第一次真切得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棋子。
权势为棋局,人人争当下棋者,在他们眼里,棋子没有生命,只是用来杀伐鞭挞的工具。
枉他自觉聪慧,不过是自视甚高。
寒窗苦读考科举,辗转赌命搏前程。搏到最后,不过就是成为了权势者手里的“刽子手”。
第113章 食民之血肉白骨
夜色渐深。
夜晚的矿山也比白日安静许多,矿井井口中露出微黄的灯光,从远处看,星星点点连成一片,竟让人感到几分安宁祥和之意。
黑夜能掩埋掉许多东西,比如恐惧,比如罪恶,比如死亡,所以很多人在该睡的时候不愿睡去,仿佛这样就不用面对不知何从的明天。
贾琰站在一片树影下,不言不语,静立不动,几乎与暗夜融为一体。如果不是王逢吉不小心撞到了他,也许他会在这里站一整夜。
“哎呀吓我一跳,原来是你啊,大人,”王逢吉摸摸胸口,将一个糟糠团子放在田老汉坟头前,回过头笑嘻嘻地问,“大人又来看田老伯啊?”
王逢吉跟了他几天,越发不怕他,没等他答话,就自顾自地道:“能得大人几次看望,田老伯如果地下有知,一定也是高兴的,大人不必因他的死感到内疚,”说到最后,故作一副看透世事的语气,叹道,“生死皆有命,半点不由人啊!”
王逢吉叽叽喳喳半天,见贾琰还是没理他,便道:“已是初冬,大人站在这会生病的,我们一起回去吧。”
贾琰不动,就跟没听到似的,王逢吉大着胆子去拉他的手,连拉带拽地把他拽了回来。谁料还没走入屋内,贾琰脚步一转,转身又走向了另一个方向。
因为在规定期限内冶炼出了二百万白银,上面的人得以交差,下面的征夫们在日夜拼命赶工后,终于也能坐下来踹几口气。
这几天劳动量不大,晚上不用干活,贾琰本以为征夫们肯定会抓紧时间休息,没想到才走到他们住的地方的门口,就听到里面喧闹地很,还夹杂着几声笑声。
门口看守的两个官差见到贾琰,赶忙冲里面大喊了几声让他们安静,贾琰摆了摆手,示意不用管,自己踱步进来。
征夫们三三两两的聚坐在一起,很是热闹,年纪长些的吹嘘自己是村里的庄稼把式,自家的一亩地的收成比旁人三亩地的还多,年轻些的则吹嘘自己的力气最大,有几个还在比较掰手腕,一堆人围在旁边叫好。
见到这幅场景,贾琰萧索的神情消去几分,他走到几个少年身边,问:“你们手里拿的是什么?”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bl/20_b/bjV5L.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红楼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