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一个侯爷,为什么兵部吏部都要插手,为什么这么急于拉拢人才,紧紧是为了对抗沈家给圣上表忠心?
他并没有在滁州一事上立多少功,周旷早就知道这件事,那么周旷想拉拢他,就是因为他于铸造兵器上有些用,这么看重这件事,却也没有很强硬的要求他去兵部,贾琰觉得奇怪。
周旷不掌兵权,又是外姓人,谋逆的事不可能成功,就是成功了,他又没有子嗣,谋逆了传给谁呢,恐怕这也是圣上对他放心的原因。
所有人都知道昌远侯跟沈家是对头,两派针锋相对也是许多年了,圣上也是乐见其成的,他要用周旷打压沈家,贾琰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才将信给了周旷。
可是如果,周旷跟沈家不是对头呢?
贾琰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觉得自己想多了。不管如何,周旷就是拉拢他,也就是顺手一扶的事,他现在地位,还不会有人把他放在眼里。先做好眼前的事是正经,至于以后,走一步看一步吧。
贾琰将要去外放的事上报了贾母跟贾赦,贾母不赞同,可是见贾琰不听劝,也就随他去折腾了,贾赦听见了连眼风都没赏给他一个,只说知道了便让他走了,自从上次他拒绝了成为嫡子的事后,贾赦已经无视他很久了。
他的两个小丫鬟,羊花已经被家里人接走了,磐月是扬州人,家里人早已联系不上,也不会来接她,磐月又到了出嫁的年纪,贾琰还没想好怎么安置她。
因为羊花没在,他东奔西走的,又没谁刻意跟他说,他还真不知道宝玉黛玉定亲的事。
所以等到贾琰打开贾母给他的暻花暖凤盒,看到里面装的是宝玉黛玉的婚书后,他着实吃了一惊。
他就是对《红楼梦》再不熟悉,也知道宝玉黛玉是悲剧,为什么现在已经发展到定亲了?然后然后,为什么要把婚书给他?是不是搞错了什么?
贾母很快解释了缘由。
原来这婚书需要女方父母的书上名字的,父母不在,就由族中人书写,黛玉虽无近亲,但仍属于姑苏林家一族。再者,林如海和贾敏都葬在祖籍苏州,身为女儿,出嫁这样的事,无论如何也要拜祭告知一下父母。
因此林黛玉势必要回一趟苏州。
本来该让贾琏去送,只是不巧,薛蟠杀人的事这段时间就要下判决,贾琏每天四处为薛蟠的事奔波,因王夫人同意了亲事,贾母也不好在这件事上说什么,愿意给薛姨妈几分面子。
而贾琰外任的地方梧州,正好紧挨着苏州,不若让他顺便把林黛玉送到姑苏林家,等这边事情一完,就让贾琏过去,再将林黛玉接回来。
第30章 天降灾祸之惊变
朝廷的任命书上要求贾琰四月份到梧州报到,从京城到梧州,怎么也得一个多月,贾琰自己的话快一点,但现在出了变故,带着林黛玉,肯定要走慢一点,所以他合计了一下,决定马上就出发。
走的那天,风和日丽,天空地净。
只是到门口来送人的只有贾琏和贾环。宝玉因为王夫人拘着他读书,遂不曾来。
一开始走的是陆路,因为贾琰怕出意外,特地走的官道,但是这个时候的马车是没有防震功能的,颠簸的厉害,没走了两天,林黛玉就开始上吐下泻了。
贾琰问了一下紫鹃,知道林黛玉不晕船,于是便决定改走水路,单独又雇了一条船,又停了几日,等林黛玉的情况好些后,才登船离去。
贾琰正在研究梧州的资料。
梧州地处长江南岸,属于江宁府,紧挨着苏州,典型的南方水乡。虽不如苏州闻名,但也是繁华胜地,百姓安居乐业,粮食以水稻,小麦为主。相比其它地方的匪患,旱灾什么的,这个地方颇为安宁。唯一困扰百姓的可能就是水涝这方面。
梧州知州刘远度,就是他的上级,进士及第,别人是官运亨通,一步步往上走,他是反着来,出道即巅峰,刚中进士时极得圣上喜爱,当即被封为太子少师,这简直闻所未闻,虽是虚职,但官职高啊,当时圣上因为这事还遭到了御史弹劾,说圣上以喜好治国,乱了吏法,但圣上还是坚持不改初衷,把弹劾的折子都压了下来。
出身正,年龄小,还走了狗屎运极得圣上喜爱,那前途怎么看怎么光明。
未料这位主不到半年就不知因为什么事惹怒了圣上,被降成了翰林庶吉士,自此就开始一路被降,詹事府少詹事,翰林院侍读,右春坊庶子,然后遭遇了他职业生涯的滑铁卢,被圣上一脚踢出了京城,到闽西任知府,三年前又被降到了梧州当知州。偏偏就查到的资料看,他又没犯什么大错。
贾琰放下手中的资料,揉了揉太阳穴,心里希望这位官途略奇葩的上司好相处一点。船舱昏暗,他看了一下午,决定起身出去走走。
谁知刚走到船尾门边,就看到紫鹃在旁边守着,紫鹃看见他,手往船沿上指了指,林黛玉正迎风站在船沿上。
贾琰想了想,还是向前走去,在离林黛玉一丈远的地方停下。
“林妹妹可好些了?”
黛玉回头,见到是他,轻身福了一礼,笑道:“我已经好多了,多谢三哥哥一路照顾。”
少女已经到了最美好的年纪,她也很会打扮自己,珊瑚色牙兰锦织对襟小褙,霁蓝色明月流霞长裙,显得秀雅又明丽。眼眸如水,身材窈窕,皎若兰月,飘若回雪。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红楼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