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太乱,我不能亲自送你,也不敢让你离开,前日驿站通了,我已经给咱们府上去了信,想必他们会派琏二哥哥来接你。可是梧州现在已经出现了瘟疫,城门也被封了。”
“但是也不是没有出城的法子,圣上派了太医来,现在瘟疫爆发,太医才行到柴阳,我跟刘大人请求派衙役提前去接一下太医,你们可以跟着接太医的衙役一起出去,只是接到了太医,剩下的路便只能靠你们自己走了。我派二十个衙役护送你们,你要多加小心。”
如果可以,贾琰也不想让林黛玉独自走,只是他是梧州父母官,不可能在这个时候离开,他把婚书从怀里掏出来,递给林黛玉:“抱歉,那天下雨,有些让我弄湿了,好在字迹还看的见。”
林黛玉将婚书拿来过翻开,这是她第一次细看,八金帖上有了褶皱,也有被水迹晕开的痕迹,地动那天晚上的雨很大,婚书还得以保全,可见手持之人是处处小心的。
林黛玉将婚书递给贾琰,坚定道:“我并不急于现在回去,我等琏二哥哥来。”
“可是梧州现在有瘟疫。”贾琰疑惑,不明白她在想什么。
林黛玉知道梧州现在的人手有多缺,她听刘夫人讲,连刘夫人的弟弟都被拉去给百姓搭帐子了,刘夫人的衣服现在都是自己洗,她的丫鬟被派去烧水熬粥,好让衙役及时施粥发放给灾民。在这个时候,她自己带走这么多人,她也怕让贾琰难做。
她只道:“就是我自己先走,路上万一有变故,又该如何?不若先留下来,我小心一些也就是了。”
贾琰待要再劝,林黛玉却将婚书直接塞到他怀里,径自转身去了,院子里面都是女眷,贾琰也不能将她拉回来。
只是黛玉动作太急,一张纸从她袖口掉了出来,她也没注意。
贾琰捡起来看了一眼,见她抄录的是王粲的七哀诗:“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报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怀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看着这首诗,贾琰忽然想起一件事来。
作者有话要说:
说一下女主的问题吧,到书的最最后,恐怕她也不会成为女强人那种类型的。她会成长,不会一直居于后院,但不会改变本质,不会变的杀伐果断,我喜欢的就是原原本本的她,我觉得她本来就很好。她有见识很通透,但也不会追逐于此,我为什么喜欢她,原著中有一回,黄昏时她歪在床上等宝钗,见着下雨,她只道宝钗不能来,就拿了一本《乐府杂稿》来看,又写了一首《秋窗风雨词》。只要想象一下这个场景,我就觉得特别美。她有女性独有的那种美好。她值得被人爱。我一直觉得,女性只要保留了自己的初心,就是最好的,无论是不是功成名就,包括男主也是这样。我又啰嗦啦,主要是怕大家误会故事走向
第34章 散舆论转凶为吉
贾琰想到的是,江南多才子,既然当今圣上重舆论,也许这点他可以好好利用。
于是在瘟疫爆发第二天,梧州郊外的山林就起火了,几百棵树被烧得烟灰殆尽,光秃秃的一片触目惊心,唯独山顶上的一棵百年老松完好无损,有好奇的人上前去看,只见那树的枝干上竟显出两行字。
“灾异枯景郷,福后侑瑛长。嘉木历风霜,乾坤定國昌。”
刘远度笑看了一下贾琰,拿起茶杯喝水:“真是吉兆啊。”
廖子英还是嘲讽脸:“果真吉兆,还能疗治百病,我们的知府大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拖着伤腿带领着官员就来我们梧州登山了。”
“还是说正事吧,”贾琰打断了他们的揶揄,问道:“两位太医什么时候到?”
“今日午时,”刘远度对贾琰点了点头,“这事就交给你了。”
贾琰中午的时候接到了两位太医,两位太医俱是古稀之年,却极度负责,也不休息,就要求去看一看病人,于是下午贾琰就跟太医去了爆发瘟疫的酒楼,不过短短一天,患有疫症的人数就达到了上百人。
瘟疫有许多种,老太医看了看,确定地道:“主要是天花和疟疾。”
“这个小童的病症轻一点,”老太医摸了摸小孩的头,奇道,“可是之前吃了药?”
抱着孩子的妇女听见了,猛然跪下给贾琰连连磕头,对太医流着泪道:“是之前这位大人,给我们发了青蒿水,我都给孩子喝了,求大人救命,求大人救命啊!”
老太医赞赏的看了眼贾琰,道:“你做的很好,这里的病人我也看了看,都是普通的疟疾,我来开方子,官府抓紧配药。”
“至于天花,”老太医叹了口气,“现在还没什么有用的法子。”
贾琰道:“老太医有没有听说过接痘之术?”
“明宋的时候,说有一游医,会接痘之术,得其接痘者皆高寿,只是到底是传言,并没有古书明确记载。河襄水灾后也有瘟疫,那时候我们试过接痘,只是接痘者不过十天亦殇,都是人命,医者也不能妄自毁夺。于是只道是无稽之谈,便作罢了。”
贾琰细问了问太医是如何接的痘,得知是将天花患者的痘浆直接注入被接痘者口鼻时,心里思量了下,犹豫道:“老太医有没有想过,此方法不成功,是因为痘浆的毒性太大?”
之所以犹豫,是因为贾琰也记不太清了,他只记得了个大概。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bl/20_b/bjV5L.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红楼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