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知道她的来意,也不啰嗦,顺势承应下来。按她的意思,实在不必大张旗鼓地走这么一遭。但是心理也明白迎春的好意,感念她时时为自己着想的苦心。
迎春很清楚,大宅院里门一关可以掩下多少事来。
林如海百般思量就是为了给黛玉留下傍身的钱财。可一个孤女要保住这一大笔遗产谈何容易,即便日后有了夫家,也保不齐人心易变!
所以才壁虎断尾,用林府每年八成的产出买个仕林中的好名声,与贾家互相牵制!也震慑居心不良之辈。
迎春不愿他的主意落空,特地在返程前与黛玉商量。这一遭非走不可!哪怕日后黛玉带上京的家财也是要抬进贾家的,但是绝不能不明不白含糊着去。
就得大大方方从林氏旧宅送进去,让众人都知道,黛玉可不是身无分文来打秋风的穷亲戚!日常花用也不费贾府一针一线,这是底气!
况且,今天这么声势浩大地闹了一出,日后黛玉出嫁时,众人也会对比,当日抬进去多少?出门子的嫁妆又有多少!
贾府众人心思再多,也得要脸。这是阳谋。
林如海逝世前,曾交代两人守望相助。私下里却嘱咐黛玉遇事不要只图省事,可以向迎春讨讨主意。她心正又念旧情,把她当亲姐姐待以后也是个臂膀。
这拳拳的爱女之心,临终前的百般布置思量,令人感慨!
第29章 亲人
迎春、黛玉坐着凤姐儿的车回了贾府。王升和当日林如海留下的两个姨娘跟在后面,一同去贾府认门。
这两个姨娘都有了些年纪,一个是打小服侍林如海的,长大后收了房。
另一个是正经良家抬进来的妾,容色一般,为的是好生养。听说她母亲足足养育了九个儿女。七个男孩,两个女孩。且都养住了,可是少见的好福气!
当初贾敏生下黛玉后,三四年都未能再有妊。找了几个妇科圣手都说当初生产时就伤了气血,母体不健,要孕育胎儿只怕是难了。
贾敏虽然伤心失望,但为黛玉着想,也为后继有人。特地打听着给林如海找了这个良妾。
林如海原本是不愿意的,林家本身就子嗣艰难,好几代单传。他年幼时就见父母执念于子女缘分上不得解脱,吃尽了苦头。所以很看得开,但耐不住贾敏涕泪俱下地苦劝,只能应了。
这李姨娘也果然争气,抬进门第一年就有了。精心照管了十个月,生下一个雪团般的男孩。喜得贾敏到处上香还愿,只当是终于苦尽甘来!
贾敏自觉终生有靠,往后去了祖宗面前也能抬起头来。没想这男孩养到三岁上一病死了,贾敏当时就支持不住。
这孩子从生下来就是她一手抚养,虽不能亲力亲为,也是事事过问,耗尽心血,比之黛玉也不差。
明明都养住了!也不像一般有钱人家的孩子那样娇弱,壮实胖乎,见人就会笑。贾敏教的诗词也会念了,林如海也夸聪明,如何就一病没了呢?
贾敏就这样日日想,时时念,精气神越来越差。一年后没撑住,撒手走了。
反倒这李姨娘,虽然是孩子的生母,可是乡下人家,孩子夭亡之事屡见不鲜。
她没读过书,从小就常听村里的老人说,夭折的孩子是与父母的缘分不够,是生来讨债的,走了才算是完了孽缘。自此信以为真。
孩子走了她虽然也难过,可是眼能见的,贾敏对那孩子已经是百般呵护。甚至为了孩子好,也不忌讳自己这个生母,想见孩子就能见到。
要知道一些人家的主母,生怕庶子长大只认亲娘不认嫡母。那是防的死死的,一丝儿空都不留。所以这李姨娘虽然也伤心,却没有什么怨恨、不满可言。
李姨娘的好运只那一回,后来林府再没有喜讯传来。及至林如海身亡,也只剩黛玉这么一个女儿。林家算是绝户了。
两位姨娘无处可去,又不愿意再醮(再婚)。于是都随着黛玉入了京都,留在老宅子里养老看房子。
如有王升不便宜的事,正好往贾府去。如今一切都靠着黛玉过活,自然满心里为她打算。
黛玉省事,她俩却更赞同迎春的想法,尤其是王姨娘,她打小儿伺候林如海,也见过些世面。迎春一说要排场,她就明白了。
亲自看着王升点的车,压得满满当当的一路。到得贾府,等众人与迎黛二人叙过寒温,就端端正正地跪在堂前,将林如海与官府分割好的两成家产单子递给了贾母。
等贾母看过,又客客气气地呈上前一年各处田庄铺面所得的明细。账目清楚,条例清晰。
说是累掯老太太抚育姑娘,这些花用若有不足的地方还得请老太太补贴。账目也要拜托贾府帮忙点数,姑娘还是年轻小姐,且搅裹不清楚这些呢!
意思就是,林家的两成家财那是过了明路的,官府处有存档,以后黛玉出阁了得还她。
但是这两成家产的产出,每年都会送来贾府,做抚养黛玉的花销。连账本一齐,处置权归贾府。
客气的说,不够的请老太太补贴,可是那些钱养十个黛玉都绰绰有余!嗯,就是白给的辛苦费。
贾府众人早听说了林如海仗义疏家财的故事,只当打算落了空,没想到峰回路转还能有这一宗好处。那边正为元春盖着园子,处处是花销。这一笔来的及时,解了燃眉之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bl/20_b/bjV5M.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红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