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的仆人,要么被撵出去,要么死心塌地跟着主人家两三代人,到了孙子才被赐个恩典重新变回庶人,或有个别能赎身的,也是全看主人的心情。红楼梦里的丫头,最好的出路不过是当个小妾姨娘罢了,若是遇到个不好的主母,可能被折腾两三年便要香消玉殒。
若是要能在贾史王薛这样的人家面前说得上话,要么与他们是亲戚,要么便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做亲戚是不可能的了,而在古代这样的官本位社会,要想有社会地位,大约只有读书科举这一条路。
可惜未能拜周同知为师,不然有这样的两榜进士做老师,无论科举考试还是赎回英莲,都能少走许多弯路。
想了一夜,第二日甄栩又跟着父亲赶往府衙,见了衙差禀明来意。
那衙差正是上次搭过话的,笑道“这两个孩子无人领养,已在府衙待了几日了,我们正有些发愁呢!没想到甄小公子聪明伶俐,甄老爷更是宅心仁厚,真是令人钦佩,请跟我来吧!”
三人正要往后堂去,被人叫住“周大人有请!”
这次在场的人,除了周思业,还多了位身穿青衣的文士。
周思业对青衣文士道:“舒卷兄,你有什么想问的,不妨现在便问。”
被称为“舒卷兄”的青衣文士笑着看向甄栩:“甄小郎,你可愿拜我为师?”
甄栩不用父亲示意,便下拜行礼:“学生拜见老师!”虽不知道这位文士的名姓,但他身着布衣却周身气度从容,一看就不是寻常人,又与周思业这位两榜进士是好友,想必也是名儒出身。
甄士隐很是高兴,道:“能拜先生为师,是小儿的荣幸,只是还未请教先生大名?”
周思业看了看甄栩,大笑道:“甄小郎,你可是有福之人。世上的神童也并不是每一个都有名师指点的,你拜的这位老师可不简单!他姓何名尘,字舒卷,与我为同科进士,弱冠之年便得了二甲头名,那年传胪唱名便是他了。”
何尘摇摇头:“那都是十年前的事了。”又面带严肃地盯着甄栩:“你可知读书科举是为了什么?”
虽然这话问一个七岁的孩童早了些,但甄栩这几日已经多次考虑过这个问题:“回老师的话,我原本只想救回妹妹,可经过前几日茶馆之事,我发现除了我妹妹,天底下还有许多骨肉离散之事,小子读书求功名,还为了惩凶除恶、为民生福祉谋天下事。”
周思业叫了一声好,“此子果真不凡!”
何尘也笑着点点头。
拜师过后,甄士隐又在府衙签了领养文契,甄栩跟着看时才发现,那个男童名唤煜哥儿,女童的名字正是晴雯。
第7章 师兄
煜哥儿吃饭斯斯文文,晴雯先还有些胆怯,见封慧十分和善,便放开胆子吃起来。
封慧看她眉眼,果真有几分像英莲,忍不住问道“晴雯,你今年几岁了?”
小姑娘掰着手指头数了半天“我是虎年三月出生的,五岁了。”
“你比你妹妹大一岁,可惜她如今不在家。”封慧捏了捏她的脸颊,有些伤感。
“妹妹去哪里了,等她回来,我可以和她一起玩吗?”晴雯不会看人脸色,听到还有个妹妹,顿时来了精神。
“妹妹叫英莲,还要再过几年才能回家。”听到这话,晴雯有些失望“真希望妹妹赶紧回家陪我玩,我可以给她看我编的草蚱蜢,和绣的小花。”
甄栩见母亲只盯着晴雯,拉了拉她的衣袖:“娘,这是煜哥儿,应是比我略小些,只是他有些事情不记得了。”
封慧看了看煜哥儿,见他比栩哥儿稍矮,若说栩哥儿的桃花眼鹅蛋脸有些像小姑娘,这孩子就是眉眼如电,婴儿肥的脸颊上竟透着几分冷冽来。
想到他小小年纪,便经历这许多事,封慧十分怜惜“好孩子,我刚刚一时出神,竟把你忘了。你不要害怕,忘了前事不要紧,来了甄家就都是我和你父亲的儿子,以后你与栩哥儿睡一个屋子,他那里宽敞着,若需要什么只管写给栩儿,让他跟娇杏良姜说,或是直接吩咐青竹,他也识些字。”
封慧又看向栩哥儿:“如今你父亲也打理起家业,与甄五叔去庄子上瞧了。栩哥儿你不用担心太过,娘见你夜里睡觉都皱着眉,这些事情自有大人操心,以后只要跟着何先生好好读书便可。”
甄栩笑道:“母亲才是少忧虑些,儿子夜里皱眉,是因有神仙托梦,梦中儿子也在学习呢!”
封慧被他逗乐了:“你个小猴子,现在越来越油嘴滑舌了,和我们说说,你梦中都学什么了?”
“母亲还记得我昨日说的方子吗,神仙后来又告诉我,那叫金玉如意糕,把每一步都传授给我了,咱们这就可试做一二。若是味道好,或是卖了方子,或是开个店铺售卖,都是极好的。”
封慧轻点了一下栩哥儿,向着煜哥儿晴雯莞尔一笑:“你们哥哥可是会哄人,既然如此,咱们便试试,若果真能做出来,先让我们煜儿和晴雯吃!”
甄栩故作不乐:“母亲有了他们就不疼我了!”
封慧玩笑道:“那可不是,这两个孩子看着就可人疼!”
唤来张妈,母子几个也跟着去厨房围观那金玉如意糕的做法。甄栩虽然不能表露出自己会做面点这事,却把张妈指挥的团团转。
这金玉如意糕其实是甄栩前世爱吃的半熟芝士改来的,甄栩把那些不能实现的步骤,找了替代的原料和方法。做出来虽不如前世那般甜美细腻,却别有一番香软可口。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bl/20_b/bjV5N.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红楼 科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