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百年之后?
儿孙自有儿孙福。
慕容子淑的封号倒是林沁的主意。
“茜”字来自西茜国国号,“安”字是因为林沁认了慕容子淑为干女儿,硬要司徒昭加上去的。
因为“茜安”听起来和“欠安”一模一样,实在不好听。这才定下了“安茜”这个封号。
第二日正月初二,圣上下旨。
长兄司徒旸与北狄对战时,守卫北城有功,且伤亡极少,实该嘉奖。秉承老圣人谕旨,封司徒旸为忠顺亲王,立其嫡长子司徒玘为忠顺亲王世子。
忠顺亲王册封一事,前两月便有圣旨颁下,众人也都早已知晓。
若非正月初一要留给外使上贡,要留着加封宜和亲王,忠顺亲王这事儿也不会挪到正月初二来办。
当日册封的旨意初次下达时,众人看着圣旨便想起了一事儿。
当年的大皇子妃早逝,只留下个嫡长子。
倒是忠顺亲王,这几年竟一直未曾续娶!
忠顺亲王早年便是个痴情的,成婚多年不曾纳妾。
即便大皇子妃难产而亡,也不见后院添新人。
这么些年,竟都是孑然一人!
一时间,倒有不少人打起了司徒旸的主意!
虽说只是个继妃,但好歹也是亲王的继妃!
谁敢嫌弃?谁会嫌弃?
虽说已经有个嫡长子司徒玘了,十岁的年纪也养不熟了。
但司徒玘到底是生而丧母的,自小便不知道有娘疼是个什么样儿。
只要嫁进了中顺亲王府,略微向他示好,何愁拿捏不住他?
再说了,七八九十岁正是刚走稳了路,正想着要满府疯跑的时候。
若是下人疏忽出个什么意外……夭折也是常事。
这些人打定了主意,便常往皇后宫中、老圣人宫中钻。
只是眼见着几个月过去了,众人都渐渐失了初时的干劲,却也没听说有哪个是得了准信的。
原还想着,等正式册封那日便能知晓答案。
谁知竟是半句儿都不提!
好端端的,怎么能让一个亲王独自带着世子过日子呢?
司徒旸心中却是清楚,他不是独自带着司徒玘过日子。
还有李进宝呢!
早在司徒礼入北城前,便看出些苗头来。
司徒礼本想借北狄人之手,杀李进宝以除后患的,却叫林沁拦了下来。
一个李进宝好杀,往后张进宝、王进宝、陈进宝呢?
世上总有相似之人,若是司徒旸有心,十头牛也牵不回来。
司徒礼无法,只得叹一声不孝子,便将此事丢到一边。
没等宜和亲王搬入新赐下的亲王府,宫中忽的又传下了一道旨意。
封安国公林沁为安王,于平国公府附近,选址建安王府。
早在林沁回京前,出征北狄的兵将就已各自封赏毕。
林渊也因着此次的功绩,升了定国公,连带着府邸都往外圈了一块地儿,扩建不少。
只是林沁和贺景风等人一直在北狄,不曾回京,司徒昭也不好隔着老远的下旨封赏。
如今战事已毕,若是两人不回京谢恩,那便是藐视圣上。
若是两人回京谢恩……这不是折腾人嘛!安国公还在安胎呢!
因而,林沁和贺景风的封赏,便一直拖了下来。
一直拖到了贺景风回京。
贺景风倒是不介意此番的功勋如何。
毕竟他和林沁,两个公爵两个一等将军,要功勋来也没地儿升了、
此次却是得了圣上的授意,说是准备给林沁封王呢!
两人功勋虽多,但要想封王,却不是单靠功勋就可以的。
单司徒昭最初改爵位制度时那句“非有奇功者不可封,非赏无可赏这不可封”便是一头拦路虎!
“赏无可赏”也就算了,说来也挺晦气的,历来没有哪个有好下场的。
倒是“有奇功”还算是有一条出路——此次与北狄交战,林沁本就记得是首功,连隗小二的脑袋都是给林沁砍下来的。
贺景风索性将他自个儿这回的军功全部送给了林沁。
加加减减,确实能说的上是奇功了!
司徒昭倒也不含糊,将此事瞒得滴水不漏的。
等开了年封了宜和亲王又封了忠顺亲王,再将此事说了出来。
要说王爵不轻易封吧,人家安王确实屡有军功。这回又是拿两个人的军功换来的。
要说安王是女子吧……呵呵,安王封国公时怎么不说?宜宁亲王封亲王时怎么不说?远的不提,就前几日圣上册封宜和亲王之事,不也没人说嘛!
就这般,在诡异的安静中,林沁成了民爵中的头一人。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她封的是单字封号。
按说,升爵位封号是不便的。
可是林沁的封号是带了“国”字的,若是封作“安国王”,难免有些歧义。
单字封号,便是说将来等林沁之子降级袭爵,仍是袭“安国公”一爵。
如今唯二的王爵北静王,将来的子嗣袭的便是“北静公”一爵。
相比较而言,自然是带“国”字的更为尊贵些。
慕容红苓过完了正月十五便要离京了。
临行前再次带着慕容子淑来平国公府拜访。
梅兰芷和劳墨都有事要忙,慕容畴又年纪小,慕容红苓索性就省去了带他们来的麻烦。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bl/20_b/bjV5P.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红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