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罢又让丫鬟把软轿抬进来。
第55章
黛玉进了正房花厅,就见贾敏在与赵恒说话。
赵恒外伤早已经好了,他回京之后常在宫中,这还是头一回到林府,见黛玉被软轿抬进来,不禁问道:“妹妹还是受伤了吗?”
“难免磕碰到了一些,也不打紧,只是父母担心,我也就格外小心一些。”
赵恒听完也没再问,只朝黛玉的腿多看了一眼。
黛玉被小满扶着坐到贾敏身边,见花厅里并无他人,问道:“不是说恒哥哥带了人过来给我看看吗?是有什么事吗?”
“我得信就过来了,人在后头跟着,想来也快到了。”赵恒想了想问道,“妹妹还记得我们与秦先生北上那一年,秦先生给妹妹讲了个故事,故事里有一个被拐了的姑娘。”
“恒哥哥说的可是那位名唤英莲的甄家小姐。”黛玉立刻回忆了起来,“虽秦先生说人海茫茫难再寻,可她天生眉间一点红痣,最明显不过了。”
贾敏也记起此事,只当年她进船舱时秦先生正讲丢了女儿之后其父母伤心欲绝,贾敏一时感同身受,因此印象颇为深刻,却没听到那英莲如此特征。
恍然间她想起上一世的香菱来。
香菱是薛家的丫鬟,当年听说薛蟠便是为了争她打死了人,后来薛姨妈给她开脸做了薛蟠的侍妾。
贾敏还记得她自然是因为上一世在大观园中,香菱向黛玉学诗。
黛玉曾不止一次夸过香菱,说她刻苦好学,宝钗也曾戏说香菱在她身边不过几载,也没正经教过她,就把字都认会了,想来必定是天生聪慧。
香菱虽然自幼坎坷,颠沛流离,却不曾埋没书香气质。
如此人物,配给薛大傻子简直就是糟蹋。
薛蟠娶妻之后,香菱身上总有伤痕,黛玉每每想起她便多一句感慨。可黛玉自己都如同风中浮萍,虽说是表小姐,可府中下人又哪一个真将她当正经主子看待?
后来因薛家的夏奶奶容不下香菱,薛姨妈为了家中安宁便要卖了她。还是宝钗动了恻隐之心,让她跟着自己住在大观园里。
香菱病了之后,黛玉也去看过她,已经瘦得脱了人形。黛玉看一回就要掉一回泪,既叹香菱悲苦,又感慨自己孤苦。
此时赵恒正与黛玉说起此人来。
“她说自己幼时被拐,辗转各地,不记得自己出身名姓,如今只跟着夫家姓。”
赵恒当时正带着人在客栈打尖,因要给马喂饱饲料,一行人便在客栈里多留了一个时辰,恰巧一对年轻的夫妻带着一位老仆进了店。
他们在赵恒旁边的桌子坐下,赵恒一眼就瞧见那妇人眉间一点红痣,猛然想起秦先生当年提起的那人。
可因为他那日去的晚,许多信息并不曾听到,只记得黛玉说起眉心的红痣,还为了那姑娘的遭遇落泪。
赵恒连忙派松烟去问。
那妇人并不记得“英莲”这个名字,听松烟说许是能帮她找着父母,面上才露出一丝喜色:“我早已不知晓家在何处,只隐约记得家旁边有一座庙,常有人唤它“葫芦庙”,其他便一无所知了。”
赵恒便朝松烟点了点头。
她身边的男子起身朝松烟行了一礼:“这位小哥,若真能帮拙荆寻到父母家乡,我必有重谢。”
松烟连忙摆手:“具体的还得问知晓详情之人,现在说谢尚早,若你真心想寻,便跟着我们到上京城去。”
因他们一行要赶路,松烟问清楚了那男子的籍贯姓名,让他们到上京城时直接寻宁王府就是。怕到时候门房不清楚,松烟便留了自己随身的信物给冯渊。
冯渊正是那妇人的夫婿,他瞧着松烟的穿着打扮便知应不是骗子,又得了松烟的令牌,心下大定。
他们夫妻二人本就是要来上京城投奔远亲的,不料还能得到妻子娘家的消息,顿时千恩万谢送走了松烟,只言进了上京便来寻他。
既然要把人带到黛玉跟前,赵恒当日便打发人去查了那个冯渊。
冯渊原是金陵人氏,往上几代也是耕读之家,祖上留有些薄产。他父母早逝,家中无人管束,也不再读书,每日浪荡度日,行事很有几分荒唐。
可几年前无意间瞧见了冯氏,顿时一见倾心,忙不迭把冯氏买了下来。
冯渊自此前程往事尽改,本只是纳冯氏为妾,不过半年之后就改了主意,扶她为正妻了。
因冯氏并不记得幼时之事,只记得家中附近有个葫芦庙,冯渊也曾向当地走镖的打听过,没有得到过什么有用的消息。
此次进京是因为冯氏成亲之后,就有些带下症,反反复复也不见好全。常请来延医问药的大夫便说他师兄擅长此科,只在京中的宝和堂坐诊,可带着脉案去上京城看看。
因京中还有一门远亲,冯渊与冯氏商量过后,二人才起身上京。
正是因为此行才与赵恒相遇。
因赵恒一行是快马加鞭赶回来的,他回了上京半月之久,冯渊才刚到上京城。
顾不上先寻远亲,他让管家寻了家客栈放下包裹,便带着松烟的信物去了宁王府。
得知人到了上京,赵恒让松烟带着人在后头,自己先来了林府。
黛玉果然十分高兴,既然是记起有“葫芦庙”,又有眉心一点红痣,那位冯氏必然是甄英莲无疑。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bl/20_b/bjV5T.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红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