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之事你知晓。”曹操看向贾诩:“可有何看法?”
又是送命题。
他能有什么看法?输成这样,收拾收拾回家躺平,等着对方统一天下算了?
这是事实,可说出来,小命就要不保了。
看着悬挂地图上新插着的匕首,贾诩只能道:
“此……非战之罪。”
“呵。”
贾诩的回答滑不溜秋,说了跟没说没有什么区别,曹操也懒得和他计较,只道:
“我打算遣你为使,去刘备处问他究竟想做什么,你可愿意?”
信使向来是个危险的活。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话听听就算了,狗脑子都打成猪脑子的时候,谁还会在意一个来使的性命?
不过情况也不能一概而论,这场南征虽然打的‘有来有往’,但一直未曾打出火气,烈度小,仇恨浅不说,刘备也已经占据优势,胜利者对落败者姿态总会有几分宽容的,如果只是去询问对方的意图,那贾诩还真不太用担心自己的安危。
问题是,都已经让他做使臣了,丞相难道只会给一个询问刘备意图的任务吗?
嗯……
他现在跳槽还来得及吗?
感觉有点不容易啊。
如今刘备有‘天’相助,也不一定能看得上他,还是得等合适时机,处理好旧主与新主关系,再行此事为好。
心里想着乱七八糟的念头,贾诩面上不显,而是认真应道:
“臣当为明公效犬马之力。”
跳不跳槽另说,走这一趟肯定少不了,也别问丞相没说的要求是什么了,先答应下来。
至于到时候能不能完成?
看难度呗。
果然,这句话一出,曹操没有任何表情的面色总算舒缓了不少,可很快,又变得异常激烈。
“我心有不甘。”
“‘天’为何会选刘备成就大业?”
“夏亡于商,周取而代之,诸侯争霸,秦一统天下,王朝更替至今,为何刘氏能一而再,再而三的这般延续!”
“此等眷顾,也太过不公了!”
接连好几声质问过后,曹操忽然又恢复了平静。
他叹息道:
“若文和能有幸得见‘天’,还请替我询问,祂……为何如此青睐于他?”
贾诩呼吸一滞。
他就说,果真是送命题啊!
*
带着曹操,或者说自己也同样想不通的疑问,贾诩出发了。
同样出发的还有刘琰。
没办法,就像贾诩和曹操意识到的那样,粮食仍旧是困扰刘备的一大难题。
而这道难题随着他收拢的人越来越多,地盘越来越大,便暴露的越发明显。
倒不是买不到粮食,而是现在的交通太过拉胯,以至于运粮的损耗太过于惊人。
从江陵到最前线总共三百多里,即便一部分距离可以用水路代替,粮食单独送过去,也需要五日,只用民夫运输,那送一次,就要吃掉十五斤粮,而这还是送过去,他还要回来呢,所以总共要给民夫配三十斤的粮食。
倘若只用民夫运送,那一个民夫最多也就是担两石半的粮,也就是七十斤左右的粮食。
也就是说,最好的情况下,七十斤的粮食,能送到四十斤到前线。
问题是,这是假设最好的情况,实际上根本不会出现。
相反,现实是除了民夫会吃粮,麻雀老鼠也会,不断搬运时也会出现各种损耗,比如掉入河中,米袋破了,还会出现降雨、民夫生病等诸多延误日期的情况,这部分损耗至少能达到10%。
也就是说,真正运气比较好的现实情况下,七十斤粮食能送到三十三斤,运输效率达到惊人的47%了呢!
基本上相当于前线一万人的军队,实际上支出了两万多军队的粮食。
更妙的是,像这种大批量运粮的情况,不止在前线哟。
那些开荒的地区,也是需要人力运粮的!
那这消耗谁承受得起啊!
好吧,刘琰其实是能承受的。
战争显然也被认定为灾祸,刘备几次征战下来,她的收益额度再次得到了提高,再加上其他零散的收入,已经达到每日二百多万,倘若只是维持粮食供应,那完全可以应付。
可惜现实不止粮食,还有其它的支出,尤其是曹军营中的病人并未治愈,而药这个东西吧……
哪怕是现代,看一次小病的费用也很让人肉疼啊。
为了省钱治病,刘琰只能自己主动跑一趟,将运输和路途上的损耗节省出来。
不得不说,这一趟着实挺要命的。
“皇叔,我总算知道你为什么会感叹髀肉复生了。”
襄阳府内,刘琰彻底放飞了自我,她躺在柔软的懒人沙发里,对刘备开口道:
“在江陵安逸惯了,再出来赶路,真是哪哪儿都难受。”
不,我那时根本不是这个意思。
刘备对刘琰躺的东倒西歪的模样视而不见。
毕竟他年少时自己也是个随处就坐的人,后来有点身份了,跟随的臣下也都没个正形,简雍更是随处可躺,她这好歹还是‘坐’着呢。
“要是能修条高速公路就好了。”
刘琰还在继续念叨:“可我查了一下,正常路段造价一公里竟然也在一千万,就离谱!”
“修路哪有不贵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系统 基建文 学做饭的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