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理解的封建帝制?
它怎么看起来跟现代那么像呢!
“只要还是血缘传承,那就是家天下,就是剥削没有如今这么狠辣,让人觉得先进,曦玉,你被‘圣君’蒙骗了。”
要说刘琰到来之后,刘备没有生出称帝的野望,那肯定是假的,但仅仅是称帝,远不够他从织席贩履之徒走到现在,更不可能让他保持‘仁德’,比起来当皇帝,掌天下之权,他更想身边,乃至天下人都过得好一些。
所以,对于诸葛亮说的这些‘大逆不道之言’,刘备也没有多少反感,他更担心的是别复王莽故事。
现在看,这条路也算是兼顾了百姓,刘琰,他和功臣的最好抉择。
不过要说继续帝制——
“三兴炎汉后,若能如后世那般,也算是刘氏幸运。”
王莽篡汉,因为《赤伏符》编撰的刘秀为天子,便大肆屠戮同名之人。
如今天子权柄旁落,便只能任人废立宰割。
王朝走至末年,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皇帝终归是无权的。
而当皇帝都无法护住自己,何况宗室乎?
倘若帝王无德,或是有心人甩锅,那有刘氏子弟凭借‘天命’出来重整旧山河的背后,是更多的高祖血脉被愤怒的百姓杀之泄愤,以及更多刘姓人被篡权者屠戮。
“可惜,人性难信,世道难改,孔明,你说五代之后,给刘氏改姓,重归平民如何?”
在政治素养方面,刘琰总觉着自己与这两位挺格格不入的。
这也很正常,毕竟阅历年岁在那儿摆着呢。
就是她没想到,在良心方面,她竟然还差一些?!
改姓,她第一反应竟然想的是节省国家财政……
“此事还需再议。”
提议很好,就是说服他不够,还有那么多刘氏宗亲呢!
行吧,这也是以后的事儿了。
这个还是自己来更方便,刘备也不打算为难诸葛亮,他看向刘琰,道:
“若是按此路走,曦玉你就是以神之名,重整道统,科技,军师主抓内政,也就是如何推行,我继续管军队,以武力镇压反叛之人。”
“假冒神明……”
刘琰忍不住皱眉:“这早就到处露馅了,我怎么演?而且神权大于君权,后患更大,偏偏我的存在本身就是个bug……”
“莫急,‘系统’与神也没有多少差别,不必费心隐瞒,正常说即可,只是宣扬时上下层分开,以万物由神所造,不分高低贵贱,众生平等,来更快百姓破除过往王侯将相皆为神种天选,生而高贵的旧观。”
推崇神权,必然会带来宗教兴盛,这的确是极大的后患,但就算是不推崇,刘琰的存在也会让巫祝方士迎来狂欢,比起来让这些人随意解读,群魔乱舞,不如主动调整引导,还省了她麻烦。
真让刘琰一直扮演高高在上的神明,那她迟早要撂挑子不干。
诸葛亮道:“科学也没有否定神的存在,之后开启民智时,一点点教导,完全可以引归正常,至于后患……若‘系统’只在你手中,不会再有第二个人出现,那你便是世上唯一‘真神’,没有这般神力的,凭什么代行神明旨意?”
“好像也行?”
刘琰认真想了想,觉着还是会有些隐患在,但世上没有什么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东西,神权那点危险,着实比不上现在百姓吃饱饭,能当个人更重要,甚至按照正常历史来说,百姓可是被神权皇权官僚地主祸害了上千年呢,现在把时间缩短到了百年之间,代价……也是可以接受的吧?
“我有点儿理解你们两个说的帝制不足之处在哪儿了。”
后期,相较于正常国家,封建帝制中后期下坡路时更没有下限——能和资本主义相提……甚至比资本主义更糟。
“人力有时尽。”
刘琰思维有些跳跃,不过诸葛亮却听懂了,他叹息道:“人走政消,我能治一世,却治不了一朝。”
这个话题有些沉重,刘琰忍不住皱眉,她猛的一拍:
“我觉得这就是想太多,现在什么都还没影呢,想几百年后说出去都让人笑掉大牙,光一个废除奴隶制就够我…不,你军师忙的吧?先说好,这什么道统我可搞不定,还是得你们来。”
还真是。
思索王朝末路,的确会让人染上悲观,但撤回现实,繁重的工作瞬间让人抛去了那些感伤悲秋,甚至有些头疼起来。
“道统是需要时间设想。”
看了眼努力将工作推出去(给自己)的刘琰,诸葛亮也有些无奈:
“这些改革也只是我们三人知晓,未曾与众人述说,想说服他们也不易,此外还缺少律法,改弦易张所需的吏目更是不足,粮产也还没有上来……没有这些,就算是有神意,百姓也不会信,更改不了人心,最后不过是在明面废除奴隶,暗地里,依旧是百姓换个名头依附大族。”
果然,回到正事,诸葛亮看起来就正常多了。
刘琰满意的点了点头,认真鼓励道:
“很好,军师皇叔你们加油,我提供除帮助外的一切支持!”
除帮助以外的一切支持?
这和不支持不帮助有什么区别?
“曦玉你可真是…童心未泯。”
刘备有些哭笑不得,但这么一打岔,他的心情也好了不少,甚至还能调侃对方。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系统 基建文 学做饭的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