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要大量种冬小麦,并把计划跟亲友们说,并叫鹰云飞去给徐山送信。
信陵君和李牧绝对信任他们,都叫后辈全种冬小麦。
徐芹家买的荒地雇人开出来一半,徐兰让王南拉冬麦种子送去给她家。
嬴政和大臣们看各郡县最新传来的奏疏,末伏后有些郡县下大雨下几天,解了旱情,有些地方下雨少,水库和河流能补充的水少,旱情没有完全缓解,嬴政令大臣们把下雨少的郡县统计出来。
统计出来后嬴政看向大臣们问:“共有十七个县降水少,种冬麦成问题,涉及七八万户,诸位可有解决方法?”
王绾建言:“这十七个县明年免赋税。”
李斯说:“若那十七个县明年没有收成,免赋税解决不了问题,普通人家存粮不多,最多坚持到明年麦收时节,七八万户有十五六万人,明年若没有收成将会出现大量流民,会生乱。”
淳于越建言:“真到那时,从周边郡县调粮食去接济。”
蒙毅,冯去疾,相里垣,尉缭想不出好方法,没有出声。
扶苏在思考更好的办法。
下面的官员见大佬们没有全部发言,便不出声。
场面安静几息,陈菽出声建言:“雨水少并非无雨水,十七个县中十二个县有水库,奏疏里言水库的水变少,并非完全无水,河水尚未断流,无水库的五个县有河流有井,臣建议皇上下令令这十七县每户在四成土地上种冬麦,浇水让麦子出苗,冬日下雪有点水,来年开春若还没有雨,人工浇水让麦子抽出穗便有收成,不至于大范围颗粒无收,有件事,需明令禁止当地大户、地主独占水源!若冬日里无雪,来年开春还无雨,极度干旱,麦苗枯死,则另迅速想他法应对。”
扶苏听后觉得陈菽出的主意很好,各家各户若是有些收成便不会外逃做流民,于是开口说:“儿臣觉得陈侍郎此计甚好!”
其他人也觉得陈菽出的主意好,纷纷赞成。
嬴政也觉得陈菽出的主意好,重点是不让当地大户,大地主独占现存的水源。
他和大臣们又商讨一会定下计策,向少雨的十七个县下皇令。
齐郡南边阳县,朱石头蹲在自家的地头看着发白的土欲哭无泪,五月收麦子后到现在只下过一场雨,吴家人在上游把河水截断,水全流向他家土地,这可咋办?
“阿父,阿父。”
朱石头十岁的长女夏花跑来边大喊:“阿父,有皇令!”
朱石头心里咯噔,站起来问:“啥皇令?”
夏花是个脸色比较黑的小姑娘,眼睛闪闪,跑到阿父跟前口齿伶俐说:“方哥说皇令上说我们县每户种四成冬麦,禁止地主截断河水溪水,违者抄家全家流放去九原郡建长城!”
朱石头喜出望外:“真的?”
夏花重重点头:“嗯。”
朱石头拔腿就向村里跑去。
皇令一下有人高兴有人不高兴,不高兴的地主们再不高兴也不敢不放水,就算是偏远县城的地主都听过一条消息:前年和去年刑部尚书蒙毅率玄甲卫去各地巡查,查出的犯官和跟官员勾结的人家全部抄家,全家流放去九原郡建长城。
听说九原郡是苦寒之地,冬日里轻易冻死人,外有匈奴,被流放去那里是十死无生,若是为一些水令全家流放去九原郡太不值。
嬴政给十七个县下皇令后还不太放心,他还要建皇宫新城,挖水渠修直道,决不允许生乱,遂派两队巡查组去还有旱情的十七个县巡查。
这个时候一个县很小,有外地人去一个地方很显眼,所以巡查组是在明面上去,截了水又照皇令放水的地主们看到朝廷派人来查暗中庆幸不已,心想还好没有作死。
北方大范围旱情令嬴政规划延迟,心里不爽,他等冬小麦种下,这天下午出宫找阿叔吐槽:“去年我无端担心今年有灾,果然有,真是我担心啥来啥!”
墨菲定律,唐启阳和他说:“说明你预感准。”
“唉。”嬴政叹一口气:“就不能啥都顺顺利利。”今年秋冬还要防着匈奴南下掠夺。
唐启阳说:“已经很顺利了,顺利灭了六国,顺利统一车轨,顺利统一文字,顺利统一货币,顺利度量衡,顺利举行科举,每一项都很了不起!”
嬴政听了也觉得自己功劳甚大,脸上露出笑:“这么一说还真是!”
唐启阳:“所以啊,不用急,后面的事悠着来。”
嬴政:“这两三年我有时控制不住心急,心生烦躁。”
唐启阳建议他:“烦躁就来找我们或者画画,你许久没有画画了吧?”
嬴政承认:“是。”
唐启阳给他找事:“我觉得现在的文字笔画还是太多,我建议继续简化。”
嬴政看着他:“你说真的?“
唐启阳回:“真的,我用笔墨来写几个字给你瞧瞧。”
唐启阳说着去书房拿笔墨纸砚来堂屋,磨墨后写出日,月,车,花,鱼,鸟,羊七个字的小篆和隶书,然后问嬴政:“后面的字看着是不是更容易写?更容易认?”
嬴政看横竖更直的字说:“我写看看。”
唐启阳把笔给他,嬴政接过笔蘸墨汁写下日和月,车,马,发现确实比较容易写,看着很端正,心生喜欢,果断说:“我令下面的人继续简化文字。”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强强 种田文 苏佑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