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 贾璋传_惊鸦【完结】(158)

  “还是你心疼妹妹,看中的人也不错。若是赵家愿意,就让你二妹妹和小赵大人相看一下吧。”

  因为贾赵两家都有意,在贾璋他们这些新科进士第三次旬休时,邢夫人和赵夫人约定好一起去京郊皇觉寺上香。

  实际上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就是为了让小儿女相看才去的。

  如今的迎春既温柔可亲又落落大方,赵夫人一见到迎春就很是喜欢她。

  这时候赵夫人也不觉得赵大人的急切有问题了,这么好的姑娘,她也怕被别人抢走呀!

  因为贾璋说迎春的婚事对他有好处,邢夫人也很是说了几句场面话。

  赵夫人听了,更是心生欢喜。

  至于赵家萍,他只能在贾璋的陪同下远远地看迎春一眼。

  在看到迎春腮凝新荔、鼻腻鹅脂的好相貌后,赵家萍的脸瞬间又红起来了。

  而迎春见到哥哥和哥哥身旁的少年人后也不怎么慌张,虽然耳朵有些发热,但还是稳稳地行了一个万福礼。

  赵家萍慌乱地向迎春作揖,在迎春带着司棋和绣橘离开后都没回过神来。

  贾璋见此情形,心中松了口气。

  翰林院修撰、编修都是在翰林院当满四旬差事后,才会去御前轮值的。

  如今把二妹妹的婚事定下来了,他的心事也了了。接下来,他也能安心地准备入内轮值的事情了。

  第117章 赵家下定姻缘已成,和风细雨初次轮值

  “听说了吗?二姑娘的婚事已经定了!我听大太太身边的嬷嬷说, 过些日子赵家就来下定了!”

  “赵家?是哪个赵家?我怎么没听过?”

  “不怪你没听过,三爷给二姑娘挑的夫婿不是勋贵老亲家的公子,而是他的同年小赵大人。前些日子家里办宴, 三爷请来的那些客人里面最年轻的那位就是三爷给二姑娘找的夫婿!”

  “原来如此,要我说二姑娘也是有福气。便是大老爷大太太对二姑娘不上心又能怎么样呢?有三爷这个哥哥, 二姑娘是不用愁了。”

  “可不是, 大太太还说要把二姑娘记到名下呢!”

  探春原在陶园里赏花, 走到蔷薇丛附近,正要采下一朵蔷薇簪到鬓边,就听到了小丫鬟嘁嘁喳喳地说话声。

  听到她们在谈论迎春的婚嫁, 心里恍然。

  原来昨日大太太带着三哥哥和二姐姐去皇觉寺不是去还愿的, 而是带着二姐姐去相看夫婿的……

  有三哥哥在, 二姐姐的终身是有靠了。可她还不知道自己以后要怎么办呢。

  若她是个男人,也能像三哥哥一样参加科举就好了。

  就算不能像三哥哥一样三元及第, 也能像那位小赵大人一样铨选入仕。

  再不济也能像琮儿芸儿他们一样考个功名出来, 去学堂里做先生也是好的。

  可惜如今生为女儿身, 一生命运只能寄托于丈夫身上。如此一来,好与坏又岂是她本人能掌握的?

  老爷是个万事不管的,丝毫不在乎她这个女儿,她根本指望不上老爷这个父亲,只求他不要头脑发热随便把她许出去, 让她所嫁非人。

  太太又整日里吃斋念佛,就连宝玉这个亲儿子都撂开手了, 更何况是她这个庶女?她前些年为了讨好太太花费的心思也全都白费了。

  其实探春心里也有数,太太八成是犯了错被禁足了。

  老太太说太太自愿为全家吃斋祈福, 这才不理世事的。

  可若是真正的自愿,又怎会年节时都不离开小佛堂一步?

  至于姨娘……姨娘她不让自己丢脸就已经不错了。

  自从太太开始吃斋念佛后, 姨娘就张狂起来,不是在老爷跟前儿邀宠,就是给大嫂李氏找麻烦,妄图管二房的家事。

  姨娘她也不想想,老爷和老太太怎么可能会越过大嫂,让她一介妾室管家?

  是荣府不想要名声了,还是老爷不想要官声了?

  姨娘这么闹,只会让老爷愈发对她不喜。到时候老太太给老爷塞了新姨娘,姨娘的面上难道会有光吗?

  偏生姨娘还过来怂恿她,让她帮忙在老太太跟前儿说好话好让她管家。还说什么太太完了,宝玉也不出息,以后二房的家产就都是环儿的了。

  探春都不知道赵姨娘是依据什么得出这么离谱的结论的。

  宝玉不出息,环儿又好到了哪里去呢?就算环儿出息,二房也还有一个兰哥儿呢。

  真要算起来,大嫂膝下的兰哥儿才是二房的长子嫡孙,才是二房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啊!

  想到这些乱七八糟的家事,探春就觉得头昏脑涨。

  可是她不得不保持冷静,好为自己多打算些。如今父亲和姨娘都靠不住,她只能努力讨好老太太了。

  只希望老太太能看在她听话懂事的份上,给她安排一个好前程了。

  在把迎春和赵家萍的婚事定下来后,贾璋安心地回到翰林院当差去了。

  又过了六七日,在贾璋勤勤恳恳地编写实录时,韩凭把他从史馆里叫了出来。

  “你们几位新翰林马上就要参与轮值了,史馆的差事你暂且放一放,先去翰林院藏书阁里仔细阅读翰林前辈们掌记时留下的草稿。”

  “你笔力稳健,学问扎实,我不担心你用词不恰当,但却担心你犯了朝廷的忌讳。好好准备,你以后能不能常去御前,都要看陛下的心意。”

  新任翰林在御前第一次轮值时,皇帝陛下会赐下赏赐。

  如果皇帝陛下赐下玉如意,就代表皇帝很喜欢这位翰林官,翰林院里需要给这位翰林官排班,多让他去御前轮值。

  如果皇帝陛下赐下金笔锭,就代表皇帝对这位翰林官并无不满,翰林院可以给这位翰林正常排班。

  如果皇帝陛下什么都没赐下的话就惨了,因为这代表着皇帝陛下很不喜欢这位翰林。

  不过一般情况下,皇帝都不会这么做。因情废人乃用人大忌,除非这位翰林第一次轮值时就把所有差事都搞砸了,否则皇帝是不会这样无情的。

  韩凭和贾璋是朋友,自然希望贾璋能够拿着玉如意回来。

  为什么朝廷内外都说翰林是“储相”?

  除了朝廷“非翰林不得入阁”的规定外,还因为翰林官可以入值大内,跟随在皇帝身边。

  越接近皇帝,就越接近权力。在御前得到皇帝青眼而一飞冲天的翰林数不胜数,零星听到两耳朵的国策也是中外官员求而不得的机密。

  这才是朝野内外都把翰林视作“储相”的真正原因。

  贾璋能感受到韩凭的拳拳之心,听到他的叮嘱后,贾璋笑着应道:“下官省得,多谢大人体贴。”

  韩凭拍了拍他肩膀:“去吧,做好准备,别让陛下失望。”

  在旬休前,贾璋、王良誉和吴庭生都被列入轮值名单。

  贾璋和吴庭生都叮嘱王良誉好好准备,在陛下面前千万别掉链子。

  要是王良誉能得到一柄玉如意的话,想来他那上官就再也不敢欺辱他了。

  在贾璋和赵家萍当差的这几天里,贾赵两家完成了纳采、问名、纳吉等几项礼仪。

  在得到清虚观张道士算出来的“八字相合”的好结果后,赵大人夫妇在休沐日带着赵家萍来荣国府下聘。

  撂下赵家准备的聘礼、交换完龙凤书帖后,两家的婚事就定下来了。

  在赵家来下聘前,贾母就在帖子里面暗示了迎春嫁妆银子的数量。

  谁家也不差那八百一千的银子,贾母可不愿意让自家女孩儿因为聘礼嫁妆的问题被婆家轻贱。

  赵夫人也明白贾母的意思,因此按照迎春嫁妆银子的数量准备了价值五千两银子的聘礼,又单独添了一套赤金红宝石头面进去。

  在下聘的时候特意说了,这是她给儿媳妇准备的礼物。他们家老大的媳妇也有一套,最衬年轻的小姑娘了。

  意思是这东西是她这个准婆婆给准儿媳的见面礼,并不算在赵家的聘礼之内。

  贾母心里对赵家的做法很满意,特意挽留赵夫人和她一起用过午饭后,才让邢夫人送赵夫人离开。

  贾璋则收下了赵家萍给迎春准备的礼物,待到迎春院子里贺她的姐妹们都散了后,贾璋才让红杏把赵家萍给迎春准备的簪子送到迎春那里。

  赵家萍送给迎春的簪子是海棠样式的。

  眼下正值五月,海棠花开得正盛。

  赵家萍这簪子切合时令,迎春戴起来也合宜。

  贾璋看了,也动了给黛玉打一套海棠样式头面的意思了。

  当下就画了花样,吩咐雪檀拿了银子去银楼定制头面。

  第二天早上,对好上个月的账目后,贾璋约黛玉一起在湖边钓鱼。

  瞧着湖中风摆荷叶,垂钓了大半个时辰的贾璋轻声吟道:“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水钓台四。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黛玉在一旁笑他道:“鱼没钓上来两条,你倒是想要做渔翁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bl/20_b/bjXGR.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穿书 爽文 红楼 科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