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人的前程仕途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旗主,就连犯罪了,虽然审问是由刑部来的,但看押收监却得交由旗主,而这里面的操作空间很大,你要是抱上旗主的大腿,哪怕你犯了事,刑部给了判决,旗主也能保你没事,毕竟如何执行是旗主说了算的。
反过来,若是你惹了旗主的厌弃,哪怕犯的小罪,刑部只是判决羁押几日,旗主也能让你在这几日以各种自然原因去世。
“是啊。”胤禛吐了口气,喃喃道,“看来太子找了个高人。”
“嗯?”齐布琛诧异,“这和太子有什么关系。”
胤禛道:“收回收监权势必会削弱旗主对分属旗人的控制,也就是削弱旗主的权利,我们这些兄弟才被分封多久,以前怎么不见刑部跳出来说这事呢。”
齐布琛一想还真是,随即有些担忧:“那你怎么办啊,明着反对会不会不太好。”
毕竟还要与刑部的人共事,这事虽然可能是太子的谋划,但对刑部来说收回、加大手中的权利总归是好事,肯定都很乐意。
“为什么要反对?”胤禛反问,“收监权本就该是刑部的,归于旗主才是愚蠢,这与宗族动私刑有何区别?除了朝廷,任谁都不该拥有动私刑的权利。”
虽然此时的社会大环境是认同宗族私刑的存在的,但胤禛向来不赞同这一点,在他看来,刑罚,应该是皇权独有的权利。
宗族,发展到最大,不就是皇室?
齐布琛听得很是羞愧,她一个享受过现代司法好处的人,在这一点上的觉悟竟然还不如胤禛。
“你说的对,只有废除私刑,由国家掌控制定法律、执行刑罚的权利,才是稳定长久之道,私刑只会让暴力被过度滥用,国家不稳,社会混乱,百姓惊惧。”
听着福晋铿将有力的声音,胤禛不由露出笑容,心中的烦躁完全消失。一开始,他会喜欢福晋,或许是因为难得有个人全心全意地对他好,可到如今,他最喜欢福晋的地方却是,无论他的想法有多与众不同,福晋总能理解他,支持他。
这种理解和支持不只是表面说说的那种,而是真切的明白他所说的一切,并且不用他解释,就知道他为什么会这么想。
“不过这事做起来可不容易。”齐布琛又担忧地道,“不说其他,便不是你们兄弟,原来那些旗主也不会同意这事的。”
太子出招虽奇,但这事的难度同样很大,而且,还可能会给他招致一些原本没必要的敌人。
胤禛当然也明白这一点:“如今,就看他背后的高人,能不能想办法说动皇阿玛了。”
这倒是,康熙就是一切的终结。
齐布琛也想不出康熙会不会同意,同不同意好像都说得通,从旗主手里收回权力,对皇权来说是有好处的,从这点来说康熙应该同意。可这件事又是太子弄出来的,削弱其他皇子,就等于加强他的势力,康熙虽然复立了太子,可皇帝和储君之间的矛盾并不会就此消失,基于对太子的警惕,他不同意也说得过去。
“好了,不说这些。”胤禛心情好了,也没忘福晋刚才的闹腾,“说说吧,今儿去年家,有人给你气受了?”
这半会儿那股气早消失了,齐布琛装模作样地哼哼唧唧:“谁敢给我气受呀。”
胤禛耐心十足:“那是怎的了?”
齐布琛嘴瘪的跟个没牙的小老头儿似的:“你先说,为什么让我去年家赴宴,是不是对他们家的什么东西有企图!之前还说那些人家我想不见就不见呢,才过几日,就眼巴巴地叫我去赴宴。”
胤禛啼笑皆非:“他家虽然也算颇有家姿,但也不至于叫爷眼馋。”
齐布琛眼珠子转了转:“东西没有,那人呢?”
“人?”胤禛沉吟,“人倒还真有。”
“好哇,我就知道!”齐布琛没想到他还真敢说有,登时闹腾起来,“你果然嫌我人老珠黄了,看上人家家里鲜嫩嫩的小姑娘了是吧?你也不嫌羞,人家姑娘才多大,和弘晖一个年纪,你也好意思张口!”
胤禛叫她嚷的糊涂:“你在说什么,什么小姑娘?”
“你还装傻。”齐布琛双手环胸,嘴撅的都能挂油壶,“那你说,你对年家的什么人有企图?今天不说出个一二三四来,这事儿咱俩没完。”
胤禛哼笑,学她双手抱胸:“你打算怎么没完?”
“我,我……”齐布琛想来想去想不出该怎么没完比较好,恼羞成怒道,“你别管我!你先说你!”
“老实交代!”
她啪啪拍案几,那样子跟弘昐拍桌子时像了个十成十,胤禛差点没绷住表情,笑出声来。
第169章 缠人
胤禛放下手,一把将人拉过来搂住,满足地叹道:“明明弘晖都这般大了,你怎么还能这么可爱。”
齐布琛在他怀里跟个扭股糖似的:“少拍马屁,老实交代问题。”
胤禛无奈地笑道:“年遐龄知道吧?”
“嗯~”齐布琛用鼻子哼出音来
你老丈人么。
胤禛捏了捏她的鼻子,沉吟了一会儿才道:“我之前在户部挂职时,看过年遐龄任湖广巡抚时的一些施政卷宗。”
“湖广一带,从明起,就有一项传统的人头税,乃是征收匠户的代役银,时至今日,那些匠户的后代或迁徙或绝户,早已无处征收,但这项税银却一直存在,每年都要上缴不少于一定数量的金额。”
“在年遐龄之前,任职于当地的官员从来没有想着却解决这个问题,选择用当地官府的官银代缴,更多的却是将这项支出累派到百姓身上,导致当地官民皆贫。”
“年遐龄上任后,查明这个问题,上折请求将这笔丁银归入田赋征收中,用每亩赋税只加征丝毫的结果,决绝了赋有缺额的问题,使得当地官民免于带累。”
齐布琛听得有点懵懂:“所以呢?”
胤禛眼中已带上思索:“自皇阿玛临朝以来,人丁户口从康熙元年的一千九百万户有余到如今的两千三百万户有余,田地则从五百三十万顷有余到如今的六百九十万顷有余,若只看数字,怎么也不该有许多百姓无地可种、沦为流民佃户。但事实上,这些年却是富者愈发田连阡陌,穷者却无立锥之地。”
“土地兼并。”齐布琛吐出四个字。
“对。”胤禛眼中的思索越发浓厚,眉头微微蹙起,“土地兼并的问题自古有之,我通读史书,发现每个朝代到后期,土地兼并都是导致社会矛盾的主要原因,甚至可以说,土地兼并就是这些王朝覆灭的最初诱因。”
“我也一直在想,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土地兼并这么严重,真的没有办法遏制土地兼并吗?”
“直到看到年遐龄的那份卷宗,我有了些许灵感。”
齐布琛此时早忘了她还在找茬,瞪大眼睛问道:“什么?”
胤禛垂着眼睑,手在齐布琛身上有节奏的拍打,却没有直接回答她的问题,而是捋着自己的思路:“任地的人丁户口消长一直是官员考评的重要项目,这些年,基本没有几个任地报上过人丁减少,区别只在于增多增少。但这种情况只想想就不可能,不再说别的,只说每年那些遭灾的地方,一边说受灾多严重要赈灾银子,一边又说没死几个人,想也知道怎么回事。无非是已死的不销户口,再增加一些不存在的人。”
“他们只为了考评好看,但多报出来的这些人口是必须要交人丁税的,他们当然不可能自掏腰包填补,只会将这些税银摊派到百姓身上。百姓交不起,自然只能卖地,导致富者越富、贫者越贫。”
“如此下去,不过一二百年,便会引发出大问题。”
齐布琛没忍住补充道:“不止,那些当官的肯定不敢摊派到那些有钱人头上,还会帮那些富家隐匿人口,再将这一部分转嫁到贫民百姓身上。甚至更过分的,当地地主还可能和当官的勾结一气,用这种方法,来逼百姓卖地,土地兼并的速度只会更快,或许要不了一二百年便会有大问题。”
她记得清朝好像总共也没三百年,到现在也有六七十年了吧?
胤禛略微想了一下,发现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很大,点头道:“你说的对,我还是把情况想得太好了。”
“这么说下来,土地兼并的原因,其实都可以归结于人头税,没有了人头税,那些当官的便是虚报人口也没什么大影响,富户隐匿人口也没了必要。但人头税是如今税银中最重要的一项,如果取消,缺口太大…年遐龄将匠户的代役银归*入田赋,人丁和田赋…地主田多人少,百姓人多地少…平衡…”
胤禛显然陷入了深度思索模式,字句越来越少,眉头越皱越紧。
齐布琛则是一副强行忍着什么的表情。
不忍不行啊,她心里已经在呐喊了,这个我学过!这个我学过!高中历史!我记得!摊丁入亩!摊丁入亩啊!
但她不能说,摊丁入亩她记得清楚,更知道这条政策能实施的前提是永不加赋,可目前为止,她还没有听说康熙有颁布过永不加赋的法令。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清穿 甜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