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布琛虽然感动于他的心意,但还真没有他想的那么难受:“想什么呢,前些日子那天多热啊,我有毛病才往出跑,在屋里用风扇吹冰盆都嫌不足呢。”
风扇这东西其实早就有了,只不过早期的机械风扇有体积过大、耗费人力过高、转速低等缺点,缺乏实用性,齐布琛也是最近这几年才引导手下的那些工匠师傅将其改良好,如今已经是各家深宅大院里的必备品。
胤禛拍拍她,眉头又不由自主地皱起:“今年这天气确实热的有些过分,也不知又有几地会旱。”
这一旱,粮食减产,他筹措粮草艰难就不说了,只是赈灾粮还不知道从哪里出。
齐布琛也忧心:“算起来,出海的船也快回来了,早知道又起战事,我该吩咐他们从南洋多买些粮食回来的。”
“哪能事事如意,再说,便是能买,又能买多少。这次若能顺利驱逐策妄阿拉布坦,也不需要你那些,若不能,在外买的那些也就杯水车薪。”胤禛对福晋船队的载货量还是了解的,受限于朝廷对船体大小的限制,每次船队出海都是尽量携带高价值高利润的货物,粮食这种光路上就能消耗掉一半,得不偿失。
齐布琛当然也知道自家情况:“哎,我这不是想,哪怕不多,到时候也能把收购价格压低一些么。”
筹措粮草当然不是简单调各地存粮,那也不够,所以很多时候,朝廷都是需要花钱和粮商买的,这里头操作的空间就大了,不发负责采购的官员和粮商联合起来坑朝廷的。
胤禛哪里不知道她是担心自己的差事,安慰地拍拍她的背:“放心,我还不至于让那些东西糊弄了。”
虽然只是一句简单的话,但齐布琛莫名地就安心了很多。
但事实证明,她安心的太早了。
前线兵败了!
额伦特、色楞所率四千余人被策妄阿拉布坦出其不意的埋伏包围,全军覆没!除此之外,前四川提督——因兵丁哗变而被降职的康泰带其下属两千人被黑帽喇嘛使计诱杀!
不过短短几个月时间,清兵战损六千余人!而敌人的损失?根本不知道!
为何?
后续消息源源不断传来,朝廷上下这才知道这场战斗的细节。
粮草被截断了!
色楞率领下属在被围困的情况下坚守了一个多月,令人震惊的是,在这一个多月中,各地驻扎的清兵竟没有一个前往支援的!
没得到消息?这怎么可能!
不说别的,送往前线的粮草被截断,后面负责转运粮草的人难道察觉不到问题?难道不会派人去往各处禀报?这些部队接到消息,再怎么样也该派人前去打探一下情况吧?
可没有,一个都没有!一个月的时间,几千人生生被围死了。
康熙已经不是出离愤怒那么简单了,接到详细军报的当场,御书房就紧急宣了太医院使,半日后,一波波大臣被叫宫,然后脸色蜡黄的出来。
胤禛也不例外,被他皇阿玛好一顿喷。问他这个总揽粮草的人是怎么办事的,为什么能让前线士兵一个月都接不到粮草。
老实说,胤禛这波属实是被迁怒了,他人在北京,前线远在西藏,就现在着信息传递速度,他哪里知道前线会出什么问题,还不是只能任凭前线军需官临阵决断么。
但他也只能受着,还得在挨喷之后继续筹措粮草。
——他皇阿玛生了这么大的气,甚至好不容易好转的身子又出问题,怎么可能轻轻放过愚弄他的策妄阿拉布坦,必然是要将其赶尽杀绝的。
朝堂上的大臣们却是极力反对再次出兵,他们的理由倒也正当,一个是今年已经确定不少地方都有旱灾,减产乃至绝收的都有,这些地方别说收税纳粮了,还得朝廷出赈灾粮食,可这两年为了那策妄阿拉布坦,储备粮消耗的不少,若是再起兵士,粮食真要捉襟见肘了。
二来,朝堂诸公对远在前线的几路兵马也生了疑虑,色楞部可是被生生围困一个月没人救啊!富宁安、路振扬、还有宁夏提督,这些人都在干什么?
他们…是不是起了什么小心思?还…忠于朝廷吗?
这时候再强行出兵,会不会……刺激到这些人,令场面一发不可收拾?
人人都这样担心着,但人人都不敢说出口。
康熙心中又何尝没有这样的怀疑呢,斥责训问的圣旨第一时间就发往各路兵马处,同时也令兵部就近调集周边几省的兵马,准备出征西藏。
但圣旨刚送走没几天,富宁安、路振扬等人的请罪折子就先来了。
“看来是一知道前线战败的具体情况,就开始写请罪折子了。”胤禛这些天脸色就没好看过,任谁知道这样的惨败也不可能心情好。
齐布琛也很关心这事:“折子怎么说的?”
胤禛眉头紧紧拧着:“路振扬和宁夏提督说没有收到任何消息,完全不知道前线情况,连粮草出事也不知道。富宁安倒是接到了求援,但他驻扎的地方离战场太远了,他还没到地方战斗就已经结束了。”
齐布琛闻言讶然:“完全没接到消息?怎么可能,策妄阿拉布坦就算能拦截色楞他们的人,也不可能拦住转运粮草的人吧。”
胤禛哪里想不到呢。
“所以,这里头问题大了。”
第208章 乐傻了
齐布琛都能看得出来的问题,康熙当然不会看不出来,但他站的高度不同,看事情的切入角度就不同。
所以面对几位将军的请罪折子,他明面上只是御笔斥责几句,没有给出任何惩罚,只让他们做好准备,待朝廷大军一到,务必在最短时间内将策妄阿拉布坦及其党羽剪除干净。
至于暗地里的动作,那就不是谁都能知道得了。
朝堂诸公眼见劝不住康熙再次发兵的决定,只得偃旗息鼓,转而为这次出征的主将人选争论起来。
康熙也任他们争论,毕竟调兵遣将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弄好的,大军要出发,怎么也得一个月后了。
主将的人选,不急。
他不急,有人急得很。
某处隐秘宅院,十四等的心急如焚,终于等来了心中之人。
“舅舅。”十四浑身上下每一丝都在表达对来人的亲近之意。
隆科多却眉头微皱,不太客气地道:“十四爷如此着急地传讯老夫过来,不知是有何要事?”
两人虽早有默契,但鉴于前任九门提督与废太子的下场,隆科多一直很谨慎,轻易不与十四联系见面,更何况是如今皇上心思越发难测的现在。
但前日十四遣人来说的急切,他不得不走这一趟。
十四浑不在意他的态度,含着一丝殷勤地请人坐下,还拐弯抹角地先问了一句:“舅舅这些日子在宫中当差,可劳累?”
隆科多心里明镜似的,这哪里是在问他,分明是在打探皇上身体如何。
心中是何态度不说,他面上不露丝毫,道:“劳十四爷挂念,劳累倒不至于,只是年纪确实大了,有时候觉得哪哪都不舒坦,叫太医看却又看不出问题来,只得养身的汤药不离口。”
十四就有数了,这是说皇阿玛表面上看着没问题,但私底下太医没离身过,只不过对外表现的是调养罢了。
又嘘寒问暖了几句,十四才在隆科多略有些不耐的目光中提起此行的正事:“对于此次出征的主将人选,不知舅舅有何看法?”
早有猜测的隆科多扯了扯嘴角,反问道:“十四爷对此如何看?”
十四想了想,两人如今心照不宣,倒也没必要藏着掖着,因此直言道:“小侄以为,阿尔松阿不错,其承袭二等公,颇有祖上逸风,又任着领侍卫内大臣兼理火器营,无论从能力还是身份来说,都足以胜任。”
说完又稍显遗憾地叹了口气:“其实小侄觉得,以眼下情况,着实没必要特意从京城调大军过去,太过耗费了些,只从四川、陕西等地调军过去也差别不大。”
隆科多心中哂笑,阿尔松阿他熟,阿灵阿之子,歇必隆之孙,但要是他额娘不是德妃庶妹,隆科多敢保证,眼前这位十四阿哥绝对不会提起他来。
不过,阿灵阿父子都曾是八阿哥的坚定支持者,如今十四能把阿尔松阿拉拢过来,倒也算有本事。
至于从四川调军,呵,十四阿哥这事还没放下为他那位‘小舅子’年羹尧图谋兵权之事呢。
此间种种,隆科多倒也懒得说嘴,十四阿哥将年家人当宝,但对他来说,不过是个包衣奴才罢了,还入不得他眼。
只是主将一事,他却有不同看法:“老夫以为,主将之位,十四爷可胜任。”
“啊?”十四乍闻此言,先惊后喜,惊是因为他从没想过自己去争这个位子,喜却是因为向来眼高于顶的隆科多竟认为他能胜任主将之位,岂不是说对他十分看好看重?
只是喜悦过后,十四却犹豫起来,固然那个位子让他十分心动,但前头却还有一个更大的胡萝卜吊着,皇阿玛自太后去后,陆续病了有一年了,这次因为前线兵败之事又是大动肝火、太医不离身,此时离开京城,他怕……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清穿 甜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