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 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_衣青箬【完结】(480)

  天兵确实是很重视劳动力的。

  俱文珍低头道,“令君仁义。”

  梁守谦连忙跟上。

  雁来摇了摇头,继续道,“宫里这些人,暂时先各司其职,不过都把人约束好了,不要闹出什么事来。另外,你们尽快统计出一个名单,写清楚每个人的来历、性情、特长和爱好等。”

  梁守谦忙问,“不知令君要这个有什么用?”

  雁来说,“西域那边的工厂,距离中原还是远了些,我打算在长安另设分厂,精工细作,再挂上内造的牌子,既能卖给权贵富商,也能远销海外。”

  两人闻言,都有些惊喜。

  让宦官掌权,主要是为了跟文臣对抗,但雁来显然不需要他们来做这些。再说,要是宦官还能掌权,那无论天兵如何严防死守,还是会有人想把孩子送进宫来,博一场泼天富贵的。

  所以他们早就料到自己现在的职务很难干下去了。

  但雁来竟然愿意将天兵那些神乎其技的商品交给宦官来制作生产,还是出乎了他们的预料。

  毕竟这些商品一看就知道有技术和秘方,学会了,就是能傍身的东西。

  况且既然要挂内造的牌子,他们就不用出宫,可以继续生活在熟悉的地方,而且多少还能够得上“天子近侍”的边。

  何况这生意一听就知道有多赚钱。

  如果是文官,让他们去负责这些机巧、商贾之事,估计会认为是一种羞辱,但宦官本来就是皇帝需要什么他们就做什么,采买、收税、开矿、监军、出使、督造宫殿陵寝、生产制作御用之物……现在要办工厂,也算是他们的老本行。

  大概是因为两人的预期本来就不高,雁来能这样安排宦官,他们已经很满意了。

  谁知雁来又说,“对了,再挑一些机灵的充入察事院,到时候把枢密院也合并过去,我有别的用处。”

  虽然她没说是什么用处,但两人的心情却比刚才还激动。

  雁帅、不对,摄政王还是要用他们的!

  ……

  既然太监都安排了,那宫里的女官当然也不能漏下。

  送走俱文珍等人,雁来又将宋家三姐妹请来。

  三人看到雁来,心情都颇为复杂。去年她们奉旨去长安城外给雁来送行时,还开玩笑一般地做过约定,以后有机会请她们到雁来的地盘上去看看,没想到现在,皇宫都已经变成她的地盘了。

  她们姊妹五个的经历,已经称得上是传奇了,但跟雁来一比,又显得寻常。

  身份上有了差别,三人在雁来面前,反而不似上次那般从容了,多少都有些紧张——在这个时候召见,想来是对她们有些安排的。

  不过相较于俱文珍和梁守谦,三人的心态要更好一些。

  毕竟女官听起来风光,但其实仍旧是边缘人物,没有太多的实权。

  所以听到雁来对她们的安排,三人眸中都是异彩涟涟,十分爽快地应下。

  第一件,雁来希望她们能带着人,将内府所藏的各种书籍都整理出来,以便之后编书所用——既然这么说了,那之后编书的时候,肯定也少不得让她们附个名。

  三人都说过薛涛等人在洛阳的丽正书院参与编书、修书的事,对这样的风雅盛事,自然早就心向往之。

  第二件,雁来希望能将她们的故事写出来,刊登在《传奇》杂志上。

  唐传奇目前还在真实与虚构相互结合的阶段,所以故事里的主人公,都是确有其人的。

  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在大唐,名声在外的女子实在不多,所以和亲公主系列连载结束之后,《传奇》上的故事又都是以男子为主了,而内容自然也脱不出遇仙、风尘、情爱以及登科之类的套路。

  套路之所以能成为套路,就是因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当然不是不好。

  只是雁来觉得太单一了。

  所以得让女作者来中和一下。

  既能培养读者多样的审美情趣,又能潜移默化间让大唐的女子意识到,即便不是天兵,普通女性也能有很多种活法。

  宋家五姐妹的故事,就很适合用来做这个切入点。

  雁来其实还打算扩大秘书省的职权范围,让她们能够参与到日常政务中来,取代枢密院。但具体能不能成,还得再看看。如果不行,那就退一步,让她们去主办一份女性杂志好了。

  不过摄政王毕竟还不是皇帝,现在提这些也太早了,所以雁来就没说。

  就像她对俱文珍和梁守谦两人的安排,时机也还没到。

  即便如此,三姐妹也已经足够欢喜,领了命就立刻干劲十足地告辞,回去忙开了。

  ……

  等雁来这边安排得差不多,那边权贵勋戚们也谈得差不多了。

  大出血是理所当然的。

  就是要让他们肉痛,才能记住教训。再说,财富留在这些人手中,往往很难流通起来——他们死了都要把好东西带到地下去做陪葬品——不如雁来拿着,能做更多事。

  这笔收入,再加上廉租房和度假山庄之类的收入,应该勉强能填上盐税降低产生的窟窿了。

  雁来本以为还得从内库里出一笔,没想到有人上赶着送钱,好人呐!

  不过面子都是互相给的,既然他们低了头,那雁来这边打完一棍子,当然也要给一颗糖,把人给安抚下来才行。

  所以等这些人哭丧着脸过来告辞的时候,雁来却将他们留了下来,打算谈谈心。

  既然是谈心,当然不能在延英殿,而是安排在了太液池。

  秋风送爽,太液池中的荷花都已经开败了,莲子却正是季节,雁来就让人划了船来,亲自去采莲蓬。

  她吃过新鲜的莲子,但都是在菜市场买的,亲自在荷塘里采,还真是头一回。

  见雁来兴致勃勃,其他人纵然没心情,也只能奉陪了。不过游戏本来就是放松心情的好方法,等采到了足够的莲蓬,他们脸上苦大仇深的表情,也都转换成了轻松的笑脸。

  雁来见气氛到了,这才招呼众人坐下歇息,一边道,“这就对了,老苦着脸做什么?事情既然处理完,那就算是过去了,总挂在脸上,自己也不好受。”

  众人心下腹诽,吃亏的又不是你,你自然说得轻巧。

  谁知又听到雁来问,“是不是在心里骂我呢?”

  众人吓了一跳,连忙赔笑。

  雁来又说,“我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是真的觉得,将那些害群之马清理出去,对你们来说是好事。等他们真的闹出了大事,将你们都牵连进去,到时候再划清界限,就来不及了。”

  这话不无道理,众人其实也不是想不到,只是不甘心。

  他们是真的没有受过这样的委屈。

  雁来又说,“诸位真的觉得,守着现在这些家业,就能传到千秋万代了吗?”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摇头。

  就连坐了皇位的天家,也不敢想千秋万代,何况他们?

  只是理智上知道不可能,却还是忍不住做出各种安排,希望这眼前的富贵荣华能够尽量传承得长久一些。

  第242章 “陛下不缺一个贵妃,升平公主却很需要一个女儿。”

  这个话题,恰是击中了在场这些人的痛点。

  他们自己富贵已极,除了享受之外,便只剩下为子孙计了。

  因此雁来开了风头,众人便小声议论起来。

  即便是秦皇汉武的后人,到现在也籍籍无名了,更不用说外戚勋贵。

  如今坊间倒是也有些自称是后人的,多是伪托,根本说不清楚家中的世系传承。

  就是北朝以来的世家高门,如五姓七望者,传承有序,但已经有不少流离落魄、贫寒度日,只空守着一个姓氏的。

  传家之难,由此可见一斑。

  雁来等他们唏嘘了一阵,才道,“要说真正能够长久传承的家族,倒也不是完全没有。”

  有反应快的人已经想到了,“令君说的是文宣王?”

  文宣王,是唐玄宗李隆基给孔子加封的谥号,宋朝在前面加了个至圣,元朝又加了个大成,到明朝的时候,有大臣觉得孔子封王、不伦不类,于是改谥为“至圣先师”,清朝干脆来了个一锅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

  汉魏以来,随着儒家思想的流传,对于孔子的祭祀和礼敬从未断绝,孔氏家族也得以绵延至今。

  但很显然,孔家的传承方式,一般人根本模仿不来。

  便有人失落道,“那是圣人血脉,我等怎么比得?”

  也许勋戚之中,是有目中无人、自高自大到觉得自己谁都比得上的,但肯定不是在场这些人。

  “见贤思齐,就算最终比不上,也能有个不错的结果。”雁来说。

  那位公主反应最快,连忙道,“我等愚钝,纵然追慕圣人,也难望其项背。倒是令君行事,已近乎圣人了,想来定是已经有了法子,还请不吝赐教。”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无cp  基建文  衣青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