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综影视同人] 我栖春山_春枝暮【完结+番外】(425)

  于后胜这样的大贵族而言,齐国羸不羸弱,完全不耽误他们在国内纸醉金迷、作威作福,甚至齐国越弱、齐王越没有威信,反倒更利于他们凌驾于王权之上。

  至于战败了怎么办……

  了不起也就是和亲、割城。

  反正和亲的人不是他自己,割的城也不是他们的封邑,无所谓。

  “那就先灭楚国再说。”

  嬴政颔首,轻笑,“既然齐使来了,那就正好再结个盟,也省的还要再派人去齐国。”

  安分点。

  别在秦灭楚的时候伸爪子。

  不然一刀给你剁喽。

  “楚国啊……”

  知韫支着下巴,忽而问道,“阿父想好以哪位将军为主将了么?”

  ——李牧不行。

  纵然他是战功赫赫的赵国名将,但在秦军中的威望值与信任度都不够,至多为一副将。

  所以……

  是继续任用沉稳持重的老将,还是起用意气风发的少壮派?

  ——阿父,想撒娇不?

  第896章 大秦(110)

  秦楚之间关系堪称复杂。

  虽然两国频繁联姻,王室嫡系的血脉里都互相流着对方的血,但如此亲近且暧昧的关系,也一点也不妨碍打起来的时候把对方往死里打。

  尤其是在昭襄王时期。

  虽然昭襄王的亲妈宣太后、正妻叶阳后、儿媳妇华阳夫人都是楚国贵女,但他照样在武关会盟的时候把亲舅舅楚怀王给扣下来要地,照样以白起、司马错为大将,在鄢郢之战时攻破楚国国都、火烧楚国王陵。

  但楚国难缠也确实难缠。

  连都城都被秦国打到从鄢郢迁到陈郢,又从陈郢迁到寿春,西部巫郡、黔中郡的大山屏障没了,核心区的江汉平原丢了,汉水防线和随枣走廊失守了,楚国却还是照样活蹦乱跳的。

  想想都让人难受得睡不着。

  也正因此,对待楚国还真不能轻视分毫。

  它与其说是一个紧密团结的国家,其实更倾向于是由贵族组成的松散联盟。

  看上去不难打,是因为楚王室嫡系的熊氏掌控力日渐衰退,辖制不了屈景昭等大贵族,而这些大贵族往往看重家族利益胜于国家利益。

  打顺风仗的时候,一个比一个猛,但一旦开始进入相持阶段、被拖入持久战,各大家族就不肯继续投入人力物力。

  就比如秦楚的蓝田之战吧。

  当年张仪拿着商於六百里骗楚怀王,惹得楚怀王愤然伐秦却在丹阳惨败,于是一怒之下发了狠,调集全国兵力反击,连破数城、攻破武关、直逼蓝田,兵锋距离咸阳仅百余里,逼到秦国连咸阳的卫戍部队都出动参战。

  这爆发的力量强大吧?

  但秦国在生死存亡之际拼死抵抗,一边将深入秦地的楚军拖进消耗战的泥潭,一边联合韩魏反攻楚国本土,眼看着要开始拼物资、拼后勤地打持久战了,楚国的贵族们就开始要求退兵。

  没办法。

  跟秦国持久战,消耗的是他们自己的人力物力,韩魏联军攻楚,打的是他们自己的地盘。

  自家的东西自家心疼嘛!

  再然后,有序的撤退变成了无序的溃退,损兵折将不说,连汉中这个战略要地都丢了。

  以为这帮贵族会吸取教训?

  没错,确实吸取教训了,鉴于屈氏等贵族在此战后势力大衰,其余贵族在之后的战争后越发不愿意出人出力了。

  (散装楚国,值得拥有.jpg)

  但众所周知,一个团体若是散装了,它内部的个体就比较强。

  在楚国将亡的前提下,若这些大贵族联合楚王一起玩命,秦军一不当心就要阴沟里翻船。

  只能说,秦楚国情不同。

  别看秦国也有贵族,但秦王一脉就是最大的贵族,将秦国的贵族放到楚国跟屈景昭一比,吃饭得坐小孩那桌。

  所以,慎重、稳妥为要。

  天下共七国,秦已灭其四,仅余齐、楚二国未定,在召见了齐国的使节再续盟约后,秦王召集群臣商议灭楚。

  “寡人欲攻取楚地,诸位将军以为,应当调集多少兵马合适?”

  今日的军事会议中,三公九卿皆在,如蔡泽、尉缭、姚贾等人亦在,闻言,都将目光投向以王翦为首的武将。

  作为灭赵、灭燕的首功,王翦军功极盛,在秦军中的威望无人能及,见秦王问询,他在深思熟虑之后回答。

  “臣以为,若要灭楚,非六十万人不可。”

  他是个沉稳持重的性子,凡事力求稳妥,不爱打没把握的仗。

  当然,这也是秦国将领们的打仗风格,如杨端和、蒙武等将领,大多都不喜欢打险仗。

  “六十万人?”

  嬴政微微颔首,对王翦的意见不置可否,又询问在灭燕时表现出色的少壮派将领李信。

  李信左看看右看看,自信道,“臣以为,二十万足以。”

  稳重派的王翦:“……”

  嘶,这意气风发的年轻人……

  老将军默默在心里感慨一句,却正好与对面那秦王不问就保持沉默的李牧对上视线,于是给他使了个眼神——

  ‘换做你,要多少人?’

  李牧:“……”

  原来你是这样的王将军.jpg

  作为将军,提出自己的方案之后,如何决策,那是秦王的事。

  秦王选择——

  “王将军老了,怎么竟怯战了呢?不如年轻的将军果敢壮勇了。”

  说罢,他又迅速下令,“令李信为主将、蒙恬为副将,发兵士二十万南下攻楚,少府与治粟内史务必……”

  正和李牧对眼神的王翦:“……”

  老将军先是一愣,而后神色微变,本能地抬头看向秦王,以及秦王下首属于太子的位置。

  哦,太子今日不在。

  听说是游猎归来时感染了风寒,一连数日都未参与廷议。

  可是,可是……

  可是王上怎么会如此说他?

  说句倚老的话,王上年少登位,从前也向他请教过兵法,素来倚重他、敬重他,纵然在灭楚之战时有了分歧,又如何会在廷议上说出这般难听伤人的话来?

  明明前几年,王上还说“将军神武”、“秦有王翦,寡人之幸、大秦之幸”,怎么短短几年后,他就变脸了呢?

  怎会如此?

  王上是嫌弃他年迈了吗?还是……还是觉得他功高震主了呢?

  王翦脑子里乱得很。

  一会儿,是被赐死在杜邮的武安君白起,一会儿,又是从前秦王的倚重、太子的敬重。

  乱糟糟的。

  他想得头疼也想不明白。

  于是他不想了,将所有的想不通都压在心底,向秦王告病归。

  对面的李牧:“……”

  ber,这都什么情况?

  他从赵氏集团跳槽到秦氏集团的时候,也没人跟他说会这样啊!

  入职的时候不是这样说的啊!

  李将军茫然,李将军无措,李将军……

  不对啊!

  前些日子他回咸阳的时候,殿下还跟他说他是灭楚的副将来着,怎么现在副将成蒙恬了?

  难道殿下跟秦王有分歧?

  既然如此,那殿下这次的称病,是真的病还是假的病?

  李牧如当年揣测赵王们的心思般开始严肃思考——

  是殿下和秦王父女俩闹了矛盾,所以称病不来廷议,还是这对父女对于灭楚有其余决断?

  “王将军。”

  廷议之后,李牧难得没有立刻离去,而是走到王翦身边对其好生安慰,言辞之间,竟流露几分追忆往昔的怨词。

  王翦:“???”

  ber,你在干什么?

  被秦王冷落的他本人都没敢流露出怨怼之词以免牵连家人,你怎么还替他怨怼上了呢?更完蛋的是,你要是私底下怨怼也就算了,怎么人还在章台宫就找上他了?

  王老将军瞳孔地震,就差喊上一句“你不要过来啊”了。

  李牧故作不知,说完就走。

  ——相信殿下和秦王这对父女闹矛盾,还不如相信赵迁是明君。

  显然,赵迁是个昏君。

  (笃定.jpg)

  “看你出的臭主意!”

  廷议之后,嬴政没回章台殿,反倒径直去了承明殿“探病”。

  “什么叫我出的主意呀?”

  “感染风寒”的太子殿下正埋头于案牍之中,身边凌乱地堆着不少书册和竹简,闻言不仅叫冤,“明明是阿父你自己想这么干的好吧?”

  她只是顺水推舟而已。

  “……王翦回频阳了。”

  嬴政一滞,而后大步走过去,捡起一本翻几页,皱了皱眉,放下,再捡起一本看两眼,眉头皱得更紧,又放下,果断选择眼不见为净。

  “李信说伐楚二十万人足以。”

  “哎呀,阿父不要捣乱嘛,这可是我辛苦多年的成果啊。”

  知韫连忙将她的宝贝手稿收好,随口道,“正常,秦连续攻灭韩赵燕魏四国,兵锋势不可挡,不自信才不正常。”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甜宠文 情有独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