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余诸国也哄笑出声。
诸韩君:“……”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诸韩君笑不出来,只觉得他们吵闹。
“说什么来着?乐不思韩?”
韩昭侯瞠目结舌,低声呢喃一遍,勃然大怒、破口大骂!
不肖子孙!
亡国也就算了,毕竟智商能力这种东西比较看天赋,生下来不行就是不行,怪只怪他爹种子不行、眼光也差。
亡国后不殉国也算了,毕竟能活着谁想死?好死不如赖活着,珍惜生命其实也没错。
但话又说回来,最最起码,你亡国的悲痛总是要有的吧?
好歹给你祖宗留点脸面,别让人笑话他姬姓韩氏都是没骨气没血性的不要脸的软骨头啊!
(破防.jpg)
【“上……上疏王上。”
韩非慢吞吞道,“秦国……以……以此收军民之心,韩国……也可以。”】
[不,韩国不行(微笑.jpg]
[非啊,别太天真了,先想想你究竟是怎么来到咸阳的好吗,咱就是说,你在韩国天天劝谏韩王,他有听过吗?]
[别说韩国了,立英灵阁、英灵碑这种事情,也就大秦会干。]
[别说政哥没有封锁消息,这么大动静,就算想封锁也封锁不了啊,但直到大秦把六国都灭了,也没见谁跟着学的。]
[对啊,最后还是姮姐前来坐镇安抚的时候,才给立了一个无名碑用以让当地黎庶祭祀,并将后续为大秦牺牲的黎庶士卒纳入大秦官方的英灵祭祀体系之中来。]
[优秀作业摆在跟前都不晓得抄,难怪亡国,这就是差距(白眼.jpg]
六国黎庶:“!!!”
什么,竟然也有他们的份?
(惊喜.jpg)
虽然只是无名碑,但毕竟不是为秦国战死的,这也正常,而且吧……出于对自家王上的了解,他们甚至有点怀疑小殿下是根本没找到从前战死士卒的名单资料。
(辛酸.jpg)
秦人虽惊讶,但也没反对。
毕竟被纳入英灵祭祀体系的只是为大秦牺牲战死的人,既然那时候不分彼此、都是秦人了,且他们也为大秦立功付出,这也是应该的。
至于无名碑……
只是让当地的人自行祭祀而已,既没有被纳入官方祭祀体系,也没有让他们跟着一起,那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何其难也。”
张良苦笑,“祭祀乃国之要事,让韩王与公卿祭祀军士,不易啊!”
“不试,怎……么知道?”
其实心里都明白的韩非不禁轻叹一声,“使秦王为……为韩王,大善。”
张良:“……”
他欲言又止,却又听韩非再次感叹,“若使栎阳公主……为韩王,亦善。”
张良:“……”】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非非子:服从调剂,两个志愿不管录上哪一个都行(认真.jpg]
[想多了,两个志愿都不对韩国开放,调剂不了,转学校吧。]
[我真的要被非非子笑死,他怎么能这么天真啊(笑哭.jpg]
[懂了,原来非非子是政哥和姮崽的梦男啊?(斜眼笑.jpg]
[?哈哈哈哈哈哈哈!]
[让政哥和姮崽去当韩王,他想得该怪美的嘞,也不问问老秦人答不答应(扶额苦笑.jpg]
——不答应!
老秦人骂骂咧咧。
这么好的陛下和殿下,谁要让给韩国?真当他们手中的刀剑不利乎?!有本事就战场上见,谁怂谁就是孙子!
(磨刀.jpg)
[虽然但是,其实我还挺想知道,如果姮崽出生在韩国王室,会是怎么样的结果(坏笑.jpg]
[政哥:想去修长城了?]
[五匹小马贴贴警告⚠️.jpg]
[哈哈哈哈其实结果也不会变啦,毕竟政哥能施压小韩抢非非子,为什么不能抢姮崽嘞?]
[不一样啊,非非子只是见猎心喜的大才,但姮崽可是政哥唯一的继承人啊!姮崽成了韩国公主,就算抢回来也不能当大秦的太子啊。]
[那完了,政哥得愁死不可。]
嬴政拒绝接受这个可能。
他就这么一个心尖崽,敢跟他抢崽的,统统赏五匹小马!
始皇陛下:“……”
这说的不就是朕么?
是挺愁。
但问题是,也没个崽让他抢啊!
第950章 番外 太平令(50)
始皇陛下日常糟心。
最糟心的是,这些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后世人宁愿假设他的梦中情崽出生在姬韩王室,也不假设她出生在他这儿。
真是一群没眼光的家伙。
那姬韩王室听上去就又饥又寒的,哪里配得上她?
(生气╰_╯)
【祭祀英灵阁后,是于章台宫大殿举行的规模盛大的授勋仪式,拢共持续了十日才算结束,最后一日的赐宴刚结束,栎阳殿下就迅速往秦王身上一歪,俨然是累趴下了。】
[年轻真好,倒头就睡(捂嘴笑.jpg]
[这段时间又耗体力又耗脑力的,能不累吗?得亏是拥有比格般精力的姮崽,换成是我,一早就累趴下了(挠头.jpg]
[我可太羡慕政哥和姮崽的过目不忘技能了,在授勋前看几遍提前整理好的信息就能记住个大概,然后在授勋仪式上把人和人名对上号后,就能准确地回忆起他们的大致信息。]
[真的超级窝心的,我要是秦人,我得感动死(猫猫头落泪.jpg]
老秦人默默点头。
试想一下——
当他们怀着激动又忐忑的心情来到咸阳,却见秦王态度温和、殿下笑语盈盈,甚至能十分自然地与他们谈起曾经的辉煌战绩,末了还满是关切地询问他们家中的妻儿老小……
只恨身边没个敌人可以砍!
(热血沸腾.jpg)
“以利赏、以情合。”
嬴渠梁摇头失笑,“姮儿于人心上确实天赋异禀,也肯为秦人用心思,难怪都爱她。”
其实每一批秦卒在上殿授勋前,都会有手执名录的使者通传其名,她完全不需要花心思去记他们的名字、出身经历与家庭情况。
但她依旧认真记了。
并在秦王授勋之时,以随意闲聊的姿态,或是提及他们某场表现出色的战役,或是关心他们家中的妻儿老小,既安抚了他们的紧张情绪,也是无声地宣告——
大秦始终都记得他们。
能来到咸阳参与授勋的毕竟只是少数,可当他们回到散落各地的大营或家乡,将在咸阳的所见所闻告诉军中同袍和邻里友人,那么军心、民心将进一步收拢于父女二人手中。
不仅是秦卒在秦王父女眼中具象化为一张张生动而不同的面孔,秦王父女在秦军与秦人眼中,也脱离了尊贵的、代表秦国的符号象征,成为不可替代的效忠对象。
实在是双赢的结果。
【次日清晨,终于迎来难得的休沐时间的文武重臣与王室宗亲被秦王传入章台宫。
“寡人欲立储。”
神色平淡的秦王冷不丁地放了个大雷,“以栎阳为储,尔等以为可否?”
众人:“……啊?”
文武重臣们惊讶又不惊讶,互相交流一下目光,随即表示无异议,宗亲见此,也纷纷附和。
“善。”
秦王唇畔扬起笑意,“既如此,拟诏,册寡人长女姮为太子,奉常与宗正立即筹备,于三月初三,往雍城祭祖庙、行册礼。”
“唯。”】
[不愧是铁血大秦,办事就是高效率,即便是立太子这样的大事也是分分钟搞定(大拇指.jpg]
[那可不咋滴?别看我们姮崽过完生日才五岁,但她可是已经当了好几年的隐形太子,全咸阳都默认的好吧啦~_~]
[看叔父们的态度就很明显了呀,对政哥立姮姐当太子一点意见都没有,唯一的分歧就是她年纪太小、想等她长大点。]
[大秦本来就高度集权,政哥彻底亲政也有两三年了,就算还没到说一不二的一言堂地步,也相差无几,他下定决心,再加上文武重臣本来就不反对,众望所归,流程当然走得快。]
[主要姮崽不仅聪明有能力,还很社牛,跟大秦各派系的重要人物都关系亲近,她上位当太子符合大家的利益。]
[权力自下而上,要是重臣宗亲都不看好、不配合,就算政哥一意孤行靠着威望强行立了,最后估计还得翻车。]
始皇陛下深以为然,简直不能更赞同。
君王与臣下间的关系是很复杂的,臣子的利益和君王的利益,也并非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一致。若自身不能让臣下信服,光靠他的威望与扶持有什么用?等他两眼一闭,转头就被架空。
忠心?
呵!
就比如李斯吧,始皇自信李斯是忠诚于他的,他活着一日,李斯就绝不可能背叛违逆于他——前提是他活着。
好消息:李斯忠诚于他。
坏消息:李斯只忠于他。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甜宠文 情有独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