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科举的结果就出来了。
今年秀才科取中三人,秀才向来难考,每年只有一两个,没人考中也属正常,今年竟有三人考中,李世民非常高兴。
杜构报考的是进士科,他学问不错,名气和背景也有,不出意料被选中了,只是名次不太高,只处在中游。
这已经很好了,进士一科虽然不比秀才难如登天,但也并不好考。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杜构不足弱冠中选,已经相当难得。
这次科举还有一点与往年不同,就是寒门学子的中选比例变大了。因为很多考中的学子都在《长安文化报》上出现过,并且因此声名鹊起,大家都认为这是《长安文化报》的功劳,《长安文化报》由此更加地位超然。
李世民也很高兴,照这个样子下去,用不了几年,他就能慢慢替换掉世家那些酒囊饭袋。
李承乾提醒他:“世家恐怕不会坐以待毙。”
“无妨!”李世民站在御案后,微笑着,语气傲然,“从前忍让,不过因为羽翼未丰,如果大唐社稷稳固,我们手里有精兵良将,钱财粮草武器全都不缺,已经不必顾忌了。”
在绝对的武力面前,什么世家底蕴都不值一提。
但愿世家能够明白这一点,否则只能请他们抱着不合时宜的骄傲,一起在奔腾的历史长河中被碾成散沙。
第189章
说到科举,李世民问李承乾:“杜构考中了进士,他想去哪个部门,还是仍旧留在东宫,你们有想法没有?”
“我们还没商量过。”李承乾摇头,“不过我不想他继续留在东宫了。”
李世民眉毛微挑:“为什么,你不是挺看重他的吗?”
“就是因为看重才不能让他留在东宫呀!”李承乾给自己倒了一杯茶,尝了一口就默默放了回去。
这茶也太浓太苦了!
李世民看得失笑,让人给他准备饮子,追问:“怎么说?”
李承乾:“杜构以后是要做我的宰相的,当然要多历练历练,一直留在东宫,对外头的事情都不熟悉,以后怎么帮我掌控朝局呢?”
“……”李世民面无表情,屈指在他脑门弹了一下,“这种话你也敢说?”
李世民嘿嘿笑:“阿耶又不会生气。”
李世民:“你怎么知道我不会生气?万一我生气了,你知道会有什么后果吗?”
“你不会生气的,我就是知道!”李承乾双手叉腰,骄傲道。
他知道阿耶什么意思,不就是教他人心易变,要有防人之心,不能授人以柄吗?但是他又不傻,当然能看得出来,不管日后怎么样,至少现在阿耶对他是全心全意的。
既然阿耶真心待他,他自然也要毫无保留,否则岂非令阿耶伤心?
我可真是个好孩子啊!
李承乾在心里给自己点了个赞,挺着胸膛理直气壮:“为什么要生气?明主都不怕身边人有野心,只害怕后继无人,你看隋文帝,多可怜!我能想得这么远,你应该高兴才是。”
“这一点隋文帝的确不如我。”李世民矜持地点点头,“既然如此,你和杜构商量一下想去哪个部门,阿耶来帮你们安排。”
李承乾点点头。
李世民又拿起中选名单看了看,指着格物学那一部分笑道:“这次国子监表现不错。”
格物学中选的七八成都是国子监之人,幸好当初没有坚持让李承乾做考官,否则真的要说不清了。
其实并不难理解,格物学学子主要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在国子监,另一部分来自各个私塾。而私塾先生大多也来自于当初的国子监小课堂,因为没考上国子监才回去办私塾,一则聊以养家糊口,二则替他们小先生发扬格物学。
本来就是成绩不如同窗才没考上国子监,现在比不过实在太正常。不过也就刚开始这几年,再发展几年,国子监就没有这样的优势了。
不管怎么样,格物学第一次科举考试获得成功,李承乾还是很高兴的,笑眯眯问:“阿耶准备把这些人安排到哪个部门啊?”
“民部尚书跟朕要了两个,兵部也要两个,剩下的暂时还没有打算。”
李承乾:“其他部门呢,没有了吗?”
李世民道:“国子监和工部虽没有提,但也可以安置几个,其他部门就没有了。”
“怎么会这样?”李承乾眉毛皱起来,百思不得其解,“格物学很有用的啊,他们不是知道吗?”
李世民颔首:“知道!都知道格物学有用,但是……”
他叹气:“……格物学太高深了,一般人不会用啊!”
其他科目,譬如明算,可以看看账目、做做测量和计算,譬如明书,字写得好,可以誊抄文书和布告,这样的人才每个部门都能用上,自然不发愁去处。
但格物学该怎么用呢?
除了民部需要他们修农具,兵部需要他们修火炮,国子监请他们做先生,工部让他们做研究,其他部门都是望而却步。
李承乾眉毛皱得死紧,嘴唇也紧紧抿着。他之前没想到这种情况,但的确是个大问题,倘若格物学找不到用武之地,是不是格物科也就没有开设的必要了?
绝对不可以!
这年头读书人都以当官为目标,如果学习格物不能做官,那学生就会越来越少。李承乾好不容易将格物推到这一步,绝对不接受前功尽弃。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bl/22_b/bjUUt.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唐朝 基建文 千山不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