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观察大公主神色,见她神色坦然不似作伪,提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
“阿姐不要想那么多,崔家娶不到你,那是他们家没福气!阿耶肯定会给你挑个更好的,让崔家后悔去吧!更不用觉得愧疚,阿耶阿娘是我们父母,为你操心不是应该的嘛。”
李娴无奈道:“这话只有你会说,都是被父亲母亲惯的。”
李承乾得意洋洋:“本来就是这样,亲人就是要互相惦记、互相麻烦,不然和陌生人有什么区别?阿耶阿娘操心我,我也操心他们啊,尤其是阿耶,真是让我操碎了心!”
李娴听得发笑,虽然都是事实,但小小少年语重心长地说替父亲操碎了心,这场景实在太有意思了。
随后又若有所思:“我也该为父亲母亲做点什么。”
李承乾点头:“阿姐你绣工那么好,可以给阿耶阿娘绣点东西呀,他们肯定很高兴。”
李娴脸有点发红:“会不会太普通了,我平时也会绣点东西给父亲母亲的。”
李承乾一拍手:“那就不用特意送了,这已经足够了。”
后来李娴还是经常做些衣裳帕子送给李世民和长孙氏,偶尔还亲自下厨以表孝心。
李承乾和李世民则忙着发展商业的事,按照他们的计划,是先小后大、先内后外,循序渐进,逐渐改变商业环境,并扩大经商范围。
先逐步取消对商业的禁止,再根据情况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等等。
很快,朝廷颁布了几条新政策,原本并不起眼,但随着大唐商业活动明显更加活跃,世家很快就意识到了问题。
只能说不愧是世家,家族能绵延千年是有原因的。若非他们之前太过骄傲大意,也不至于直到去岁科举结果出来才看出李世民在暗戳戳削弱他们。
现在眼睛肯稍微往下看一看,脑子和敏锐度也就回来了。
可惜已经晚了。
还是那句话,在绝对的武力面前,什么底蕴都是纸老虎,阴谋也是。不管这世家是从春秋时期传下来的,还是从洪荒时期传下来的,几门大炮往门口一摆,屁都不敢放一个。
世家非常气恼,他们清楚这几个政策只是小试牛刀,之后还会有更多惊喜等着他们。
虽然知道迟早都会有这一天,但这也太快太突然了吧?前几天李世民还和他们哥几个好呢!
他们自然是要查的,知道李世民为什么发疯才能对症下药不是?
等他们弄明白发生了什么,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说实话,他们很理解崔家的选择,世家向来不怎么看得上皇室,他们家族绵延这么多年,朝代已经换了不知多少,看待皇室的心态早就变了。
大概就是看蚍蜉的心态吧——李唐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亡国了,但我们到了新朝依旧是高高在上的世家哦!
世家世代通婚,在他们心里只有同等世家的女郎才能配得上自家儿郎。
皇室公主?
看不上!
理解归理解,但崔家真的拒婚得罪了李世民,以至于他们都受到针对,又埋怨起崔家来。
崔家家主:“……”
第197章
商业活动果然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即便只是几个小小的政策,今年过年都明显更加热闹,不知日后又该是何种风光。
百姓过得热闹,李世民也开心,高产粮种越推越广,大唐粮食产量又上一个台阶,即便税赋一再降低,粮仓还是满得快要溢出来,还是卖了一大批给属国才能勉强放下。
是的,属国又来买粮食了。
当初高价从大唐买了一批粮种,只是带回去后,不知是不是适应不了当地的气候,产量大大降低,虽然还是比本土粮种产量高,但远远达不到他们的预期,更不能短时间内覆盖百姓所需,无奈之下,只能向大唐买粮。
李世民得知这个消息,差点当着使臣的面笑出声,好在他表情管理到位,装着很遗憾的样子把前几年的陈粮通通清空,含泪赚了一大笔。
这哪里是属国,分明是银库!
李世民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发展对外商贸,去属国大赚特赚了。
不过他不知道事不能急,还是得从大唐内部先开始。
过完年,李世民对李承乾和长孙氏提出一件事,他想让李承乾在今年举行冠礼。
李承乾眼睛一亮:“我也要加冠了吗?”
他知道冠礼,冠礼也就是及冠礼,与女子的及笄礼相似,代表男子长大成人,可以娶妻生子、当家主事了。杜构前些日子刚办过冠礼,李承乾送了礼物,还去凑了个热闹呢。
没想到这么快就轮到自己了,他兴奋地问:“那我以后也是大人了吗?”
李世民哈哈大笑:“那是自然,以后你就可以为阿耶分忧了。”
长孙氏脸色却不太好看,上下打量李世民,担忧地问:“可是二郎身子不爽?”
不怪她这么想,男子加冠一般在二十左右,也有提前的,大多是情况特殊,需要提前承担责任、顶立门户。
比如汉时的景帝和武帝,因为景帝缠绵病榻,所以提前给十六岁的武帝举行冠礼,以便他能顺利即位。
李承乾今年虚岁才十二岁,突然就要加冠,很难不往李世民的身体上想。
莫非查出身患重疾,病入膏肓,要赶紧给儿子铺路?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唐朝 基建文 千山不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