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 在西汉庖厨养娃_万重泉【完结】(111)

  有这些,倒不必空肚子了,他们两个大男人饭量大,这些必能吃了的。

  “你再站一会儿。”

  庄盖邑说罢进了草舍,返身出来时,干粮放好了,手中拿着一块黄褐色的布帛,

  “这是大汉的舆图,你拿着,或可用的上。”

  庄盖邑此番远行,县廷是备了舆图的,他夜里挑了卮灯,照着绘了一份,这份给她。

  季胥喜欢的接了,只见她展开来,两眼有神采,

  “这样的舆图,市里的书肆可是买不着的,多谢你了。”

  因家里两个读蒙学的,她倒也想去书肆买些舆图、地理志的木札什么的,给两个妹妹看看,让她们知道自家在哪、国家多大、再说说外头的景貌给她们听。

  不过县里最多能买着会稽郡的舆图,再大范围的就没有了,毕竟大多百姓守着土地,去趟县里便是出远门了,若遇着官府征调劳役,那也用不着自己查看舆图,因此这些多是作为藏书,大家士族传阅的。

  季胥得了,可比得了宝贝,指着灵水县的标志道:

  “我们如今在这儿。”

  庄盖邑低了视线看去,只见她指尖轻移,是五百余里的距离,说:

  “你将去这儿,吴县,若能得郡守举孝廉,将去到这儿。”

  这次换指了更遥远的地方,都城长安,舆图上短短一段,是三千里远,只听她道:

  “我先预祝你成为博士弟子,官拜中郎将!”

  这次离开,庄盖邑送她出公田,沉默的影子落在她肩上,她想起件事,问道:

  “乔家,与吴粱兄妹那对贼人,有何干系?因我家与乔家,有生意往来,我赁了他家一间小肆,也卖他们家豆腐,这心里总是不安。”

  她记得吴粱曾在乔家角门下车,告发后竟被囫囵放出来,因此担心乔家与其有牵连,事后却不曾听田啬夫说起。

  庄盖邑道:“不曾有干系,不过是障眼法,受她行贿的官员已被处置了,你还能照旧做他家的买卖。”

  未提起潘县丞并乔家,和那吴粱的牵扯。

  季胥单纯只是从前的苦主,潘、乔二者的刀尖不会指向她,反而知道内情越多,越难在潘县丞,此时该称为潘县令的辖区内讨生活。

  将来有他落马的一日,再详说也不迟。

  次日,季胥姊妹自外归来,亭门大开,看门的亭父见了她们道:

  “车后头那个小女娘,是本固里的凤女罢?

  方才有邮人来,送了一封你的信牍,正好我拿给你。”

  只见这时候的信,是书写在木牍上的,上面再盖一块被称之为“检”的木头。

  这两

  块木头之间的齿牙是相同的,外圈会有绳索沿着齿槽,将它们捆缚住。

  再封上泥,泥上盖印,一旦被拆开偷看,是有痕迹可查的,这样便起到了类似后世信封的作用。

  “信牍?还是给我的?亭父可是弄错了?”

  季凤一时摸不着头脑,她从未出过县,会有谁给她写信牍,她并不认识这样的人。

  季胥也同样的不解,暂先替她接来,问道:

  “亭父可知这信牍是打哪邮来的?”

  亭父道:“远着咧,我听那陈邮人说,是幽州来的。

  还有这包东西,是跟这信牍一并来的。”

  只见一块不起眼的麻布包着,解开来,是两身苎麻襦衣,料子虽次,但比着身量,竟都是凤、珠二人的尺寸。

  季胥拿来,日头下对着针脚细细打量,竟分外眼熟,像是田氏的针线!因她的收线很特殊,当初还教过季胥,她所以记得。

  心内陡然一阵激跳,手上还摸到个细小的疙瘩,是有东西缝在衣服里头。

  “阿姊,里头有东西!”

  季凤拿着另件,也在袖口那处的夹层摸着了小疙瘩。

  她们忙的回了家,也不及卸车饮牛了。

  先用剪子,挑开襦衣的线头,只见抠出来的,竟是两粒指节大小的碎银子!

  那封信牍的绳索也绞了,信上写道:

  阿母身在外,一切安好,来日寻得阿姊,归家团聚,愿凤、珠强饭自爱。

  第86章

  有这两身衣裳的针线,加之这信牍,足以确认田氏的确还活着,还十分惦念家中两个女。

  像银子直接邮来,路上经手众多,难免被人据为己有,但这两身粗麻衣裳,就很不起眼了,邮人们看不上这样的,将碎银缝在夹层,真的珍爱这衣裳的,才会拿住细细的看,自然能摸出里头碎银子的疙瘩,为将这大约一两银钱送至女儿手中,可见用心。

  “阿母还活着!”

  “神仙保佑!阿母还活着!”

  两个妹妹抱头哭了一番,弄的季胥也湿了眼角,她道:

  “现在要紧的,是给阿母去一封信,让她知晓我已归家,也可不必逗留在外,早些回来,咱们一家子团聚。”

  她上辈子是个孤儿,本以为自己喊不出“阿母”这称呼,可话到嘴边,竟分外自然,像是种本能,实在奇怪。

  “阿姊说的对,幸而阿姊会写字,也不用去外头寻代笔的先生,我这就去拿笔墨来。”

  季凤掖了掖眼角,去东屋捧了笔墨,并一张她们练字的木笘来。

  季胥拿着木笘,与那信牍对比了,因道:

  “这信牍是有齿槽的,上面还得盖一块防偷看的检,恐怕自家的木笘不能用,想来得买他们那专门邮信的信牍,我明日到邮舍问一问。”

  如今十里至三十里不等,设一处邮,主要负责传递官府文书,百姓若使钱,也能邮信,军事要地还设有“警事邮”。

  负责行路跋涉,传递文书的,便是邮人。

  离本固里最近的邮,在三十里外,这会去太晚了。

  次日,季胥闭肆一日,腾出工夫,一早将车,问路找到邮舍。

  只见那邮周围有零星十来座屋舍,门前屋后的稻田也插满秧,风一吹泛起绿涟漪。

  妇人在田间劳作,她们多是邮人的亲眷,被称作邮户的,邮户的田宅是官府所分划,比一般百姓待遇好,是免收田租与刍稿税的。

  邮人在外传递文书,她们则在家耕地织布。

  邮户家的孩童们在田头跑闹,手拿网兜,要网住那红翅膀的蜻蛉。

  见外人驾牛车来,好奇的停住,歪着脑袋打量,有个胆大的问:

  “你打哪儿来?来做什么的?”

  他们皆与妹妹年纪相仿,季胥觉得亲切,道:

  “本固里来的,寻陈邮人,想往幽州邮信的。”

  田氏的那信牍,并未留地址,她也只知是幽州来的,若想回信,还得找陈邮人,打听这信的详细来处。

  “陈邮人?他家就在那,我带你去!”孩童们热心肠的,手指一座房舍道。

  邮舍前方,设有木头架起三层高的角楼,有小吏在上头戍守,见人来,因也低头问:“做什么的?”

  季胥说了来意,便放她过了。

  刚到陈邮人家门前,只听屋前的鸡埘发出一阵咯咯哒的尖叫。

  有一只鸡甚至扑腾着翅膀飞出来,屁股上的毛少了大块,里头的鸡还在惊叫。

  “不好,想是进黄鼠狼了!”

  季胥见那鸡埘的门漏了个缝,因猜道,家里的鸡埘也遭过黄鼠狼,那会儿姊妹们听见鸡的惨叫,忙的拿大棒子去,将那畜生打走了。

  季胥跳下牛车,抄起墙角的一把扫帚,将那鸡埘的木顶搬开,果见一只通体黄毛,身子矮长的黄鼠狼,正要咬鸡脖子!

  虽是怕鼠类,但也看不过养的鸡被咬死,一扫帚拍去,将那黄鼠狼摁在角落,那鸡呼啦啦的从顶上逃窜出来。

  孩子们也围过来要打杀,陈邮人的妻子方氏听着孩子报信,急从菜地回来,篮子一撂。

  只见她俯在鸡埘上,见那黄鼠狼被扫帚摁住,徒手一捉,嘴里骂道:

  “杀千刀的,前儿咬死我两只嫩雏鸡,今儿又来了!”

  将它关在笼里,留着晡食宰了。

  “好孩子,多谢你帮忙。”

  她对季胥道,问了她的来意,一面招呼人,一面道:

  “夫君去送你们灵水县的文书了,得半日工夫,你进屋里等。

  我们这处的邮,不比那些置,还能骑马送文书,都是脚上的功夫,接到文书就得送去,滞留半日罚金一两,谁出的起这个钱。”

  方氏所说的“置”,也是类似于传递文书的驿站,不过负责的是加急的文书,因此有马匹甚至车辆。

  这处的邮人只能步行跋涉,一日走两百里也是有的。

  季胥听说了,感慨道:“我昨儿收到一封陈邮人送的信牍,不想竟是这样不容易,他在外头,婶儿倒把家里收拾的井井有条。”

  方氏心里受用,捧出自家做的龙舌给她吃,同她说话。

  日中时分,可算等到陈邮人。

  有他妻子帮忙言说,他连水也不顾喝,先帮季胥查了手中的竹札,说: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美食文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