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 在西汉庖厨养娃_万重泉【完结】(219)

  “女儿哪,你想想法子,把这酒退了去罢。”

  这日,田豆出门弃灰回来,悄悄和田氏嘀咕:

  “我听外头的人说,如今的雄黄酒,人人哄抢,涨到一两银子一斗了。”

  “田豆,田豆,你真是聪明又机灵的丫头。”

  田氏浑身的毛病都好了,看那坛酒,就和宝贝似的,这就是十两变成了二十两呀,她对季胥说:

  “好女儿,亏的你不许我出门退了去,如今那酒翻了一番,定是你一早料到,想叫阿母好好挣上一笔钱呢。”

  说着又到西屋去看她那值钱的雄黄酒了,真是瞎猫碰上死耗子了,季胥拿她没办法。

  这两日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小吏走街串巷敲锣通知了:

  “凡买缣布者,上报官府,销毁处理。”

  田氏听见锣响,将门开了条缝,探头掩鼻的出去看了,只见前门这条街,还像从前一样,走驴过路的,凑对嚼舌的。

  耽迷斗鸡的吴斗,依旧抱着一只大公鸡,要到西市去跟人家斗鸡。

  “吴斗,都这时候了,咋还往外头去斗鸡?”

  吴斗说了:“我有一身的正气,疫气不敢入体,瘟疫是杨六那样的孬人才能染上的。”

  桑树巷的姑子们,有的还捧着朝食在吃,有的则吃过了,出来跟人家磕闲牙,将那敲锣的小吏拉住问了一番。

  才知道,近日那些布肆里卖的岭南缣布不干净,是带病的,杨六贩进来,难怪是头一个染上瘟疫的。

  除了杨六父子,安陵邑、茂陵邑、阳陵邑、长陵邑、平陵邑,这五个陵邑,又接接连连的出了十来例瘟疫。

  “都是买了那缣布的?”

  田氏远远的问道。

  “是,故而才叫买布的报给官府。”

  那小吏答道,敲锣走远了。

  那些姑子才发觉田氏在门口探个头,笑话道:

  “你怎么了?做贼似的?还不站近些也好说话呀。”

  田氏道:“我女儿说了,疫气通过口鼻之气相传,不好跟人家走的近,要染上瘟疫可了不得了,你们还不散开些。”

  肖姑笑的更甚了,说:

  “马坡街的杨六才是发了瘟病的,咱们又没病,哪里还要避着说话呢?”

  说着撸起胳膊看了,

  “你瞧,可是没犯一点疵疹?”

  说起疵疹,她们又在那里说,杨六的疵疹烂成啥样了,唬人的很,田氏也竖着耳朵听住了,一时不舍得抬脚进去了,不过她也照季胥这两日教她的说了:

  “听说那杨六也不是一时就犯病的,也好过一阵子,到处的吃酒,可见这瘟疫一时不显,日后发作也不一定,咱们还是小心些。”

  另个姑子道:

  “田姑,你家不是买了那一大坛子雄黄酒,吃了还怕瘟病哪?”

  “就是呀,你田姑素日多爽快一个人,现在怎么扭捏起来了,还不取了那巾子,过来好说话。”

  “这倒也是。”

  田氏想了想,觉得有理,她身强体健,又吃雄黄酒,又熏白术,想必瘟疫不能入身,不过她也多了个心眼,问道,

  “你们可吃了雄黄酒了?”

  有的说吃了,有的说没有,刘老姑说:

  “我虽未吃雄黄酒,但鼻子这下面抹了胡麻油。”

  如今各处都买不着雄黄酒了,兴起了一种偏方,用胡麻油涂在人中上,以香气辟除疫气。

  据说是灞桥马道姑说的法子,如今五陵一些百姓,出门都在人中抹点胡麻油,有条件的才吃口雄黄酒,回家烧了白术熏一熏。

  “是灞桥马道姑告诉的法子,你还信不过?”

  一听是马道姑,田氏自是深信不疑的,说:

  “我家里供奉的瘟神,还是前年搬家时,马道姑请进家里来的。”

  “我家也供着呢。”

  “才起来就拜了瘟神。”

  自打五陵闹瘟疫以来,家家户户就将五瘟神供上了。

  这五瘟神,分别是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钟士季,中瘟史文业,他们掌管着四季瘟疫,家畜平安。

  田氏最信这些,自然也不例外,家里堂室几尊木雕的神像,还是前年搬家时,她请马道姑请来家里的,有井神、谷神、瘟神。

  近来中瘟神的神像,代替了谷神,摆在了中间的位置,田氏拜的更殷勤了。

  “既然供着瘟神,那你还藏在门后边做什么?”

  “就是哪,我家吃的炸芋饼,你吃不吃?”

  肖姑碗里才炸的芋饼,旁人用手捏了一块去吃,她也把碗向田氏伸了伸,圆鼓鼓,金灿灿的。

  这肖姑做的芋饼最好吃了,田氏从前没少贪她一口两口,这会子隔着远远的,都好像闻到香味了,就要抬脚出去,只听里头叫她:

  “阿母,阿母?”

  忙的缩进去了,只见季胥找她,见她从外头来,问道:

  “阿母在那里和人家嘀嘀咕咕说什么呢?”

  “聊些辟疫的事,她们都是健全的好人,我才聊了一会子。”

  季胥就知道她这爱磕牙的阿母闲不住,又将那些话说给她听了,说重了,唬的她说不敢出去了才罢。

  “田氏虔拜瘟神保佑,瘟疫远离我家,远离我家,来日一定为瘟神塑金身。”

  又怕其他二位神仙生气,也说给他们塑金身。

  又将厨房一小瓿的胡麻油找了出来,这还是之前用来做菜吃的,收到了自己住的东厢房,每天哪个豆出门去弃灰,便也叫哪个抹点在人中。

  “你们别不信,这可是马道姑的法子,她请的神最灵,咱家是不是没有谁犯了瘟疫?这都是瘟神保佑。”

  蚕豆最信了,连睡觉也舍不得洗去胡麻油的香味。

  “脏丫头,你也不怕招了老鼠咬你。”

  听银豆吓唬她,才去洗了,出门才找田氏涂。

  这日,阳城老爷家的画儿从外头回来,说了缣布的事,申氏怕的将前些天才买的缣布一把火烧了。

  她家自打阳城老爷替人家主事建楼以来,日子富裕了许多,缣布也买的起了,这布还是她买来给女儿做衣裳的。

  这会儿烧成了灰,又在家里到处熏了白术,她女儿丝娘说:

  “阿母,咱们还是报官罢。”

  “不可不可,你没听画儿说,那些买布的,都叫羽林郎抓到收容所去了。”

  收容所是羽林卫建在东郊的,收容染上瘟病的百姓的地方,据说最早发现的杨六父子也在那,她们在安陵邑,远远的都能看到那里烧出又长又直的青烟。

  百姓们都说,那是烧人的烟,害了瘟疫的百姓,抓到那里都叫烧了。

  “可外头告示贴着的,收容所是给人家治瘟疫的去处。”

  “那都是为了抓人的借口,去了的可有一个治好回来的?”

  家里就她们母女,并一个画儿在,阳城老爷前阵子就到弘农郡给人家建楼去了,至今未归,也不知那里是什么境况。

  申氏做主将这事瞒下了,谁也不许到外头说。

  可是纸包不住火,不知羽林卫怎么查到她家买了缣布,一队的羽林郎闯到桑树巷来,将阳城家的门敲的山响。

  申氏叫画儿别开,他们便破门而入,将申氏的胳膊看了,上面已经起了一片的疵疹,为首的道:

  “带走!”

  就连阳城丝和画儿两个没有长疵疹的,也一并押住要带走,申氏说:

  “我去受苦倒也罢了,她们没有染上病,怎么也要去那里?”

  “瘟疫以口鼻之气、渗液相传,你们一家同吃同住,就是此时尚好,也难保日后发作,一并去收容所,谁还能害了她。”

  “她是闺阁小姐,去了那里,吃怎么办?住怎么办?你就留她在家罢。”

  这里的动静,引的街坊们都出来看了,田豆正好去屠夫那买肉,正好撞见巷口阳城家的妻女被羽林郎抓走的一幕,只站的远远的看了会儿。

  街坊们指指点点的,他们这些人活了大半辈子,有的只是代代相传的听过瘟疫多凶,一次还没碰过;

  有的还年轻,甚至闻所未闻,基本还不通这瘟疫口鼻相传之事,仍旧在这里扎堆的凑热闹,那些羽林郎赶了他们,才散了。

  看见田豆脸上蒙住一块巾子,还是带绳子的,挂在两边耳朵上,问道:

  “这是田豆?哪里捡的这怪模样的东西?蒙住都认不出个人了。”

  田豆说了:

  “这是我家小姐给做的。”

  说着,提了肉进了家门,避而不出了。

  第182章

  田豆将这新鲜的猪肉拿给金豆,说:

  “我去的早,屠夫那没啥人,买了块肥瘦相间的好肉。”

  金豆到厨房去庖丁了,田豆将面上的巾子取了下来,这面带绳的挂脸面巾,据小姐说,戴上能防着些唾沫飞溅,聊胜于无。

  她虽不懂那些,但这可是用五层方目纱做的,那是多好的料子,原剩了半匹是做夏裳的,季胥给她们每个要出门的丫头,裁做了这样的面巾。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美食文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