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 在西汉庖厨养娃_万重泉【完结】(48)

  这些东西横七竖八在屋前,显的杂乱,因季胥下半晌回来便在拾掇。

  陈大给她做了个榫卯结构的锯木架,两根短木相交,中心处抵一长木,如此便能稳当的放在地下。

  只见她搬了根朽木,架上去,按陈大教的法子,用脚踩着,把着铁锯,收紧力道锯着。

  这可是个力气活儿,锯歪斜了,放不平整,后面便不好劈柴。

  她头一遭干,上辈子她奶奶虽在家打了柴火灶,可柴禾向来在网上买,或是去一趟家具城,买上一卡车的废弃木条回来搁在后院,便能烧小半年,并不用这样从长到短的锯。

  等她把这些长木头锯短,木架下成堆的木屑,胳膊早酸的打颤。

  因这铁锯是借的陈家的,不好一直占着,便这样拼命的锯完了,不过看着那些短木头,一截截的,心里满是做完活儿的成就感。

  先将铁锯还给陈家,见天色不早,劈柴剁柴就等明日再做了,她先忙活晡食。

  傍晌凤、珠背着一筐决明子、一捆柴禾归家来,

  “阿姊,你把这些木头全都锯完啦!”

  季凤见了惊道,“手很酸罢?”

  她知道阿姊清瘦,气力不算大的,汲水时都没法用担挑,说硌的骨头疼,只能两只手提一桶回来,今日卖完蒸饼回来锯这么多木头肯定累坏了,便道:

  “阿姊歇着,我来做晡食。”

  “小珠也帮忙!”

  这会子季胥正在灶前洗柴刀,闻言道:

  “两个小鬼头回来啦?摘这么多决明子,晒干了能做个好枕头了,帮我烧火罢,今晚要做的你们还不会。”

  只见陶盆里切有芦菔丝、芹菜丁,拌了调料,呛起股菜蔬的鲜辣味。

  “包点素蒸饼,另外中午还剩些肉馅儿蒸饼未卖完,正好拿来做晡食。”

  后来不知听见谁的肚子在叫唤,笑道:

  “去洗洗手,晡食马上便好。”

  只见季胥已在捏蒸饼的褶子,一个个素蒸饼进了竹甑,蒸出来白胖的,妹妹们都吃的欢喜,季珠饿坏了,捧着芦菔馅的说道:

  “好吃,素的也好吃!”

  季凤吃着亦是有滋有味,相较肉馅儿的,素的便格外清爽,她问道:

  “阿姊,明日要卖这素蒸饼吗?”

  这话问在点上,季胥应道:“卖的,和白玉蒸饼一样,卖一钱一个。”

  芹菜是自家屋后摘的,芦菔原先王典计给的,价钱她也在乡市打听了,大多在三钱一根,这些用完了日后肯定要买的。

  “素馅的定能好卖!”季凤说道,她现下对阿姊的手艺只有赞服了。

  庄蕙娘依旧提前要了四十个的量,不过她将半数换成了素馅的,乡市那头也要换换新口味,途中季胥塞给她两个先尝尝,

  “婶儿自己尝了,叫卖起来也才有数。”

  庄蕙娘犹豫一下,接来吃了,点头道:

  “这味好,芦菔的薄辣多汁,芹菜的有些脆爽,嗯,这素馅蒸饼也可以,别有滋味。”

  季胥这厢做有五十个肉的,三十个素的,自去了里市叫卖。

  “素馅蒸饼来欸——鲜辣脆爽——一钱一个!”

  沿途叫卖的嗓音引的季止来问:

  “堂姊,肉馅儿的不好卖吗?怎的卖起素馅的来了?”

  心内是莫名畅快的,那素馅的才卖一钱,比肉馅儿的便宜,生意反倒越做越差了。

  季胥坦言道:“连日卖肉馅儿的,这片人该是吃腻了,做了些新口味,止妹要不要买来尝尝?”

  季止捺着心中快意摇头,“我就不买了。”

  她的钱得攒着买布料做新衣裳,怎能费在素馅儿的蒸饼上。

  遂不前不后的跟着季胥叫卖,“果脯欸——甜滋滋的奈果脯——”

  “嗳哟,昨日朝食才吃的肉馅儿蒸饼,今日做了肉米羹来吃,不吃蒸饼了。”

  “素馅儿的?我家那小孙儿偏爱吃肉,不爱吃那些素的,今日便不买了。”

  只听一老妪说道,又朝后头的季止招手,

  “那果脯,近来我看看,得买些正月里来待客。”

  因已立冬了,下月便是冬月,再往后便是腊月,立冬后离年关越近,季止这柰果脯反而比前头好卖,些许人会主动来询问,欲买了来做待客的零嘴。

  季止心内一阵狂喜,匆匆的步子小跑过去,瞥了眼前头继续向他处叫卖的季胥,低回头,给人拣着二十钱的果脯,

  “您买的多,这两块送您了,吃的好再来。”

  她想起往日,季胥会送些饼皮被压破的蒸饼给人做搭头,也拣了两块小的果脯做搭头,后又提着篮,紧跟向前了。

  甘家屋宇临山

  而坐,只听的吱唷的角门响,一个细布衫裙,头梳椎髻,别着银钗的女娘出了来,季止噌的抢前去道:

  “女娘买些果脯尝尝新鲜罢!”

  她识得这是甘家的丫鬟,从前季胥串过院墙边叫卖肉馅蒸饼时,她们会三两结伴的,嬉笑着出来买,如今定也吃腻了。

  那女娘见是再寻常不过的柰果脯,立摆了摆手:“自家有。”

  遂向她后头唤道:“季蒸饼!”

  这名叫阿耐的丫鬟,不似以往还和季胥嬉呵两句,只见她手捧一高脚红陶盘,似是宅内有事要忙,

  唤季胥拣了十个素蒸饼在她盘中,便小心捧着,急着脚步入内了。

  却见院中仆从各司其职,有拿着拂子掸尘的,有把着大高扫帚扫院子的,有那捧着食馔向堂内鱼贯而入的,阿耐便是其一。

  这盘素蒸饼被放至食案,上面的高脚盘,已有各式不重样的菜肴,诸如烩菘菜、蒸大薯、烩葫芦、菹韭菜、莼菜稻米羹、水引饼……俱是不见荤腥的素食。

  “夫人,这便是外头叫卖素馅儿蒸饼,买了进来。”阿耐说着退至一旁。

  白夫人眼神淡淡的看了,依旧是从右至左,拾了筷箸,挨个尝这食案上的菜肴,面上始终淡淡的。

  直至咬了口素馅儿蒸饼,外头是寻常蒸饼无有的松软,内里馅料味道甚好,和面皮混在一处,别有风味。

  一旁候着的牛厨夫见状,因捧手道:

  “夫人觉着这素馅蒸饼滋味好?说来,夫人还尝过此人的手艺,那茭瓜菜、擂茄皮蛋、还有那鸡粥,皆是此人所烹。”

  牛厨夫只消朝窑场那头打听一番,便知是素来叫卖蒸饼的女娘,曾多次进出过后排房的灶棚,如今便献言道:

  “夫人何不将此人唤来,命她再做道吃食?”

  “素馅儿蒸饼——”

  季胥依旧沿岔路叫卖,生意不算好,后头的季止正在替人拣果脯,心内洋洋得意。

  “季蒸饼!”

  却见那还是眼熟的丫鬟,提着裙角,招手向季胥赶去。

  随后一手提了季胥的蒸饼篮,一手挽着,边走边道:

  “就剩的这些算的了什么,我甘家全要了。若是这道吃食做的夫人满意,好儿多着呢。”

  二人言谈着,便从甘家角门入内了,阖关的门绝阻了季止的视线,她不由咬牙板了脸。

  孝顺里比起盛昌里这样多为商贾杂贩聚集的富地方,更具地位名望,多住着德高望重的乡绅,譬如负责教化乡民的乡三老“尤公”,便是居于孝顺里,年高德勋,曾由乡民推举当选的乡三老。

  乡三老这一职务,虽不似乡啬夫有二百石的食俸,是个县里挂名但无俸的职务,然而地位崇高,能一呼百应,备受尊崇,乡里要推行上头的新政,少不的请此人来进行宣导,连一乡之长的乡啬夫也对其敬仰非常。

  此外,孝顺里不似盛昌里有蛮霸的坏名声,一提孝顺里,都夸是个礼序有秩的好地方。

  里头办有经舍,冯家的冯恽,便是在此经舍里习文读经,授经的讲席先生,乃是鲁地来的有名大儒,十里八乡不少富户官宦,削尖脑袋想将子孙后代送入孝顺里的经舍,拜在大儒门下。

  白夫人便是其中一员。

  不过她家甘王女年幼,尚未启蒙,得先送去书舍开蒙,那书舍也在孝顺里,里头书师先生是曾是那大儒的弟子,近年来专办了幼儿的蒙学,亦是为人追捧,若是能得他开蒙,日后入经舍拜大儒许成捷径了。

  甘家虽富,但如今讲究“礼闻取于人,不闻取人;礼闻来学,不闻往教”。

  那些经学清高之士,是绝不会登门来授学的,哪怕甘家开出极为丰厚的报酬,招徕那书师来家里为小女开蒙,只得到一句“师道不可屈”。

  可见难办。

  阿耐郁忿道:“以我们王女的天资,早该入了那家书舍蒙学,偏偏先天体残,出行不便才想着先生们登门授学,这一举反倒得罪了先生,哪怕夫人改主意想送王女去书舍,眼下也不收了。”

  季胥算是听了个明白,这甘家忙前忙后,是为迎一位孝顺里的老叟,此人在乡里颇具名望,人称“毛公”。

  毛公能在蒙学的书师先生那说上话,做个中间调和的介绍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美食文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