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 在西汉庖厨养娃_万重泉【完结】(57)

  忧的是,自家季止可也在卖角子,虽说没多大赚头,但好歹一日能给她挣回个六钱、七钱的,贴补贴补,都能买一斤肉了,倒比起头卖果脯强点。

  想到这,不禁丧了脸,捏着个空袋回家,她原是出去粮肆买白面的。

  烧火的季止见状问道:“母怎么没将面粉买回来?我还等着做角子呢。”

  那些隔夜角子,后来都发黄,有馊味了,金氏还唆使她去卖,她就偷偷倒了,哄她说跌了一跤,沾上了路边的屎,没法卖了,要做新的,金氏骂骂咧咧的去买面粉了。

  “做啥做,那面粉涨到八十钱一斛了,”

  金氏比着手指头,

  “都够买两斛稻谷了,还买回家来,那不是冤大头么?”

  “涨价了?“进灶屋寻吃食的季元听言,不由的拍手称快,“看那胥女可怎么办!该!”

  季止顿时灰了心,一屁股哀坐在灶下,“那我可怎么办,我还得卖角子啊,涨什么不好,偏偏涨面粉。”

  季元便道:“我看你也别卖了,本儿都回不来,索性留在家,帮着做活儿。”

  近来因季止做点买卖,能赚几个子,她闲在家中,少不的被金氏使唤去烧火舂米的,累死人了。

  “你就安安心心的,待我嫁去了县城,还愁没有咱家的好日子?

  你还小,跟着伺候我几年,待及笄了,我还给你介绍一个富户呢。”季元道。

  季止听的发闷,甩手进屋,一面气道:

  “天天说嫁富户,当心嫁个贼心汉,要打要骂的,就看盛昌里那些小富户,多少是好伺候的!要嫁你自己嫁,别拉上我!”

  “我可是长姊,死丫头怎么跟我说话的!该你面粉涨价,该!该!”

  季元在外拍门,扰的大房没有安生。

  “哟,庄婶儿?你还不知道罢?面粉涨价啦!得八十钱一斛咯!”

  庄蕙娘在菜园子里摘菘菜,旁边过路的,幸灾乐祸同她道,陈家帮着季胥卖东西,背地不少眼热的。

  庄蕙娘听说,连菜也顾不的摘了,急匆匆向季胥家去,和她说这事。

  “婶儿先别急,你来。”

  庄蕙娘被领进西屋。

  只见墙梁上挂着有布橐,也有柳篮,里头装着应是杂物,墙根好些陶罐,不知是何。

  那北墙边的木架子,她记得是自家那汉子做的粮架,眼下堆着些鼓囊囊的袋口,似有面粉的尘迹。

  “一,二,三,四……九,十,十斛?都是面粉?”庄蕙娘惊道。

  季胥点头,打从决定要囤粮,一点点攒的,她也不瞒庄蕙娘,说起屯粮念头的来历。

  “还是你机灵,这谁能想到囤这些个面粉哪,这样能省了不少本钱。”庄蕙娘道。

  季胥却忖着,好一会儿方言语:

  “我和婶儿,加起来每日能卖五十多份角子,照这个用量,这些面粉能坚持一个月左右,八十钱的面粉,咬咬牙,少挣些,倒也还能继续卖,但……”

  “但什么?”庄蕙娘道。

  季胥摇了摇头,没有将心中担忧说出来,届时走一步看一步罢,现在告诉庄蕙娘,不过徒添一人忧心。

  庄蕙娘想了想,道:“若是日后你买了那八十钱的面粉,本钱多了,我这儿少给一成,也使得,不能让你一人担着。”

  季胥道:“哪就要少婶儿的钱,这些本钱我还受的住,婶儿放心,不到这步的。”

  这面粉涨价之事,倒给季胥敲了警钟,如今家中可没能来得及囤下稻谷,素日都是随吃随买,眼看吃的也就剩小半袋子了,她问道:

  “婶儿家可有过冬粮?我想着,如今白面涨价,跟关东旱灾有关系,咱们这虽是饭稻羹鱼,不吃麦饭,今年秋收也算是丰年,

  可咱们扬州的稻谷也是运往各地的,关东又是全国的

  供粮要地,六谷粮价俱是一价带一价的,我猜疑着,稻谷也会受点影响,想囤些过冬稻谷,婶儿家若是不足,要不要也趁如今,稻谷还平价,囤一点?”

  虽有平准署平抑粮价,但遇上天灾人祸,平准署也控不住,面粉价钱便是例子,关东那头怕是麦价飞涨了,还是要多做打算。

  “我家为着纳口算钱,大半多的粮一过农忙便卖了,如今家里剩的稻谷不多,平日里省着吃,豆子倒还多些。”

  庄蕙娘拿不了这主意,她也不大懂这些,便揣着这话,回去同吕媪商量。

  吕媪听说,闷头想了半日,她可还有印象,有一年她们这遇上水灾,那时她都还小,地里的稻谷,全被决堤的河水冲毁了,那年粮价飞涨,家家户户过的苦哪,有熬不下去的,便举家逃往粮丰的蜀地,去乞食避难;也有那壮了胆,去抢富户的,总之乱糟糟的,好几年才缓过来。

  吕媪点了点头,“囤点也好,咱家的稻谷,都吃不到除日,豆子还多,却也不能日日吃豆粥豆饭,况且也不够捱到明年秋收,好在你如今也能挣上钱,车儿在窑场也有进项,咱们便买些来备着,总比等日后涨价了买贵的好。”

  “那母说,咱家买多少好?”庄蕙娘道。

  吕媪去屋子里点钱了,出来将钱袋子掖在她手里,

  “你瞧着胥女,她买多少,咱们家人口多,但还有点自家种的粮,日后也能掺了豆子省着来煮,便买她的三成之数。”

  “哎!”庄蕙娘应了。

  第47章

  次日,季胥仍继续在盛昌里叫卖,还按原价,肉的五钱一份,素的三钱。

  孙吝郎也在叫卖,不过他涨了一个钱,遇上那嫌他卖贵了的,便追着道:

  “你上粮肆打听打听,面粉都涨价了!我不过涨你一个钱罢了!”

  季止今日也来了,她哄了金氏,说自己识得盛昌里的富户,能买着便宜点的白面,叫金氏将钱给她来买,实则自己垫了十个钱,买了半斛回去做角子。

  如今见季胥不涨价,自己也咬咬牙,一点不涨,如此一来,她的生意倒比孙吝郎的好,全卖出去了。

  季胥这头凭着经济的价,和独有的好味,连着五十个皮蛋,也卖了个空,正要去乡市寻庄蕙娘汇合时,顶头见一行牛车向盛昌里行进着,将车的车夫,个个裹着帕头,身穿青灰冬袍,为首的那个,是头目,空手在前,贵气许多,那袍子鞋履,俱是比旁人的崭新。

  “粮贾来咯!外地的粮贾来咯!”

  有孩童大呼小叫着。

  “你们是哪儿人?”

  “关东的?关东粮贾来咯!”

  孩童追着跑,嗓门儿传开来,报信似的。

  盛昌里的田地是全乡居首的多,地也肥沃,各家各户纳完赋税,也都还有盈余的能拿来卖,如今见粮贾一行人来了,便有挤上去询价的。

  “四十钱!粮肆掌柜的才收我三十钱一斛,倒涨了十个钱!还好先前没便宜卖给粮肆。”

  谷贱伤农,对于种庄稼卖粮的人家而言,自然价越贵越好。

  对于季胥这样要买粮的来说,如今粮贾收粮都四十钱一斛了,那粮肆这种收粮来卖的店肆,岂不是卖的更贵?

  索性叫上庄蕙娘,在盛昌里这处买那些乡民的,省去粮肆这中间的差价,更合算,她脚步匆匆去了乡市。

  庄蕙娘也卖完角子,在粮肆门口焦急打转,一见她便迎前来道:

  “已是涨了十个钱,得五十钱才能买着一斛的稻谷了,这一眨眼的功夫,竟涨了这么多。”

  她方进粮肆询问过了,那掌柜的说,甭管哪个粮肆,就是去县里,也是这价,都是司市师允许统一涨的,可把庄蕙娘急坏了。

  她家陈大犯去岁漯病,脚上关节肿的鸡蛋大,一到梅雨日还疼的厉害,先前请药姑治病,却也不见好,落下了跛腿的病根,没法去窑场上工做力气活,家里那点子积蓄还花干净了。

  她家七口人,四大口,三小口,今年九月的口算钱要五百多钱。

  好在年成好,一亩地能打四斛稻谷,她家七亩半薄田,有六亩种的稻谷,那会子为凑钱缴一家子的口算钱,农忙一收上来稻谷便卖了十六斛,加之缴了田税,后来还吃了些,眼下也就剩了五斛,并六斛的豆子。

  一个大人哪怕每日朝、晡两顿吃个半饱,少说也能月食二斛粮谷,何况她家还有四个这样的成年大人,一个半大小子,两个六岁孩子。

  这些粮谷肯定是吃不到来年秋收的,家里原先卖的这样多是没法子,原想着勒紧裤腰带,添水煮稀粥俭省着吃。

  会到粮肆买粮的,有季胥这样没田地的,或是家里多种桑麻、围塘养鱼,在别项上挣钱蚕户小贩,粮谷种的不足够家里吃的,庄稼人只有往里卖的,少有往出买的时候。

  陈家也是好在这两个月家里有了两项收入,日子松泛些,想着粮谷迟早要买的,怕日后涨价,便先买点来放着。

  可谁知竟已涨了十钱,足能买一斤的好肉了。

  庄蕙娘不由的犯了难,这稻谷还买不买?

  “咱们去盛昌里买,他们那有粮贾来收,许多人家都有余粮要卖,不上粮肆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美食文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