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 盘点夺权篡位指南_八扇屏风【完结】(108)

  这是刘恒亲眼所见的教训:血统仅仅是锦上添花的东西,不足为恃。

  所以刘恒必须要搞的这么复杂,每一步都不是无的放矢,因为这是他明确强化自己法统的必要手段。】

  刘邦越听越觉得,这个被自己忽略的儿子,是真的聪明。不然以后也不会成为文皇帝。

  一瞬间,什么刘盈刘如意,都被比下去了。

  【关于刘恒登基的过程,还有一个引起后世争议的点。那就是他的王后和四个儿子。】

  【我们翻遍了整个史料,也找不到刘恒原配妻子的有关记载。姓氏不详、生卒不详,更别说家世和生育情况,而且诡异的地方在于,刘恒登基为帝后,对于自己的原配也没有任何的追封和安葬、陵寝的信息。

  只有《史记》里有两处提到了相关内容。

  一个是《外戚世家第十九》里记载了轻飘飘的一句话:“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孝文帝立数月,公卿请立太子,而窦姬长男最长,立为太子,立窦姬为皇后”

  也就是说,刘恒的原配王后生了四个儿子,后来在刘恒当皇帝前就死了。等到刘恒当了皇帝,短短数个月之内,王后所生的四个儿子接连死去。这时候窦姬所生的孩子变成了长子,所以把这个儿子立为太子,窦姬立为皇后。

  另一个是《孝景本纪》开篇,说的是:“孝文在代时,前后有三男,及窦太后得幸,前后死,及三子更死,故孝景得立。”】

  【原配王后到底是生了三个还是四个,记载有冲突,但无论如何,这件事情都令人细思极恐。

  因为整个两汉,除了还没来得及娶媳妇就驾崩和被废的,没有一个是记载不清楚嫡妻身份的。就连九岁的汉平帝,都有记载他的嫡妻是王莽的女儿王氏。

  只有汉文帝刘恒没有。那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他的嫡妻,犯忌讳了。】

  吕后瞬间明白了过来。这群人……这群人竟然敢如此对吕家赶尽杀绝!

  太过分了,太过分了!

  【前面说过,吕后积极于搞刘吕联姻。刘邦这八个儿子,都或多或少跟吕家沾亲带故,尤其老五老六,直接就是娶的吕氏女当王后,你老四凭啥例外?就连刘泽这种远亲,也得娶一个吕氏女,你刘恒不娶吕后凭啥放心你在代国逍遥那么多年?

  所以大家以当时的政治环境和吕后的惯常手段,推测刘恒的原配王后,大概率也是一个吕氏女。

  事情分析到这里就很明确了。

  吕后一死,天下板荡。功臣集团诛杀吕氏全族之后,形势更是一下子逆转,原来保命符一般的吕家女,一下子成了烫手的山芋。

  而刘恒,也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功臣选了他当新帝,还为此歼灭了刘盈的血脉,那么自然不能接受新帝立一个吕氏女当皇后,更不能接受吕氏所出的皇子为太子。

  皇位和老婆孩子,只能二选一。

  所以刘恒的原配和几个嫡子,就这么悄无声息的消息在了政治倾轧和交易中。】

  刘邦瞅了瞅正揪着自己衣袖的刘恒,心里不禁感慨:这小子果然肖似乃公。不对,这比乃公还心狠!

  【作者有话说】

  关于刘邦安排代国就藩那个观点,是来自于知乎答主@风继续吹

  周五没写完就没更,所以今天连着一起发出来了,我尽量周中多写一点,因为周末会变得很懒……

  第68章 汉文帝(中)

  ◎呐,这就叫釜底抽薪。◎

  【汉文帝不是一个正常登基上位的皇帝,在他上台之前,大汉朝廷是有过一番血腥争斗的。

  所以刘恒当上皇帝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掌握禁军和宫廷侍卫的军权,保障自己的安全。

  而第二件事,就是“拨乱反正”,安抚人心了。】

  通过之前天幕的讲述,刘邦已经知道自己这个儿子长大后,变得脸厚心狠了。现在,他要听一听刘恒登基后的手段。

  【这件事,是和另一件事同时进行的。

  那就是压制扶他上位的那些功臣集团,回收他们通过政变得过分膨胀的权力。而对付功臣集团的招数也很简单,那就是经典的三部曲:请客、斩首、收下当狗。

  其中这第一步的请客,就是对他们释放善意,给他们分配利益,也就是上面说的安抚人心。】

  “请客、斩首、收下当狗……”

  刘邦琢磨着这句话,感觉妙极了。想他对于那些异姓诸侯王,就是如此。

  【刘恒首先给“诸吕之乱”定了个官方的调子,那就是确实是吕家先动的手,是他们想要“谋逆”,所以大家才一起站出来拨乱反正的。这很好理解,因为如果不发生这件事,刘恒就不会当皇帝,所以这是他皇位合理性的重要来源,所以吕家兄弟只能是“大恶人”。

  所以他废除了吕后给吕家人以及刘盈血脉的封国,该废除的废除,该恢复恢复,让那个唯一多出来的刘氏宗亲琅琊王改封燕王,把外藩诸侯的形势和封国疆域基本恢复成惠帝末年的样子。

  然后开始大肆封赏。

  他封第一功臣周勃为右丞相,增加食邑一万户,赏赐黄金五千两。周勃直接一步到位成了万户侯。而陈平屈居为左丞相,增加食邑三千户。另一位在荥阳拖延时间的灌婴,则是接替周勃成了太尉,同样增加食邑三千户。

  再有其他的功臣,包括刘章、刘兴居兄弟俩,还有假传圣旨让周勃顺利接管军营的襄平侯纪通,则是都增加食邑两千户,赏赐黄金一千两。

  其他个人也是都有封赏,就连百姓都提高了一级民爵。

  这一步“请客”。刘恒不管面子还是里子,都做的非常到位。】

  【第二步,斩首。

  所谓江湖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汉文帝的这个“斩首”,也不是说真的大开杀戒,而是要在政治上压制功臣集团的领头羊,从而达到杀鸡儆猴,震慑其他大臣的目的。

  那么领头羊是谁呢?毫无疑问就是陈平和周勃。】

  周勃:我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他匆匆起身从萧何府中离开,赶去找陈平。

  到了陈平府上,管家亲自出来,笑脸相迎,说陈平不在。

  周勃肯定是不信,因为天幕出现这段日子,陈平一直没出现过。正好陛下没有召集大臣处理朝政,所以大家还真没见过陈平,来找也是说不在。

  周勃不听管家的废话,直接就往里面闯,也顾不得什么避讳,最后终于在一个幽静的小院子里找到了陈平。

  小院里有一颗茂盛的大树,树下的阴凉处摆着一张木榻,陈平正斜倚在其上,旁边还摆着一张小几,上面有果子和珍酿。

  周勃一屁股坐在榻上,嗤笑一声:“你倒是悠闲。”

  陈平喝了一口果酒,笑着说:“我又不是你们丰沛故旧,去相国府上做什么。”

  周勃也不知道说什么,两个人便一起继续观看天幕。

  【但是陈平和周勃两个人还是有很大区别的,陈平是个标准的谋士型文臣,连他自己病逝时,总结自己这辈子都说:“我多阴谋,是道家之所禁……以吾多阴祸也。”但也能看出来,他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有清醒的认知。所以在刘恒刚继位的时候,他很识时务的退了一步,让周勃独领风骚,不仅加封万户,还把自己原本的这个百官之首右丞相让给周勃,自己只屈居左丞相。

  刘恒一看陈平这么懂事,所以他的策略也变成了捧陈平,压周勃。】

  周勃看向陈平:坑我是吧?

  【周勃则完全相反,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是从军队里出来的大老粗,所以对政治敏感度差了那么一点点。刘恒继位后,他飘了,他抖起来了,完全不像在吕后手底下那小绵羊的状态了。

  他在朝堂上商议国事时也表现出了很骄横的样子。刘恒刚开始对他表现的很尊重,每次退朝时都目送他离去。结果周勃一点也没谦虚,对这一切都接受的很坦然。】

  陈平:是你自己作死。

  【刘恒身边有一个大臣叫袁盎,原来是吕禄的家臣,后来因为哥哥的缘故逃过了诛吕的风波,开始给刘恒效力。袁盎对汉文帝进谏:“丞相只是功臣而已,不能被称为社稷之臣。社稷之臣应该是与陛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在吕后掌权时,诸吕胡作非为,擅自称王,刘氏的局势危急万分。而当时周勃身为太尉,掌握着兵权却不能反正。而等到吕后去世,群臣共同讨伐诸吕时,周勃掌握兵权,顺势而为而已。因而只能称作功臣,不能称作社稷之臣。周勃每每有骄横欺主之色,而陛下却谦虚退让,毫无君臣之礼,臣私下里认为陛下不应该这样做。”

  汉文帝本来对周勃就是迫于形势表现尊重,其实内心忌惮的很,一听袁盎这样说,立马就坡下驴,开始在朝堂上表现的威严起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无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