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 盘点夺权篡位指南_八扇屏风【完结】(43)

  按照条约,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澎湖列岛给日本,并赔偿日本两亿两白银。

  这也是日本侵华的开端。]

  朱元璋无意识的跌落了手里的盖碗茶杯,抖着手问:“多……多少?”

  李善长此刻也像是在做梦一般,迷茫的回道:“两亿两……白银。”

  两亿两!

  他朱元璋兢兢业业治理了十年,好不容易收复了汉地,现今也不过能能收几百万石粮食,折合成银子就更少了。

  这个赔款能抵得上他百年税收了。

  这得是什么败家子才能做出这种事啊?岂不是比石敬瑭那个儿皇帝还要遭人唾弃?

  等等……这个清朝莫不就是辽东鞑子入主建立的王朝吧?

  这时,徐达的表情也十分沉重,他提高声量说了一句:“陛下,日本赢了竟然可以要赔偿,还是如此多的赔偿!”

  嗯?

  朱元璋顾不得心痛,马上明白了徐达的意思。

  动兵戈事总是要耗费巨额的钱粮,即便最后打赢了,靠着战利品的缴获也很难做到以战养战,因此他在争霸天下时就先要发展一块自己的根据地。

  但若是如日本这般,那岂不是还能靠着打仗来挣钱?

  “陛下!”下首的文官先争论了起来,“我大明乃天朝上国,出兵是为了教训不服王化的蛮夷,岂能做此等敲诈勒索之举?”

  徐达在心里翻了个白眼,骂了声老顽固。

  不过他一向谨慎,自然不肯得罪这些用笔杀人的文官,因此也不再说话。

  朱元璋也没训斥,只是默默地琢磨起来:按天幕的说法,以后除了北元,还有辽东、朝鲜、西南土司等许多地方需要纳入版图,实际治理。

  可这些地方……辽东还好,其他都是些穷乡僻壤,实在不划算,那些保守的文官肯定不会同意的。

  若是能多些进项……

  朱元璋嘿嘿一笑,挣钱的事情,怎么能说是敲诈勒索呢?他明明是要防患于未然,给后世子孙报仇的。

  朱棣的关注点则是在割地上,他一拳垂在书案上,指着天幕上的地区道:“那琉球、台湾都是东南沿海之屏障,而辽东更是国门!”

  尤其是他还通过天幕知道了,自己将来会迁都到北京,哪怕到了天幕上那个女娃的时代,都会以他的封地北平为北京,那辽东就显得更重要了。

  竟然就这么割让出去了!

  [抗日战争的惨烈不需我来复述,牺牲的三千五百万同胞,以及无数被劫掠毁坏的财宝文物,是每个中国人都难以磨灭的痛苦记忆。]

  三千五百万………

  李世民感觉自己有一瞬间的窒息。

  去年朝廷刚做了普查,目前全国在籍约三百万户,按一户五口人来算,也不过一千五百万人。

  就算是前隋大业年间,最鼎盛的时候天下也不过八百九十万户!死了三千五百万人……那汉家,还能剩下多少百姓?

  李世民不敢想。

  [在我们终于如凤凰涅槃一般浴血重生,建立新中国后。又有别的国家不想让我们过安生日子。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组成了十七国联军,悍然无视我过的警告,不仅侵略朝鲜半岛,更是将战火波及到了鸭绿江的这一边,轰炸了丹东地区的无辜百姓。

  投靠了新爹的日本赫然在联军之列。]

  各个时空的皇帝都皱起了眉头,实在没听过美国这个国家。西方列强,就是说他们应该是个强国,然而西域地区怎么会绕一大圈跑到朝鲜来呢?

  真想知道后世的天下到底是什么样的格局啊!

  [当时迫于国际形式,我们一开始不能公然宣战。但朝鲜半岛的安危实在关系重大,于是伟大的图书管理员派遣了志愿军入朝。

  当时我们的口号是什么?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我们要御敌于国门之外,才能不使平民百姓受到战火的波及!]

  [所以,朝鲜半岛的安危与我们大陆是休戚相关的,否则一旦有失,则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来承担后果。

  可惜千百年来我们对半岛上的政权大多是统而不治,以为让他们归顺、朝贡就相安无事了,直接纳入统治还得倒赔钱。

  但他们不知道,这些看上去温顺的弹丸小国,咬起人来也是很疼的。]

  李善长等文官,因为被天幕戳中了心思,脸色变得有些难看起来。

  [同样,万历这次的朝鲜战争也不例外。]

  第34章 明末农民起义11

  ◎一贱则贱的从母法◎

  [当时的朝鲜是个什么情况呢?

  大概可以算是明朝的翻版,而且比明朝还要拉胯的多。]

  [李氏朝鲜是在洪武年间建国的,因此不论是官职制度还是服饰风俗,跟都大明很像。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朝鲜族传统服饰“韩服”,就是以明代女装为原型的。

  以至于有些汉服娘穿明制马面裙,会被误会到是韩服的程度。]

  李氏朝鲜?

  朱元璋沉思起来。因为现在半岛上还是王氏高丽,并没有易主。

  看来高丽也快亡了。

  这倒是个好时机,趁着半岛乱世直接纳入大明治下,总比无故讨伐一个附属国的阻力要小。

  若是成功,那后世也不必出现什么韩服了,听着跟日本那数典忘祖的情况差不多。

  [到了万历时期,历史朝鲜也是承平了二百多年,武备松弛,治□□败,社会风气奢侈浮躁。那么一个弹丸之地,党争竟然比明朝还严重,也算是“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了。

  而且重要的是,半岛这块地方,本来社会阶级就比较固化。及至李氏朝鲜,从明朝这里学到了程朱理学,比明朝士大夫更保守和迂腐,更重文轻武,加上实行“从母法”,社会基本就像一潭死水。]

  虽然说的是朝鲜,但天幕这一个个含着贬义的词砸下来,李善长也有点坐不住。

  他很想和天幕探讨一番,他们哪里迂腐?

  “陛下……”李善长眼巴巴的瞅着朱元璋,人到中年的国公,眼睛里竟然流露出一丝委屈。

  元朝对社会底层的治理近乎放养,让地方上的地主豪强基本为所欲为,所以大明建立后,竟然还有些汉人乡绅怀念在元朝的无法无天的日子。

  因此,朱元璋曾说过:“元以宽仁失天下,朕救之以猛。”算是给国朝的治理方向定下了根基。

  而他们这些文官也就势推崇在民间已经有很大影响力的程朱理学为主导思想,就是看重了它“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要求读书人都能公正、廉洁、明理、克己,这……有哪里不对?

  况且,唐朝因李姓推崇道教,最后灭亡了不能怪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吧?怎么到了大明,就把责任推到他们士林头上,批判理学不对呢?

  这天幕有失公允,对他们士林的意见太大了!

  朱元璋正在琢磨收复朝鲜半岛的事情,也没注意到李善长委屈巴巴的样子。毕竟这理学他虽然拿来用了,可有些不利于皇权的主张,解释权也在他自己手里,他不在乎。

  [所谓“从母法”,就是以母亲的身份来定孩子的阶级。跟我们古代社会的从父法完全相反。

  比如在大明,如果你是个宗室或勋贵而生的庶出子女,哪怕亲生母亲是贱籍出身,只要你是上了族谱,身份被认可,那你就是贵族出身。如果你的父亲是个普通百姓,那你至少也是个拥有自由身的良民。

  但朝鲜就不一样了,李氏王朝专门颁行过一个法令--《庶孽禁锢法》,以立法的形式确认了“一贱则贱”的原则,后代都不能翻身。

  如果你母亲是贱籍出身,哪怕你父亲是个官绅、是个勋贵,你也依旧是个贱籍的身份。在家里,你就是个小厮奴婢,要把父亲和他的正室,以及嫡出的兄弟姐妹们当成主人一样侍奉,连叫一声“父亲”的资格都没有,只能称大人或者老爷。]

  “……荒谬。”李世民很无语。

  因着这几百年间门阀社会根深蒂固的原因,所以大家都很看重门第和出身,因此家中嫡庶有别,待遇差距比较明显一些,而且这些年因为他大力启用了一些寒门子弟与山东豪杰,这种情况也渐渐松动了起来。

  即便如此,庶出子女也不会被苛待到为奴为婢的情况。

  就算是那朝鲜保守愚昧,可父亲才是一家之主,家主的骨血不更应该被珍视么?如此苛待,那家主威严何在?

  怎么想都狗屁不通!

  应天府这边,徐达起身上奏:“启禀陛下,据臣所知,这从母法乃是半岛久已有知的风俗。臣的军中就有这样从高丽投奔来的士卒,虽是豪族出身,然因其母亲是贱籍妓生,是以他们这些人连庶子都不配叫,而称孽子。”

  “那依你之见,与天幕说的有何不同?”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无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