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 盘点夺权篡位指南_八扇屏风【完结】(92)

  吕雉的机会终于来了。】

  朱元璋:……

  他确认一定以及肯定了,天幕就是在说他的大明!天幕提到过,以后他大明的王爷都会被当成猪养起来!不过话说回来,那宋朝的王爷也没好到哪里去啊?

  他有问过李善长,那宋代的亲王被圈养在都城里,一样的惨。

  【跟刚刚登上政治舞台的武则天相似,吕雉早前也可以看做是刘邦的“黑手套”,夫妻二人联手杀掉了不少功臣。

  而这其中最有名气的、最能体现吕雉政治能力的,就是韩信。】

  刘邦:整个就是完蛋。

  他暂时还没打算动韩信呢,最多就是降个爵位罢了。

  【韩信在带兵打仗方面固然是神仙级别的,但政治才能就有点一言难尽了。up认为,韩信的错误根源并不是他贪财、狂妄这些性格缺点,而是他不明白。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秦始皇的郡县制固然在当时有各种各样的缺点与不成熟,却是有进步意义的,是未来政治的发展方向。一旦实行过,就算中途有点波折,也不可能再完全倒退回战国时代诸侯割据的状态了。

  没有一个雄主会不想大权在握,会容忍卧榻之侧有别人呼噜震天响。

  可包括韩信等许多人都看不透一点,他们还以为,刘邦是项羽那样的天下霸主。

  可他是皇帝!是想千秋万代,权柄归一的皇帝,而不是周天子那样的傀儡共主!】

  天神懂我!

  刘邦坐直了身子,击掌而叹!

  【当年的韩信初封是齐王,后来定鼎天下后才改封的楚王。为什么刘邦刚称帝还没稳定的时候就给韩信改封?

  因为这齐王刘邦就封的不情不愿。

  在刘邦还是汉王的时候,韩信给刘邦写了一封信,说齐这个地方太混乱了,不好管,想稳定的话得需要封一个诸侯王等级的人才能压制,而他韩信愿意先当这个“代理”齐王。

  那时候正是楚汉相争最白热化的阶段,如果你是刘邦,收到了手下佣兵十万远在天边的大将这样一封信,你会怎么想?

  这哪里是请求,分明是坐地起价的要挟!

  所以刘邦勉强承认了,但在天下一统后,马上以“韩信是楚人,更熟悉楚地”为理由,改封楚王。而把齐国这个下辖七郡七十三县,天下最大最强的诸侯国,封给了自己的长子刘肥——就是早年那个私生子。】

  经历过残唐五代的乱局,整个大宋都有点对跋扈武将过敏。因此赵恒道:“若朕是汉高帝,断不会轻易让韩信封王,如此跋扈,日后还了得?自然是没好下场的。”

  刘娥默然不语,心里却忍不住道:当时那般危机情况,不答应又如何?难道要把齐地拱手让给项羽么?

  【有韩信这个例子在前,刘邦对于其他的异性诸侯王也是一样的忌惮,不论是从自己私人的猜忌,还是中央王朝的国家治理角度来说,他都需要把这个异性诸侯一一铲除。

  而这就是吕雉的机会。

  她配合刘邦,杀掉韩信、彭越,并逼反了英布,让她成功展示了自己的手段,攫取了政治资本。】

  吕雉听入了迷,这是她暂时还做不到的一条路。

  但,也是最吸引她的一条路。走到台前,不用再受制于人!

  【这时的刘邦已经把异姓诸侯王给铲除了个七七八八,剩下的隐患不大。但是刘邦并没有直接把这些封国给除国,变成郡县制。

  因为郡县制的要求是很高的,它需要有大量的公务员去掌握基层,或者是与天下的士绅阶级合作,才能掌控天下,不然六国的阴魂说不准什么时候就死灰复燃了,所以刘邦把自己的儿子和宗亲都封出去接替这些诸侯国。

  忙了这一大圈,好歹算是国家稳定了,刘邦自己也到了风烛残年。可他仔细一打量,又发现了一个隐患。

  那就是以吕雉为首的外戚!】

  外戚啊……邓绥叹了一口气。吕后的身前身后事,她自然熟识,也知道吕后故去后,吕家的下场。

  这就是执掌权柄后外戚的下场,如同宿命一般,不可避免。

  现在她也是临朝称制的太后了,也不知自己身死后,他们邓家又会如何?

  【要知道,吕家那可不是一般的外戚啊!

  首先,人家吕家是和你老刘一起打天下的,从吕太公把女儿嫁过去开始,吕家就是刘邦的天使投资人了。后来刘邦正式起兵,吕家人也是分工明确。

  吕雉自不必说,留在老家照顾一家子老小。

  她大哥吕泽——虽然因为后来的诸吕之乱,吕家人的资料被删了很多,史书都语焉不详,但我们还是能从犄角旮旯里找到一些佐证。吕泽作为吕家的带头人,在刘邦争夺天下的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刘邦早先部属分两队,一队为刘邦亲自掌握,二队领队人便是吕泽。丁复、虫达两位汉初十八将便隶属于吕泽,更多的功臣如郭蒙等大都与吕泽有关系。

  当初刘邦兵败,夏侯婴飙车带他逃跑——就是路上刘邦把刘盈踹下去好几次那回,他们逃跑的方向就是吕泽大军所在的驻地。可以说,吕泽就是吕家在军队里的牌面。

  吕雉的二哥吕释之领着老兵守卫丰沛老巢,安定人心。

  这两位哥哥后来都被刘邦封了侯爵,以汉初刘邦分封的标准,没有功劳是不可能单纯以外戚身份封爵的。

  而吕雉的妹妹吕嬃,更是直接嫁给了刘邦的发小、后来的大将军樊哙。

  由此可以看出,吕家在汉初功臣集团中的分量。】

  等等,信息量有点大。刘邦思索着“诸吕之乱”这四个字,试着去推演未来之事。

  难道吕家还真敢造反不成?!

  不可能啊,除非是他废太子成功了,小如意当上了皇帝。不然吕家顶天了把持朝政,怎么会造反呢?

  而吕雉这边,则是一把拉过刘盈,震惊的问道:“你爹把踢下了车?还好几次?!”

  刘盈:“额……”他看着母亲因愤怒而瞪大的双眼,不知道该不该说……

  可这份犹豫已经回答了吕雉的问题。

  她冷笑一声,并未再说话。心里却感到一股冰冷的寒意。

  原来这个糟老头子这么早就在防着他们母子,防着他们吕家!刘邦兵荒马乱中,只能逃跑到最近的军营,而这军营正好是她大哥吕泽的地盘。刘邦不就是怕自己过去后,反而被吕泽挟制住,所以才想伺机丢下儿子么?

  没了刘盈这个名正言顺的嫡长子,他们吕家就只能是功臣集团中普通的一员,再也不是能跟刘家分一杯羹的外戚了。

  好好好,真是没想到!

  【所以吕家并不是功臣集团的对立面,恰恰相反,他们本就是功臣的一员,关系盘根错节。再加上这些年吕后表现出的政治手腕和声望,吕家已经在不知不觉间成长为了一颗根基牢固的大树。

  这还了得?

  若是太子刘盈有雄主之姿,能压制住这一众老臣和母家亲戚也就罢了,毕竟是嫡长子。可偏偏刘盈“仁且弱”,要是放在宋代,说不定还能被吹捧成宋仁宗第二,可刘邦怎么可能看顺利这种继承人呢?

  就汉初这种政治格局,他刘盈把握不住啊!

  所以刘邦的目光转向了刘如意身上。刘如意性格和刘盈不同,刘邦觉得他很像自己,有能力,有野心——是不是真的咱也不知道,反正刘邦是这么认为的。】

  宋仁宗……赵恒抬眼去看刘娥,欲言又止。

  仁宗会是他自己的庙号么?或者是他哪个子孙后代的?想他这被子的所作所为,应该也当得起“仁宗”这个庙号吧!

  只是“吹捧”二字听着不舒服,似乎仙子不是很瞧得上这位“宋仁宗”。

  刘娥明白赵恒想问什么,但是她不能给出答案,而且她在心里默默想到……眼前这个老头子皇帝当的也就那么回事儿吧,尤其这几年老了,精神似乎都不大正常,乱政一条接一条,徒耗国力。

  【于是刘邦起了废太子的心思。

  这表面上是小妾拉着儿子争家产,实际上是刘邦自己动了心思,在考虑怎么让他老刘家能千秋万代!】

  刘邦毫不在意的点点头,表示当皇帝自然会这么考虑,有什么错!

  【可吕后这些年的磨砺也不是白受的,她果断拉拢了张良陈平这些游离在丰沛集团之外的功臣,加重自己的政治砝码,最后在张良的建议下,请来了当时的大贤者“商山四皓”。

  “商山四皓”一开始只是默默辅佐太子刘盈,并没有现于人前。直到刘邦讨伐英布回来之后,愈发感到自己身体已经快油尽灯枯了,于是废太子的念头也愈发坚定,连张良萧何都劝不住。

  于是在一次酒宴上,“商山四皓”正式出场,陪伴在太子刘盈的左右,随侍刘邦。刘邦一看,儿子身边哪儿来的这四个老头?好家伙一个个看上去都八十多了,就问起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无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