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 薛家长子_千山不关【完结】(206)

  “不过是认识一场,能帮则帮一把罢了。”

  黛玉也说不清楚,她对晴雯颇有些好感,许是两人长相性情都有些相似的缘故吧。

  二人揭过此事不提,黛玉逗弄王熙凤怀里的儿子,王熙凤见她喜欢,笑吟吟道:“你赶紧和薛大表弟成婚,自己也生一个去!”

  黛玉登时满面羞红,用帕子捂着脸,不与她说话了。

  “妹妹害羞什么,这原是再正经不过的事了。”王熙凤打趣,“我的添妆礼可都备下了,你们婚期还没定下么?”

  “定下了。”黛玉轻声道,“定在了明年秋天。”

  “哎呀,盼了这么久,总算能喝上你们的喜酒了。”王熙凤喜气洋洋。

  黛玉和薛虯的婚事的确拖了不短时间,不过因为薛家一直在推进,只是每一个环节都慎之又慎,所以用的时间才长了些,旁人看在眼里,只觉得薛家重视这桩婚事,并没有觉得他们在拖延时间。

  虽然薛虯就是在故意拖延。

  到明年黛玉虚岁就满十八了,婚后过上一年半载再有孕,问题也就不大了。

  也亏得她这几年调养得好,虽然还略显羸弱,但已经与常人无异,否则薛虯压根不会让她孕育子嗣。

  *

  却说黛玉派人去查了晴雯的情况,果然不是很好。

  比原著里强的是,这次晴雯被撵出来时没有带病,但她生性要强、自尊自爱,最看不得行事不检之辈,偏偏自己被安了个“狐狸精”的名头撵出来,被街坊邻居唾骂鄙夷,心里便不大自在。

  又兼她性子强硬不肯服输,从前在宝玉跟前伺候,自是风光无限,表哥表嫂多赖她照拂,对她也客气尊重。一朝落魄,表哥表嫂便换了一副嘴脸,晴雯哪里受得住?不免生出心病来。

  好在黛玉的人去的早,否则心病引出实病,以她如今的处境,能不能保下命来还真说不好。

  林家在京城亦有不少铺子,晴雯擅长刺绣,又懂管理,黛玉便安排她去绣庄,先跟着掌柜打下手,若是得力,以后做个管事,或者去其他铺子做掌柜都使得。

  *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便又是大半年。

  景和五年的八月初七,黄道吉日,诸事皆宜,不避凶忌。

  薛虯和黛玉的婚礼到了!

  第150章 第150章终于成婚

  为了这场婚礼,薛家筹备许久,终于要到正日子了,每个人都摩拳擦掌,势要办得妥妥当当。

  提前半个月,薛家便忙碌起来,采办绸缎布匹、珠宝首饰、玉器摆件……将偌大的宅子布置得喜气洋洋,薛虯的院子更是装饰一新。

  婚礼前几天,又开始采买猪羊牛肉、鲜菜瓜果、乃至碗筷茶盏,厨房开始为当日的喜宴做准备,安排人手、准备食材,能提前预备的便早些准备;粗使下人洒扫院落、修剪花枝;贴身伺候的则帮着主子梳理流程,清点当日要用的东西,若有不妥的,立刻替换或者补上……

  如此忙碌且欢快的情况下,到了婚礼的前三天,薛家往林家府上送去凤冠霞帔和婚衣、镜、粉。

  这叫催妆。

  催妆是一种婚姻礼俗,古已有之。需得男方从婚礼前几日开始,每日送婚礼相关的东西到女方家中,乃催促女方梳妆启行的意思。

  这项习俗可追溯到北朝时期,最初为男方带人呼喊,催促新娘出阁。

  及至唐朝,演变为作催妆诗,有很多知名的催妆诗都是那时候写的。

  比如陆畅的:“借问妆成未,东方欲晓霞。”

  徐安期的:“不须面上浑妆却,留著双眉待画人。”

  朱庆馀的:“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到了宋朝,催妆礼再次演变,男方需得在成亲前向女方家中送礼品,那时候看男方送给女方的礼物也是百姓的一大乐趣。

  到了如今,催妆礼的习俗依然保留着,但与议婚时间合并,不再单独送礼,倒是催妆诗一直长盛不衰。

  近些年随着大庆立国日久,百姓休养生息,日子逐渐宽裕起来,开始追求精神上的快乐,婚礼的花样也越发的多,重拾催妆礼便是其中一种。

  ——谓之“复古”。

  薛虯并不追求这种复古的时尚,但是能给黛玉的,他总不介意多一些。

  第二天,薛家又送去一匣子珠宝首饰,第三日则是绫罗绸缎,非常符合大众对薛家财大气粗的刻板印象。

  如此到了八月初七,婚礼的正日子。

  天还没亮,薛虯便起床梳洗换装,这个流程他已经熟悉了,宝钗成亲的时候便是如此,不过那时他是配角,今日却是新郎,心情格外不同一些。

  薛虯以为自己会很淡定,毕竟已经定亲好几年,这日的流程也已经在心中排演过好几回,但是事到临头,依然有些紧张。

  他竟然在紧张!

  薛虯难得有这样的情绪,一时还有点新鲜。

  洗漱完,粗略吃了点东西,又重新漱口,便去向薛母请安。

  今日乃是大日子,薛虯向薛母五拜三叩,感谢她多年来悉心养育,从此他也要有自己的小家庭,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人了。

  薛母眼眶含泪,嘴角却高高翘起,看着身着红衣更显风华的儿子,既惆怅又骄傲。

  当年那个羸弱的孩童,终究长成了顶天立地的样子!

  请安过后,又去给祖宗上了香,薛母看着薛父的牌位许久,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大致是很高兴的罢!

  辰时,宾客开始陆续登门,薛虯与薛母、管事一同迎客。

  这管事却不是管家一类,而是家族里的男性长辈,此次薛虯成亲,家族里能来的人都来了。

  辰时过半,宫里来人送赏,皇帝赏薛虯锦缎三十匹、摆件十件、黄金百两、土地五百亩、牛羊各百头。

  这叫这场婚礼的规格更高了些,东西的价值倒在其次,主要是天子恩赏这份荣誉,也可见薛虯在皇帝心中的份量。

  当然,这么多年下来,众人已经习惯了皇帝对薛虯的偏爱,并不觉得奇怪。皇帝不给赏赐,大家才要嘀咕几句呢。

  叫人意外的是,太上皇也命人送赏。不过想想薛虯如今在朝中的地位,再加上他妹妹是燕郡王妃,众人便自觉理解了。

  巳时三刻,吉时到了。

  薛虯翻身上马,带着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敲锣打鼓地前去林家。

  林家也早就准备好了——大门关得严严实实。

  好在薛虯早有准备,会作诗的人他们有,红封也包得足够多,总算顺利进了大门。

  见到林如海,薛虯再次行五拜三叩礼。

  一为拜见岳父,从此林如海便是他半个父亲。

  二为感谢林如海教养出黛玉这样出众的女儿,此后便是他薛家妇了。

  林如海泪眼朦胧,在这个格外讲究体面、“父爱

  如山“不动声色的时代,他的表现有些过于激动了。

  但想到他至亲俱丧,亲族、妻族都不亲近,惟有这个女儿相依为命,情分与一般父亲又不大相同,便自觉理解了。

  只有薛虯多看了他一眼,觉得有些不对。

  事实上林如海现在的确不是正常状态,盖因他昨天晚上做了个梦。

  梦里没有薛虯此人,薛家的当家人是薛蟠,在失手打死冯渊之后,薛家进京借住贾家,没有可靠的男人支撑门户,即便薛母和宝钗百般努力,薛家还是不可避免地破败下去。

  但不管薛家如何落魄,至少家里人还活着,林家才是真正的凄惨。

  梦里他不知道黛玉在贾家的遭遇,想着贾母口口声声疼爱玉儿,黛玉送来的信件也往往报喜不报忧,故而十分放心。他陷在江南的泥淖中自顾不暇,没有更多心思放在黛玉身上。

  梦中,他中毒后没有被救回来,昏昏沉沉病了数月,只见了女儿一面便去了。

  但也不知是因为他在做梦,还是死去的人灵魂犹在的缘故,林如海的意识并没有消失,而是以旁观视角,看完了林黛玉的一生。

  看着她在贾家四面楚歌的处境,就连下人都敢背后议论她;看着她明明什么都清楚,却只能佯作不知,背地里日日垂泪,写下那句“风霜刀剑严相逼”,还要被人说嘴“小性”;看着她一日日病重,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看着她小心翼翼,就连进补问药都要看别人脸色。

  看着她渐渐病入膏肓,在唯一拥有的东西:感情和婚事也被夺取后,于伤心之中病亡。

  至此,林家彻底家破人亡。

  林如海夜半惊醒,长久回不过神来,虽然只是一个梦,但却无比真实,以至于心痛惊惧之感挥之不去,林如海甚至想到黛玉院子里去亲眼看一看她是否安好。

  直到天色渐亮,下人小心催促他起身洗漱,林如海才回过神来。

  梦终究是梦,现实里他活得好好的,玉儿身体也调养好了,还即将嫁为人妇,夫君不是毫无担当的贾宝玉,而是年少有为、真心爱护于她的薛虯。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bl/29_b/bjZnq.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红楼 宅斗文 千山不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