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 签到系统在诸朝直播[天幕]_凡琳【完结】(111)

  “接连守了两三夜,唐王病愈重, 又不忍心让二人如此辛苦, 便传召了杜如晦和房玄龄,丹青妙笔绘真容, 贴于宫门之上,亦有奇效。”

  “其实贴门神这一习俗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祀门仪式,秦汉之时常用神荼、郁垒二神, 唐朝出现了关羽张飞、秦琼尉迟恭等五花八门的新门神,后二者在元代便已盛行。”

  “《西游记》的出现,无疑让他们的人气在一众门神之中独领风骚。”

  “UP主也是重读的时候才发现,书中说此二人本是英雄豪杰、勋贵之臣,‘只落得’千年称户尉,万古作门神。”

  “吴承恩竟然觉得当门神是不好的事情吗?”明月不解,“但用现在的观念来看,初唐之时有那么多武将,是门神这个‘职位’让他们两个脱颖而出,至今仍老少皆知,这不是一件大好事吗?”

  秦琼当然不觉有辱,心中颇觉欣慰:本朝确实贴关羽张飞门神者居多,能接替这两位忠臣良将,是自己的福气才对。

  尉迟恭正在朝会之上,此时便大大咧咧开口道:“陛下放心,若真见了鬼,就去唤臣。不就是夜守宫门嘛,书中尉迟恭能做得,臣如今也能做得。”

  李世民哭笑不得,即将得知自己寿数的紧张感也随之消弭。

  听出吴国公并非假意逢迎,而是真心实意地愿为陛下守门后,宰相们互相对视,心绪复杂。

  尉迟恭一向心直口快,经常不留情面地指出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的过失,和他们的关系都很恶劣。

  但他对陛下的忠心,实在是天地可鉴啊。

  “再有便是在地府接引李世民的酆都掌案判官崔珪了,崔珪在书中被设定成了李渊的臣子,但实际上他的两个原型都跟李渊没太大关系。”

  李渊暗生明女郎闷气至今,但生气也不耽误他看天幕,闻言酸道:“就是为了让那书中的李世民在地府也有一个合情合理的帮手呗。”

  “原型一是宣宗年间的诗人,唐宣宗李忱被百姓称为‘小太宗’,这勉强可以解释得通;原型二是贞观年间的一位县令,但具体已不可考,只有两则断虎的传说,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找看看。”

  “有专家解读崔珪的谐音是催归,对应着他把李世民从地府送回人间这一情节。”明月准备为这道题收尾,“不提吴承恩让李世民在地府偶遇李渊、李建成和李元吉、被后二人揪打索命的恶趣味,只说书中崔珪将李世民寿终于贞观一十三年改成了贞观三十三年。”

  唐朝大臣狂喜:如今才是贞观三年,陛下还有足足三十年的寿命!

  李世民本人亦难掩悦色,宋明两朝君臣却皱眉:这好像不太对吧。

  “这就是UP主要说的最后一点不同了,一十三不对,三十三也不对,正史中,李世民寿终于贞观二十三年,谥号和他崇拜的刘恒一样,也是文。”

  “大唐的骄阳已然落下,耀眼的光辉让整个王朝都念念不忘,属于李治的时代马上开启,而属于武则天的时代,也即将到来。”明月给这次的答题做了一个完美的收尾。

  李世民颇觉失落,细思确实有理:贞观三十三年,稚奴都已经三十岁了,哪还需要什么顾命大臣?

  大臣们也有些沉默:没有希望就不会失望,若是一开始就知道是贞观二十三年,他们如今就不会有心理落差了。

  李世民打起精神:这是最后一次抽取弹幕的机会了。

  他没有丝毫犹豫,将机会转让给了长孙皇后。

  望着天幕之上那一行行字,长孙皇后神情酸涩。

  良久,她抽取了这条属于自己的弹幕:

  【唉,贞观一十三年,长孙皇后已经去世三年了。连李建成和李元吉都见到了,怎么不让二凤见一见他的观音婢呢?要是少生几个孩子就好了,身体素质会好很多。】

  唐朝这群感性的君臣都要落下泪来,任谁也想不到,中宫只有七年的寿数了。

  不要以为古人不知道生育会损伤身体,只不过是抱有侥幸心理罢了。

  听弹幕这么一说,李世民当即下定决心用“物理”手段避孕。

  如今他们已有四个子女,稚奴的位置已然不可动摇,不需要再生更多的孩子了,还是她的身体更加重要。

  宋明两朝人却不太乐观:

  少生几个孩子固然好上很多,但贞观九年对于长孙皇后而言太过残酷了。

  生母病逝、李渊驾崩,双重的哀痛击垮了她,这才诱发了她早年罹患的气疾。

  再加上李承乾已然纳妃,她心中没有了牵挂。

  撑到贞观十年,已经是她能做到的极限了。

  不过,后世或许有根治气疾的方法,就藏在那天幕五科之中也说不定。

  赵匡胤以为自己要抽的这条弹幕肯定也跟唐朝有关,却不曾想,竟讲起了民间传说中的李靖:

  【李靖更搞笑,在《西游记》里面成托塔李天王了,《封神演义》更是直接给他换了个朝代,成西周武将、陈塘关总兵了,笑死。】

  唐朝中后期就已经有把李靖写成“天王”的小说了,赵匡胤虽未读过这些话本,但也在民间听闻过此事,不知道李靖本人得知此事会是什么心情。

  朱元璋更没空读劳什子话本,李天王他倒是听说过,哪吒三太子的爹嘛。

  《忠义水浒传》里那个晁盖,不就有个“托塔天王”的诨名吗?

  唐朝众人面面相觑:

  托塔的那个不是毗沙门天王吗?怎么变成自己的同僚了?

  感觉比得知那两位将军变成门神还要奇怪。

  下一条弹幕很快便被朱元璋抽出:

  【补充一点,尉迟恭在民间被叫做胡敬德,简称胡,这是因为他是鲜卑族,有胡人血统,《西游记》中也是这样称呼他的。】

  这一句倒没引起太大风浪,要知道,李世民本人还有一部分鲜卑血统呢。

  如众人所预料的那样,天幕缓缓显现出了与唐朝告别之言:

  【系统即将与[唐]解绑,愿君诸事顺遂。】

  朱元璋长叹一口气,转头看向欲言又止的宋濂:“何事?”

  宋濂行礼:“回陛下,民间有前朝杂剧,讲的便是这玄奘西行之事,或与那《西游记》有关联。”

  “哦?”朱元璋不料他在这方面也有所涉猎,“可有戏本?”

  皇帝要戏本,下头人自然很快就给找来了。

  但杨景贤创作的《西游记杂剧》和吴承恩那版大有不同,讽刺朝廷黑暗之意较少,更多地是在歌颂玄奘法师为追求理想而顽强奋斗的坚韧精神,孙悟空倒是如出一辙地讨人喜欢。

  朱元璋大手一挥,表示可以借着天幕的名头在民间推广。

  当然,这是后话了。

  五天转瞬即逝,赵匡胤和朱元璋都以为系统这次会出与“靖康之耻”相关的题目,全都做好了生气的心理准备,不料天幕又出奇招:

  【请宿主明月简要介绍四大巾帼英雄——花木兰、樊梨花、穆桂英、梁红玉。】

  明月激动不已,宋明两朝却有些懵:花木兰和樊梨花他们都认识,前者是南北朝替父从军的女将,后者是唐朝两辽王薛丁山的妻子,但这穆桂英和梁红玉都是何许人也?

  赵匡胤不知道是理所当然,朱元璋不知道,是因为给她们起名的小说,都写于嘉靖年间,若说是杨业□□妻慕容氏、韩世忠妻梁氏,他便知道说的是谁了。

  他们现在不知道没关系,马上明月就会告诉他们穆桂英抗辽、梁红玉抗金的英勇事迹了。

  第102章 木兰梨花,桂英挂帅 可汗问所欲,木兰……

  “每日一问, 今天来讲一讲古代四大巾帼英雄。”明月本就对这四位女将很是了解,大致查阅了一下资料,知道自己的记忆并无疏漏, 便迅速开始了答题, “按照时间顺序,第一位出场的,是我们最熟悉的花木兰。”

  “花木兰,《木兰辞》这首长篇叙事民歌的主角。”明月上学时背过, 但如今记忆已经非常模糊了, 好在她刚刚又复习了几遍,又将容易卡壳的地方写在了草稿本上, 此时将全篇背诵出来也不算太难。

  对着镜头背完了全文,明月继续讲道:“《木兰辞》语言生动质朴,几乎没有任何雕琢, 读起来朗朗上口, 诗中花木兰集合了中华民族无数优秀品质,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尤为可悲。”

  “这首民歌是花木兰的故事能流传如此之广的主要原因, 次要原因应该是统治者推崇这种为了孝顺父母而卸甲归田的事迹,征战沙场、功勋卓著的将军主动辞官归乡, 是每个皇帝都乐见其成的事情。”

  宋明两朝响起了窸窸窣窣的讨论声:上位者确实推崇类似于张良这样位极人臣便辞官归隐的好下属,这是一个对君臣两方都很友好的结局。

  “社会环境也认可‘再有能力的女性也要回归家庭’这样的观念。”明月的笑容变得讽刺起来, “可汗问所欲, 木兰不用尚书郎。有人可能会说,这是花木兰自己不愿意要的, 但那是因为,女性的欲望本身就已经被社会教化的结果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系统 无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