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 签到系统在诸朝直播[天幕]_凡琳【完结】(21)

  朱元璋静静地听着,估计明月自己都没注意到,她在说到“迁都”一词时,语气加重了一瞬。

  但他注意到了。

  迁都?

  标儿的早逝,和迁都有关系?

  一瞬间,各种阴谋论浮上心头。

  迁都当然会引发相当大的政治动荡,首当其冲的,是在南京城耕耘多年的利益集团。

  当然,如果是迁都到老家凤阳,那这些跟着老朱一起从凤阳打出来的开国功臣们,也都会间接地受到影响。

  作为帝王,他不可能放任这些盘根错节的势力,影响到中央集权,必定会在迁都之前,清理掉这些拦路虎。

  思绪纷飞,朱元璋在这一刻思索了无数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他定定地凝视着天幕,仿若露出了獠牙的野兽:

  来吧,让我看看,究竟是谁,害死了自己的继承人。

  “迁都,就是朱标早亡的关键原因了。”明月有些唏嘘,“史料记载,朱标是在替父巡视关洛一带,考察迁都的过程中患上了风寒,久病不愈,数月后身亡。”

  朱元璋的眼睛兀然睁大。

  “大家可能不理解,风寒不就是感冒吗?怎么一个小感冒几个月都没治好?是不是有什么阴谋啊?”明月自问自答道,“其实这里有一个误区,我们现在出门走两三步就有一个小诊所,感冒发烧这种小病,去开点药很快就好了,实在不行,就去挂水输液,总不至于拖到因风寒去世的地步。但明代的医疗水平可没有这么高超,得风寒是真的会死人的。”

  “现代医学推测,朱标可能是不慎感染了肺结核,当然,这也只是推测。”明月摊了摊手,“我个人倾向于这件事是没有什么阴谋的,首先肯定不可能是朱元璋干的,如果他真的看不惯朱标,就不至于在后来像中了邪一样,非要让资质一般的朱标之子朱允炆继位。”

  “允炆?”朱标惊呼出声,一时间心乱如麻,他虽然对温柔小意的吕次妃非常满意,天幕出现之前有意立她为继妃,但从未想过让她越过已故的太子妃常氏,更别说是让允炆越过雄英了。

  除非......

  察觉到朱元璋不悦的目光,朱标连忙低下头,“儿臣失仪,还请陛下恕罪。”

  朱元璋颌首,眉头依旧紧皱。

  朱标能想到的,他当然也能想到。

  除非......雄英那孩子也不在了,才让他不得不选择标儿的次子——朱允炆继位。

  朱元璋试图回想起这个孙子长什么样子,发现自己的脑海里只有一个模模糊糊的影子,完全没有印象了,毕竟比不得雄英,只在逢年过节时才能见上一面,估摸着也有两三岁了吧。

  朱棣在一旁,默默降低着自己的存在感。

  听起来,大哥的死,似乎和自己没什么关系。

  而且,若是未来的他抢了雄英的位置,在爹心里可能会判一个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可听着天幕的意思,未来的他是和朱允炆相争......

  哼,他们俩一起坐在爹心里的天平上,一个不熟悉的孙子和自己这个还算受宠的儿子,谁胜谁负还未可知呢。

  摆脱了死亡的威胁,朱棣也有心思琢磨起别的东西了,思考着思考着,他的心跳,猛然间漏掉了一拍:

  大哥刚刚请罪时,用的自称不是“儿子”,而是“儿臣”。

  称呼也不是平日里常用的“爹”,甚至不是“父皇”,而是君臣意味很重的敬称——“陛下”。

  朱棣恍惚间明白了什么东西,兀然想起了一件不相干的事情。

  五年前,孙贵妃去世,爹......不,陛下强迫大哥为庶母服齐衰杖期。

  大哥不从,陛下震怒之下,竟用剑去刺他!

  事情最后以大哥的退让结束,陛下和他之间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争执。

  是因为父子之间再也没有出现过分歧吗?

  朱棣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看来从那件事起,大哥就已经明白,他们是父子,更是君臣。

  父子之情当然是真的,哪怕只有七分真,加上所谓的政治考量后,也变成了十分。

  自己现在明白这个道理,也不算晚。

  “既然排除了朱元璋,那么问题来了,谁能在他眼皮子底下搞小动作啊?”前面这句明月的语气里还带点调侃,接下来这句,她的语气就有些沉肃了,“朱标死后,朱元璋变成了最凶残的患者家属,杀掉了所有为朱标诊治的太医,却没有处置更多的人,可见朱标的病确非人为。”

  “上位者的医闹丝毫不讲道理,对于爱好殉葬的朱元璋而言,太医的命与朱标的命毫无可比性,他甚至还会觉得,这是他们的荣幸。”明月的脸上露出了极其明显的厌恶之色,“屠龙者终成恶龙,想必这时的朱元璋,早已经忘记他还是朱重八的日子,这样草菅人命的行为,和他年少时痛恨的元朝、推翻的外族又有什么区别?”

  噼里啪啦的物品摔落声响彻在奉天殿内,殿内站着的人都齐刷刷地跪了下来。

  朱棣微微抬头,瞧见了朱元璋那张愤怒的脸。

  他比听到朱祁镇的事迹时还要愤怒,双目赤红,额头爆着青筋,喷出的口水似乎掉落在了大哥的头顶:“大胆!”

  阶下是朝臣们此起彼伏的“陛下息怒”,从朱元璋那张黝黑涨红的脸可以看出,这样呆板无意义的回应丝毫没有劝慰的作用。

  今日当值的四位太医鱼贯而入,沉默地跪在殿中,轮流上前对至高无上的帝王望闻问切。

  朱元璋的嘴唇微微发抖,似乎想继续说些什么,但明月显然不知道自己的质问会真的被他本人听到,自顾自地继续说道:“毫不客气地说,单从执行殉葬来看,朱元璋更像是个元朝人,元明清三朝,他夹在蒙古族和女真族之间真的毫无违和感,毕竟一脉相承地鼓励殉葬,谁能看出来他是个汉人啊。”

  殿中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要是用小学生作文里的话来形容,那大概是针掉在地上也听得见。

  不同于明朝君臣,秦汉唐三朝的皇帝都在津津有味地吃瓜。

  “寡人记得,秦献公时,便已经废除了人殉制度?”嬴政看向殿中的史官。

  “陛下英明。”史官小小地吹捧了嬴政一下,“先君即位当年便下令废除了人殉,如今已有一百七十余年。”

  “善!”始皇大悦。

  “真羡慕朱重八。”刘彻的脑回路显然异于常人,不知为何如此低声喃喃道。

  卫青和霍去病俱是耳聪目明之人,前者头顶冒出一个问号,思索了一会儿,倏尔一笑;后者则大大咧咧地开口问道:“陛下何故羡慕那人?”一边说着,一边皱起了眉头,显然对于恢复人殉的朱元璋很是不屑。

  刘彻挑了挑眉,看向卫青。

  卫大将军无奈一笑,为外甥解释道:“陛下是羡慕明朝的人多。”若是人口凋敝,如何敢鼓励活人殉葬?

  霍去病恍然,却还是蹙眉,少年人有着朴素的正义观:“即便如此,也不应该如此轻贱人命。”

  “是啊,朱重八不想要这些人,可以给我啊。”刘彻怨念的目光投向天幕,从高祖吕后到文景之治,几代人的努力才积攒出可以与匈奴一战的兵力,即便如此,还是有些捉襟见肘。

  汉家几代帝王都奉行薄葬简葬,而这朱重八竟然奢侈到能用活人殉葬!实在是让人羡慕啊。

  “元明清......看来清朝是女真族建立的。”李世民补齐了最后的一块拼图,他看向鸿胪寺卿,问道,“我怎么从未听说过?”

  “启禀陛下。”鸿胪寺卿从容不迫地上前一步,大脑飞速地运转着,“臣记得,在徒太山附近聚居的靺鞨族,其中一个分支发音极类‘女真’,不知是否为天幕所述之‘女真族’?”

  李世民沉默片刻,言道:“罢了,盯紧他们。”就算证实是清朝皇室的祖先又有何用?消灭了他们,没有爱新觉罗,也会有其他觉罗。

  宋朝。

  赵匡胤也在大动肝火。

  得知宋太宗并非自己的后代,他的第一反应,当然是直接杀掉两个弟弟,一劳永逸。

  但赵光义显然不愿这样不明不白地死去,急中生智高呼道:“陛下,这宋太宗也不一定是我们兄弟二人,宗室的每一个人,都有嫌疑啊!”

  跟着赵匡胤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宗室们傻眼了:

  这兄弟三人谁当皇帝不是姓赵呢?

  本来他们稳坐钓鱼台,却被赵光义拉下了水。

  赵光义也有些后悔,但此时此刻为了保命,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

  被威胁的赵匡胤冷笑出声:

  是啊,赵光义此计甚妙,若是自己不顾一切杀掉他们,宗室们一定会因为他这句话惶惶不可终日。

  这年头,家族的力量还是很重要的,他一个人对抗宗族,到底独木难支。

  但任何计谋在绝对的力量面前都是花里胡哨,赵匡胤手握兵权,底气十足,再看赵光义,不过是一只上蹿下跳的老鼠罢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系统 无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