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个借口非常蹩脚,但大家都意外地相信了, 新娘一边把婚纱往身上套, 一边感动道:“呜呜,原来你这么爱我, 爱果然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魔法。”
被盖章“突破人类极限”的伴娘依旧疑惑地望着自己的双手,在众人的夸赞中接受了现实:自己刚刚真的激发了在缝衣服方面的潜能。
此时,明朝江南的一座普通宅院里, 王二丫呆呆地看着自己的双手,流下了两行清泪。
老爷俸禄微薄,养不起太多仆婢,就连太太身边也只有两个丫鬟,更别说她这个不受宠爱的王姨娘了。
能得一个小丫头侍奉,还是看在这一手绣技的份上。
即便如此,太太也总是奚落她自甘下贱,不去做正头娘子,非要扒着老爷做妾。
但她哪里是自愿到这府中为妾的?
她也曾是好人家的姑娘,父母疼爱,才花钱送她去绣庄学艺。
好不容易学成,却不曾想被老爷看中了绣技,强迫她进府为妾。
她也想过宁死不从,但抬着小轿接她进府的那位妈妈笑得温柔:“还是个烈性子的丫头,不过你可要想清楚了,你这一死,我们家没人会偿命,但你的娘老子和兄弟,可就不一定能活了。”
顶着爹娘哀求的目光,她只能坐上那顶小轿,离开自己的家,从王二丫变成了王姨娘。
后来她才知道,自己被骗了。
老爷只是微末小官,哪有什么通天之能,以他的身份,年过四十无子才能纳一妾,选中她这个绣娘,也不过是为了省下那三瓜俩枣的裁衣钱。
白日里,王姨娘是府中的绣娘,到了晚上,王绣娘又变成了需要赶快生出个儿子的小妾。
她想离开这里。
哪怕进来探望的阿娘说她变白了、吃胖了、享福了,哪怕侍奉自己的丫头说只要生出小主子就好了。
她只想离开。
如果不是天幕的出现,自己早就一根白绫吊死在房梁上了。
上天有灵,怜悯她这短暂的一生,让她在死前能够听到明女郎讲那些传奇女子的故事,让她知道后世的男子不能纳妾,女子的才华也不会被觊觎,可以为自己而活。
所以,当天幕向诸朝发布任务时,她虔诚地闭上了眼睛:
神明啊,请选择我吧。
我不需要任何奖励,只要让我去后世看一眼就好。
让我......死而无憾。
天幕的声音响起,她睁开眼睛,映入眼帘的三个字,是王二丫。
不是王姨娘,也不是王绣娘,是她自己普通又俗气的名字——王二丫。
其实也没在后世看到什么特别的东西。
婚纱的材质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好,所谓的裙撑构造也非常简单,王二丫什么也没有想,只是按照天幕的吩咐,用最快的速度将二者缝在了一起。
再一眨眼,她已经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王二丫看着双手,如释重负地笑了一下,但不知为何,眼泪也一块落了下来。
取午膳回来的小丫头在王姨娘的小屋外徘徊了一会儿,她刚从厨房大师傅那边得知,老爷领了个养女回来。
姨娘到府上一年了,还没有喜信,老爷定是等不及了。
这消息肯定不能瞒着姨娘,但要怎么说,她还得再想想。
小丫头在心里措辞了半天,这才端着简陋的食盒推门而入,迎面撞上了两条晃晃悠悠的腿。
宅院里响彻小女孩的尖叫声,接到府里消息匆匆赶回家中的老爷骂了声晦气,转头就心疼起了自己的钱。
用一些碎银安抚好上门“讨公道”的王姨娘父兄,又花钱买了个张绣娘进来补上这妾室的缺,老爷跪在祖宗牌位之前,请求祖宗保佑他早得子嗣,不久后,他又欣喜地过来还愿:“仰赖列祖列宗,这不下蛋的母鸡终归是少数,不肖子孙那养女,终于有喜了。”
官府大张旗鼓地寻找着一位名叫“王二丫”的绣娘,耗费许多人力物力依旧一无所获。
就这样,王姨娘的死仿佛一滴水落入了池子里一般无人在意,只有太太偶尔会抱怨,新来的这位张姨娘,绣的花没有从前那个好看。
陈星穿好婚纱后,化妆师又给她补了一下妆,伴娘们先坐电梯下去,因为新娘的婚纱太大,一个人就占满了一整个电梯。
婚礼顺利地开始了,四位西装革履的伴郎打开饭厅的门,四位伴娘小心翼翼地提着婚纱的超长拖尾,一起见证着新郎新娘的爱情。
诸朝人津津有味地欣赏者后世的婚礼仪式,为这对新人隔空送上真挚的祝福,就连厌恶天幕之人也不会在这种时候说一些讨人嫌的话。
新时代的新娘不愿意吃“生饺子”,新时代的伴娘伴郎们大部分也不想接手捧花,婚庆公司早有准备:
新郎抱着代表着“事事如意”的柿子抱枕,新娘抱着代表着“生财”的生菜抱枕,两人同时向后抛去。
混乱之中,明月仿佛回到了高中选修篮球课时的状态,一个飞扑拿下了那颗生菜。
拿到柿子和生菜的两位幸运选手轮番在台上送出了对新郎新娘的祝福,明月的父母在台下一直鼓掌,高兴得脸都红了,没办法,大家都是俗人,谁不想发财呢?
明月在这种氛围下也有些微醺,忍不住幻想着自己暴富的样子,但暴富的方法,她想了半天,发现还是通过系统的可能性最大。
鬼使神差一般,她小声地向系统问道:“系统,你说,我能发财吗?”
问完她就后悔了:系统一向高冷,肯定不会回答她,自己这不是热脸去贴人家冷屁股吗?
但这次似乎有些许不同,不知道高维生物是不是也会被欢乐喜悦的氛围所感染,系统竟然回答了明月的这个问题。
明月的眼前浮现出了浅浅的一行蓝字,耳边系统声音的音色、音调和音量都几乎一成不变,但她莫名听出了一丝温和:
【宿主一定会发财的。】
明月为系统这句斩钉截铁的话连着激动了好几天,但鉴于每天都只能从系统那里抽到五块钱,她那激动的心情也逐渐平复了下来。
系统并没有像她想象的那样给她出很难的理科题,最开始甚至只给了她一道非常简单的物理判断题:【[物理题]请判断:物体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明月依稀记得,这是一道初中物理易错题:物体的惯性和速度无关,和质量有关,这句话很明显是错的。
又做了三四天的数学题,系统才给明月出了一道算得上是常识的化学填空题:【[化学题]请回答: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明月毫不迟疑地回答了“碳酸钙”,并且衷心希望之后的物理化学题都这么简单。
而天幕之下,人们俱是满心疑惑:碳酸钙是什么东西?
先前系统给明月出的数学题没有超出过初中数学的范畴,基本上都能在《九章算术》等算学书中找到解法,并没有超出诸朝人的认知。
细心的诸朝人还注意到,明女郎经常使用“x”和“y”这种外邦文字来解题。
但不管她的解题过程和诸朝人的解题过程有什么差别,两方得到的答案都是一样的。
可是,三天前突然出现的那道“物理题”,真是让诸朝人摸不着头脑了:物理、速度、惯性,这些都是后世新造的词吗?
前两个比较好解读,物理就是事物的道理,涵盖的范围很广,很明显是一门大学问;速在古代是“快”的意思,度有“标准”之意,这个词之前天幕发布任务时用过,当时说的是“以最快的速度”,联系一下上下文,诸朝人倒也能模模糊糊地将其含义领会出来;但惯性?“惯”的本质?“惯”的本性?
“惯性”这个词语,是一个舶来词。
其实古代很早就认识到惯性的存在了,春秋末年的《考工记》中有这样的记载:马拉车时,马突然停下,车还能再前进一段距离。
这就是古人对于惯性最初的认知。
之后很多人在实践当中也运用了惯性的原理,例如东汉张衡制造的地动仪等等。
“习贯”和“惯习”两个词,其实也是很早就出现了。
前者在汉朝的文献之中就已经出现,意为“习于旧贯”,后者最早出现在东晋葛洪所著的《抱朴子》之中,是“经常练习”的意思。
第57章 化学炼丹,武曌所求 你的意思是,鸡蛋……
诸朝人根据“惯”这个字, 倒是隐约猜到了“惯性”的意思。
这样就更加不解了:为什么惯性的大小与速度无关呢?
就拿刚刚提到的“马车”举例:马跑得越快,突然停下后,车往前移动的距离就越长啊。
这不就是速度越大, 惯性越大吗?
为什么明女郎认为这句话是错的, 而天幕也认可了她的答案呢?
诸朝人的这个疑问,牛顿和初中物理老师都能解答,但隔着时空,他们实在是鞭长莫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系统 无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