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李清照对于丈夫彻底失望的节点,并不是纳妾,而是弃城。”
“在靖康之变后,不仅天子抛下大宋百姓渡江而逃,她的丈夫也一样懦弱,抛下自己治下的百姓弃城而逃。”
“两件事情叠加在一起,一时间震碎了李清照的三观,让她意识到自己嫁的这个人,不仅私德不怎么样,公德也不怎么样。”明月之前讲赵构时提到过李清照《夏日绝句》,这次就没再提,语气也开始变得欢脱起来,“不管这家伙表现得多么悔恨愧疚,李清照有没有相信他的鬼话,反正没过多久,他就染上急病去世了。”
“李清照经历了再嫁和离之后,最终潜心完成了《金石录》这本著作。”明月将老鼠屎一样的张汝舟一笔带过,“回想起从前和自己一起写书整理资料的第一任丈夫,再看看摇摇欲坠的大宋,易安居士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声声慢》。”
“有人说李清照至此便已经心灰意冷了,up主倒不这么认为,咱们易安虽然没有东坡那么豁达,但明显也是洒脱之人,而且活到了七十多岁才去世,年过古稀,在古代已经算得上是长寿了,心态还是很好的嘛。”明月自觉已经把这首词讲得差不多了,最后就补充一下选择它的理由,“李清照的这些词up主都挺喜欢的,上学的时候比较喜欢‘争渡争渡’,但长大后的心境就完全不一样了,选择《声声慢》纯粹是下意识的反应。”
大概是因为自己也很愁吧......这话和网友说就有些越界了,但明月也是刚刚回忆李清照的这几首词时才反应过来,自己距离“惊起一滩鸥鹭”的少年人已经很远很远了,那些无忧无虑的时光就这样一去不复返,她也因为某种不可抗力,逐渐变成了无趣无聊、终日苦闷的大人。
明月把这莫名其妙的苦闷清出大脑,转而看向草稿本上的“春江花月夜”五个大字,情不自禁地笑了一下。
第68章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她在科举方面的改……
“最后一首选择了《春江花月夜》, 不仅仅因为它“孤篇盖全唐”,更重要的是,up主还是个小孩的时候, 就已经会背这首诗了。”明月煞有介事地点了点头, “二十多年前,有这样一对喜欢诗歌的文艺青年,两人都很喜欢这首《春江花月夜》,后来他们结婚了, 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于是决定用这首诗里的某个意象为她取名。”
“二十多年过去了,小女孩长大后, 拥有了一只属于自己的狗狗,她也从这首诗中摘撷一词为小狗取名。”明月摸了摸年年的头,“所以, up主和狗狗的名字都来源于这首《春江花月夜》, 大家可以猜猜我们俩的名字分别是什么。”
明月流畅地背出了这首诗的全文,除了必要的换气声, 背诵的过程中几乎没有出现任何停顿:“春江潮水连海平,......, 落月摇情满江树。”
听过这首诗和没听过这首诗的诸朝人都一时默然:不是?明月好歹是个意象,这个疑似取自“江月年年望相似”的“年年”, 用意何在呢?
“起码证明了明女郎确实很喜欢这首诗。”有人干巴巴地解释道, “她的记忆力一向不怎么好,这么长的诗, 竟然能一口气背下来,肯定是很喜欢了。”
其余人听了这个说法都一时无语,但也有人较真地摇了摇头:“不一定是有多喜欢, 明女郎的父母都喜欢这首诗,她自幼耳濡目染,又在孩童时背过,自然很难忘记。”
夸这首诗,当然要从题目夸起:“春、江、花、月、夜五个字都是诗中的重要意象,全诗都围绕着这五个字左右翻弄,还能做到层层递进、严丝合缝,不觉词句有重复之处,实在是笔下有神功。全诗按照景、理、情的顺序依次展开,由美景延展到对人生的感慨,再交融至人间的离别愁思,诗情画意哲理皆成于一体,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明月逐字逐句地解析了这首诗,似乎诗中的每一个字在她眼里都好得出奇。
虽然全诗笼罩着一种淡淡的忧伤,但把每个意象单拎出来,又只剩下了朦胧的美感,确实非常适合用来取名。
至此,明月只需要给这五首诗词排一下序,就算完成答题了:“因为是本人喜爱程度的排名,所以这个排序非常主观,没有任何专业参考价值哦~”
“up主最喜欢的肯定是这首《春江花月夜》,其次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再次是《声声慢》,又次是《定风波》,最后是《清平调》。”
“大家有不同的想法也可以在视频里面发弹幕,和平交流,友好讨论,不要吵架哦~”
关掉手机上的视频录制,明月开始在系统上抽取今天答题的奖励,她已经预想到这道题的奖励会比之前的数理化丰富,但也没想到抠门系统竟然会给她“+150.00”,这真是史无前例的高额奖金了。
和昨天的“+50.00”均一均,相当于每天额外挣了一百块,照例捐出去20%后,明月美滋滋地刷起了购物APP,打算立刻把这笔依靠自己努力得来的意外之财花出去。
看起来,明女郎不会立刻发视频,那自己估计要等上一会儿才能抽取弹幕了。
嬴政不无担忧地看了天幕一眼:之前与术算相关的题目、“物理题”和“化学题”,都是没有“抽取弹幕”这个环节的,但昨日明女郎答的分明是一道诗歌题,为什么答完之后也没让他们这些皇帝抽取弹幕?总不可能自此往后,这个环节就取消了吧?
嬴政的担忧暂时并未诉诸于口,其余三位皇帝一时之间也都沉得住气,只有刘彻抱着“不问白不问,问了也不亏”的心理开口道:“系统,昨日明女郎将视频发出后,朕为何不能抽取弹幕?”
刘彻自己也没想到,天幕竟然真的回复自己了:
【针对汉·刘彻提出的合理疑问,系统将给出合理解释:】
【经检测,昨日宿主明月答题涉及重要人物,由于更高级别的不可抗力限制,系统无法抽取弹幕。】
合理疑问、合理解释、重要人物、更高级别、不可抗力......天幕上展示的这两句话含金量过高,诸朝君臣一时之间都被惊到了。
“汉孝武皇帝这个性子......倒真跟史书中相近了。”李世民不无感慨地说道,“也是多亏了他这个性子,才能问出来这么关键的信息。”
赵匡胤和朱元璋一时间心绪也格外复杂。
说到底,他们之前不问,不仅仅是因为他们耐得住性子,其实也有一些自持身份的意思。
即便抽取弹幕的机会很重要,但他们身为帝王,上赶着去询问、索要,总归有些失了面子,若是系统的回答只显示在提问者那一朝,他们恐怕连自己错过了什么都不知道。
嬴政是唯一一个看不到汉朝史书的皇帝,不过他手里还捏着一个在炼丹房里奋斗的刘季,想到这人的性子,他不禁哑然失笑:刘季的这个后代,倒是和他有几分相似。
而汉朝这边,刘彻本人惊喜之余,立刻发挥了老刘家的特长之一——得寸进尺:“系统,什么是合理疑问?更高级别的不可抗力又是什么?”
系统没有再回复他。
刘彻倒是没有因此灰心,起码他已经知道,刚刚问的这两个问题,都不是合理疑问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天幕上才出现让诸朝皇帝开始依次抽取弹幕的提示。
嬴政放下手中的简牍,抽取了属于自己的那条弹幕:
【杨玉环真的太倒霉了,本来好好地当着寿王妃,孩子都生了,李隆基突然见色起意强抢儿媳,枕边人从两情相悦的少年郎变成五十多岁的老头子,搁谁都得破防啊。】
嬴政记得,这是明女郎讲的第一首诗《清平调》的相关内容,看来这次是按照她讲诗的顺序抽取的弹幕。
其他四朝对于这种桃色新闻,都持不可置否的态度,但唐朝人就很难置身事外了。
李世民刚从弹幕里学会“破防”这个新词,立刻就把它用上了:
之前明女郎只说了李隆基强抢儿媳,可没说这个儿媳已经是寿王妃了啊!
生过孩子这点本身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地方,本朝人还是挺喜欢娶这样的寡妇的,但前提是,人家真的是寡妇!
李世民转念一想,又一时悚然:之前明女郎还说过李隆基一日杀三子,不会就是借此机会将杨玉环变成寡妇了吧?
这种猜想其实就有些脑补过头了,唐玄宗一日杀三子是纯粹的政治决策,这一人伦惨案甚至是在杨玉环的第一任婆婆武惠妃的助推下发生的。
武惠妃在这件事上推波助澜,其实是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寿王李琩当太子,但没想到太子和两王被杀后,自己也病死了。
李隆基在武惠妃死后,假惺惺地说着妃嫔之中已无当帝意者,转头就把儿媳杨玉环召进了宫中,之后又把她安排到了道观中“洗白”身份。
给李琩赐了新的寿王妃后,李隆基才封杨玉环为贵妃。
杨玉环死在马嵬坡下后,李琩还和李隆基一起逃往蜀地,又活了将近二十年。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系统 无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