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站后把年年接到手,明月的心才放回肚子里,小狗见了主人也很兴奋,一直黏着她不让其他人抱。
“年年肯定是以为你不要他了。”陈女士摸了摸小狗的头,“要不咱回去租辆面包车吧?”
“行啊,我没意见。”明爸比了个“OK”的手势,“到时候我跟月月换着开,多下几次服务区就行。”
“那提前一天回去吧。”对于老年人而言,坐车是很累的,明月还是担心爷爷奶奶的身体会吃不消,“先开到石家庄,休息一晚上再回家。”
减掉了最后一天的行程,并不影响今天的计划。
一家五口带狗,打车并不方便,他们已经提前租好了一辆京牌七人座商务车。
明女郎在天幕上交接着车辆,刘彻在下面感慨万千:“后世怎么什么都能僦赁?竟然连神车都可以。”
卫长公主低下头,嘴角牵出一丝冷笑,没有说话:父皇也不必羡慕后世,她知道有样东西,在后世肯定是禁止租赁的,但在本朝却是能合法僦赁到的。
她摩挲着手心的茧子,脑海里闪过那些因战争而贫困,“不得已”把妻子像商品一样僦赁出去的男人们,女人们的眼睛里充满着麻木,似乎已经接受了自己被“典”给其他男人生子的现实。
卫长公主的心中竟升腾起了一丝迷茫:就算自己最后问鼎江山,难道就能改变这一切了吗?
不会的。
元明清三朝都在本朝法典中明令禁止“典妻”,但生存的压力消解了法律的效力,除非改变经济结构,否则底层人民只能延续这一制度,甚至基层的政府也会默许这一制度。
因为第二天要看升国旗,酒店就定在景点附近。把行李箱搁到宾馆里后,一行人随便找了一家小店吃饭。
食物的口感一般般,但价格非常美丽,两位老人不可避免地念叨了两句,明月早有心理准备,就当他们是在夸自己孝顺了。
这几个景点都是禁止宠物进入的,如果步行的话,天安门前面的那条路,也是不允许小狗进去的。
明月也没打算进景点,毕竟这一趟的主角是爷爷奶奶,这些地方她都已经看过一遍了,就算想看第二次,她还那么年轻,以后有的是机会。
和年年一起目送其余四人的背影掩没在人群之中,明月从包里拿出一双非常保暖的手套,抱起小狗,转头去找共享单车。
关于如何拍年年和天安门的合影,明月也事先做好了攻略:把狗狗放到共享单车的车篮里,再把手机支架安装在车把上,把手机的角度调整好,骑着车从天安门前面那条路上经过,只要不刻意停留,就没有任何问题。
事实确实如此,从这段能听到自己骑车喘气声的视频里,明月不仅截到了小狗的人生照片,而且惊喜地发现,这张照片里还能看到城楼上爸妈爷奶模糊的身影。
把共享单车恢复原样,明月连忙把照片发进了家庭群里,怕他们看不见背景里的自己,还附带了一条语音:“快看快看,离这么远我都拍到你们了!”
很快明月就收获了一堆大拇指,点开老妈发来的语音,陈女士听起来心情也很不错:“不错不错,有你这张照片,一个人十五块钱,就没白花。”
虽然小狗看不懂照片,但明月还是很开心和他分享,可年年把头一扭,表示对这个玩具没有兴趣。
年年没有兴趣,但诸朝人都很有兴趣,尤其是明朝君臣。
刚刚明月骑车经过天安门广场和天安门城楼之间的这条路时,为了方便她拍视频,年年的脸正对着手机,后背对着的才是天安门。
第74章 故宫景点,诸朝皇宫 “故”宫,不就是……
这也没什么不好, 诸朝人刚刚可是看见了高高飘扬的国旗和人民英雄纪念碑呢!
可惜他们并不明白这都意味着什么。
年年对照片不感兴趣,明月也不会强迫他看。
诸朝人对于那张照片,就只有刚才那一次“惊鸿一瞥”的机会。
即便如此, 眼力惊人的朱元璋, 还是一眼就看清了“天安门”的形制,脱口而出:“这不就是承天门吗?”
朝堂之上一片寂静,跟朱元璋一样看清了照片的大臣并不少,但敢回答的人, 就寥寥无几了。
朱棣小心翼翼地看了一眼大哥的神色, 太子殿下的笑容依旧光风霁月,丝毫看不出他心中所想。
没让皇帝的话撂地上太久, 宋濂缓声道:“回陛下,先前明女郎惋惜这几日燕地并不下雪时,曾经说过一句话, 似乎与此事相关。”
朱元璋显然记得这一茬, 当时他们只顾震惊于后世能够预测天气,明女郎说的其余闲话, 倒是未曾在意,但宋濂这家伙过耳不忘, 想来那时便已经发现了端倪:“你说。”
“明女郎说,一下雪, 北京变成了北平, 故宫变成了紫禁城。”宋濂老迈,声音中也带着历史的厚重, 这句话就这样沉沉地砸在了明朝君臣身上。
“紫禁城”这个名字是朱棣取的,当然不是现在这个燕王朱棣,而是历史上那个永乐帝朱棣。
所以对于明朝人而言, 这是一个新词,明月说的时候他们没有注意到,也是人之常情。
但猛然注意到“紫”可能对应着象征天帝的“紫微星”后,朱元璋感觉身体里所有的血都疯狂地涌向了自己的大脑,让他的手脚都有些冰凉了:“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啊。”
“故”宫,不就是过去的皇宫吗?自己早该想到的。
因为后世的雅言是燕地语,明朝君臣很早便猜出,在明女郎世界的历史里,朱棣登基后定都北平,这一都城一直沿用到清朝乃至后世。
迁都后,朱棣当然会在新都建造一座新的皇宫,这座皇宫和应天府的南京宫城形制相似,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他们还知道,后世已经没有了皇帝,后世人都像明女郎一样,对皇帝没有丝毫敬畏。
但他们从未想过,她一直念叨着要去玩的故宫,竟然就是皇宫!
承天门的城楼,变成了十五块钱就能上去的“景点”,还没有明女郎一顿饭花的钱多。
明月觉得十五块钱上个城楼已经很贵了,反正她之前和室友一起过来玩的时候,两人都没花这个冤枉钱。
爷爷奶奶想上天安门城楼,显然也并不是因为它隶属于曾经的皇宫,而是因为城门前挂着的那张照片,和与个人无关、与千千万万民众有关的两个“万岁”,以及开国大典上,那句带着湘地口音、振聋发聩的话——他们真的站起来了。
纪念堂不让带包,正常排队一个小时起步,好在有老人绿色通道,七十岁以上可以有一位家属陪同,刚好让爸妈各带一个老人进去。
明月扛着大包小包和一只狗,蹲在远处刷手机,蹲了一会儿腿都酸了,正想站起来活动一下,一抬头看见远处爸妈爷奶正朝自己走过来。
“怎么不多看一会儿?”明月知道,爷爷奶奶身为地地道道的老农民,对伟人一直非常崇敬,还以为她要再等上一段时间呢,“里面有时间限制吗?”
“哪能看那么久哦。”叶奶奶笑眯眯地拽了拽孙女的毛衣下摆,蹲的时间太久,衣服都耸在上半身了,不捂严实可能会凉到肚子,“主要是进去让他看我们嘞,他看到我们老百姓过得好,肯定就放心啦。”
奶奶的方言带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听得明月肃然起敬:没想到她的思想竟然如此先进,觉悟如此之高。
陈女士给闺女掖了掖围巾角,笑着拆台:“你奶奶是怕你在外面冻着了,着急忙慌地就出来了。”
“月月的衣服厚实得跟个球一样,有啥好担心的,我是担心咱们年年。”傲娇奶奶拒不承认,并用小狗当挡箭牌,“咱们年年可只有一层毛,冻坏了可怎么办?”
一直被明月扛在肩上的年年歪歪头:听不懂啊听不懂。
诸朝人也被这温情一幕感染,只有朱元璋沉浸在“承天门”的打击里难以回神,其余几位皇帝虽然感觉到了些许不对劲,但也不至于把这“天安门”联想到“皇宫”之上。
不过第二天的行程里就有故宫,想来离他们破防也不远了。
住在这个宾馆里的,大多数都是想早起步行过去看升旗的旅客。
明月睡前叮嘱其他四人,如果找不到路,就跟着人流走,肯定不会走错的。
这么冷的冬天,明月很有自知之明,清楚自己肯定起不来,所以预约的时候只填了他们四个人的信息。
果不其然,冬日暖阳的光芒从窗帘的缝隙里溜进房间,明月被手机的频繁震动声吵醒,发现是爸妈在家庭群里发消息。
首先是夫妻俩从两个不同角度录制的升旗视频,还有爷爷奶奶和国旗、朝阳的合影,最后是老妈发的语音,明月点开转文字,发现他们竟然要去品尝老北京豆汁儿,还准备给她打包一份回来。
明月连忙回了个“不要给我带!”,揉了揉眼睛,看了看床边坐着笔直、疯狂摇尾巴的年年,又再次倒下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系统 无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