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 诸朝帮我收集历史文物[直播]_最爱冰萄【完结】(62)

  “怪不得说读书人会夸人呢,这句子俺听了都舒畅,那姓吴的不得乐死。”

  吴明卿确实快乐死了。

  好友这一首诗直接送给他一个大大的清流之名。

  不畏权奸,出淤泥而不染,哎呀,夸得他都不好意思了。

  自己没有名留青史的能力,老友有呀,这就是多交朋友的好处!

  “快,帮我收拾行囊,我要去湖北寻东壁!”

  吴明卿孙子目瞪口呆的望着归乡后郁郁寡欢度日的老爹一个鲤鱼打挺起身,两条老腿健步如飞的走出房门。

  突然就觉得,老父亲这身子骨还能再扛二十年.....

  严嵩差点一口血喷出来,凭啥说他是奸臣,他为大明流过汗,滴过血,再忠心不过了!

  李时珍一个地位低下的大夫而已,竟敢写诗污蔑他!

  严嵩震怒,当即想派门下党人去搞李时珍,然而李时珍又不在朝为官,想干这事有点难度。

  而且严嵩在朝野中的威望大不如从前,上回朱厚熜向天祭表失败,把锅盖在了严嵩的头上,逐渐冷落他,如今天幕最新一期播放,旁人都担心朱厚熜会降罪严嵩,躲他都来不及,哪里还会为他办事?

  大半官员向徐阶与其弟子张居正靠拢。

  “.....”

  天底下,不知有多少人被李时珍这一首立志诗激出了抗争的勇气。

  刑部主事之女谈允贤揪紧衣摆,喃喃自语:“是啊,身如逆流,可思想是我自己的,我想学医,就算嫁人也不想被困在丈夫的后院里。”

  既然父母说她年岁大了,要讲究男女大防,给外人看病不现实,别人也不会找上门来求医。

  那她大不了就专为女客治病!

  病人因她病情得到缓解,一定会渐渐放下偏见。

  年老的孙思邈得到李治批准,准备举办全国中医交流活动,正在孟诜等人的帮助下完善活动章程,看着天幕,他悠悠感叹:

  “有些人啊,注定是要做医者的,当官就一定好吗?追名逐利不如从心中所愿。”

  君不见多少人一辈子也做不上官,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多少人考得倾家荡产,考得头发白了也没能考上。

  孙思邈虽然不知后世明朝的科举制度是怎样的,但见画面中有不少老秀才在看榜,猜想明朝中举的难度或许比唐朝还大。

  “好在这位李大夫没有枉顾孩子的心意。”

  “科举制,”嬴政微微眯眼,“这是后世的选官制度?通过考试来选拔文官?”

  秦朝选拔官员的制度主要为三种制度,军功授爵制、保举制与征召制。统一六国以前,平民地位上升的途径主要是二十等军功授爵制,通过杀敌的人头数获爵位。

  其实春秋与战国前期,活跃在战场上的只有“士”,也就是所谓的贵族才能上战场,封君和大夫们有自己豢养的武士,若国与国之间发生战争,王会召集各家封君和大夫的武士组建成军队保护国家。平民与奴隶并无资格参战,随军也主要是负责后勤工作,例如扛行李、喂马、伙食等。

  直到秦国出现了征兵制,其他诸侯纷纷效仿。

  秦国地处西陲,位置偏僻,不如齐国富裕,不如楚国资源丰富,不如韩国技术先进。

  秦人穷困,骨子里却存在一股异于常人的血性。

  商鞅正是发现了秦国人民身上的这种血性,为秦人量身打造了一条通往上层的道路。

  长期抗击西戎入侵,培养出来的执拗勇武,一旦将这种勇武对准外敌,便会化为无往不利的锐器。

  事实证明,商鞅是对的,秦国子民在军功授爵的刺激下一往无前,短短十年横扫六国!

  可是问题又来了。

  秦朝建立,结束了以战养战的方式,没了那么多仗要打,军功授爵制便不再如以往般重要,保举制与征召制变成朝廷选拔人才的主流方式。

  保举制从战国的客卿制度发展而来,秦朝在职官员有权向朝廷推荐人才,保举官员的地位越高,被推荐的人才就越受看重,若是被推荐人犯罪,保举人需承担连带责任。

  最后的征召制则为地方负责,地方自行推荐有名望的人才至中央,中央经过评估后再授予这些人才官职。

  两种方式都有不小弊端。

  保举制的被推荐者很大可能会成为保举人的党羽。征召制下的地方人才需要讨好当地父母官,才能求得推荐名额。

  如视频里的明朝一般,从地方郡县到中央一级一级考试,糊名揭榜.....

  前所未有。

  嬴政面露沉思,若想在秦朝实施这种公平的考试制度....

  “父皇不可。”扶苏急忙道。

  他近来观天幕授课,开阔了眼界,明白了以往嬴政为何总对他性格里的软弱因子不满。

  改革要斗争,会流血。

  如陈胜吴广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如汉朝的张角太平教起义,如明朝张居正逆流而上,粉身碎骨。

  从诸侯国转向更成熟的封建王朝,秦朝的内部并非铁板一块,还有很多人想回到从前的治国方式。

  他性格里的“仁弱”不是他们希望看见的。

  以秦始皇称帝的威望,当然能够推行天幕上的科举考试,但代价是他与支持他的旧贵族分裂,他们会从支持秦始皇,到反过来成为他的敌人,反对他,污蔑他。

  扶苏不想父皇的名声遭玷污。

  他长吐一口气,抬起头,凝望着嬴政道:

  “父皇若真的想推行科举。”

  “我来。”

  以身入局,胜天半子。

  “请父皇令赵府令(赵高)协助我办此事。”

  “你.....”

  嬴政用一种奇妙的眼神看扶苏。

  扶苏抿唇,回以坚定目光,父皇总是孩视于他,认为他不成熟,殊不知有一天他也会说这种话吧.....

  他会成长,甚至将来有一日,威胁父皇。

  四目相对,嬴政突然发现扶苏生的唇薄,平直时抿出几分孤冷。

  意外的,有两分像他。

  旒冕折射出鱼鳞似的碎光。

  他回答:“好。”

  安静的大殿外传来轻柔的女音。

  【李言被李时珍的坚定所打动,答应了儿子的请求。

  经过刻苦的学习和实践,李时珍医术飞快见涨,因妙手回春治好了楚王之子的异食癖而名声大振。

  三年后,他经楚王举荐上京担任了太医院判,期间与诸多名家医者交流,饱览医学典籍,见到许多平日里难以见到的珍贵药物标本,极大地开阔了眼界。

  与此同时,李时珍发现古往今来的本草书中存在着诸多谬误,于是生出想要亲自撰写一部本草书籍的念头。

  一年后,他辞官返乡,在家乡以自己的号创立了东壁堂,为贫苦百姓们看病。

  从嘉靖三十一年开始,他踏遍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民间处方,虚心好学,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历经二十七个寒暑,三易其稿,终于在万历十八年完成了东方药学巨典——

  《本草纲目》。】

  穿风霜雨雪,历寒来暑往。

  从挺直的背脊到佝偻的身形,画面中老者的白发显示着他为考证本草,踏遍万水千山的执着。

  嘉靖年间,明朝的百官们懵住了,啥?李时珍在朝廷做过官?

  太医院的郭院使站在大殿上,他是太医院的最高领导人,虽然为微不足道的医官,但属于正五品,有资格上朝议事。

  原本如隐形人一般站在角落里吃瓜,乐呵呵听徐阶的党羽弹劾严嵩,这时感到百官们投来的视线,郭院使脑门直冒冷汗。

  “郭院使,确有此事啊?”

  “这.....这....好像确有这么一人。”

  郭院使

  使劲回忆,想起了之前在太医院里宛如隐形人的李时珍,对方医术很好,但不懂得向上经营,后来被他安排去做了管理医学典籍的闲差。

  不过他可没陷害他离开太医院!是李时珍自己想走的!

  说起来他让李时珍随意出入医库,指不准还给对方的医典做了贡献呢!

  张居正递给徐阶一个眼神,徐阶了然,随即上前一步,抬头去看帝座上的一人:“陛下,臣提议将李太医从湖北接来,如此出色的人才朝廷应该重用才是。”

  “陛下以为如何?”

  “哦。”懒散的语气,朱厚熜不感兴趣。

  “以及李太医上榜,他的试炼资格.....”

  试炼!仙家奖励!

  装神像的朱厚熜闻言终于来了精神,颔首不止,然后说出了这阵子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依徐相所言!”

  似觉得不够重视,又补充了一句:“快马加鞭,速速将人迎来!”

  【《本草纲目》长达192万字,是当时医药领域最具系统性、完整性和科学性的一部医学著作,对中国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被称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全书分为几个主要部分:一卷和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bl/31_b/bjYqL.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系统 基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