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红楼]皇子宠妻指南_千山不关【完结+番外】(309)

  雪雁给黛玉化妆,胤祚的眉则交给朱莺,他还笑道:“昨儿我不仅画眉,还上了妆,可排气了呢,绝对给你涨面子!”

  黛玉恨不得捂脸。

  一时二人化好了妆,黛玉一瞧胤祚,其实和平日并无太大不同,他眉毛本就浓黑英挺,眉形也是极好看的,昨日上妆时已经将细碎的眉毛剃去,显得更精致一些,今日朱莺却几乎没有下手余地,只是在眉尾稍稍描了描罢了。

  胤祚瞧黛玉却大为不同,她乃汉人出身,抬旗不过是这几年的事罢了,素日更偏爱汉家的衣裙发型,自是仙气袅娜,如今却穿上福晋朝服,梳了精致的小两把头,又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风情。

  他笑道:“好看。”

  黛玉红着脸道:“我们走吧,别叫太后、皇上和德妃娘娘等着。”

  胤祚纠正她:“如今你该随我,称呼玛嬷、汗阿玛和额娘。”

  黛玉:“……”

  黛玉张张嘴,细声道:“知道了。”

  “走吧!”胤祚拉着黛玉的手往外走,黛玉轻轻甩了甩,“叫人瞧见不好。”

  “谁瞧见了?”胤祚目光扫向旁边的宫人侍女,众人立马低下头假装没看见。

  胤祚:“瞧!”

  黛玉:“……”

  胤祚笑道:“在咱们宫里没事,出去我就松开。”

  黛玉这才不说话了。

  二人先去给太后请安,太后见到黛玉便是一愣,面色有些不好看。

  先帝在时冷落后宫,独宠皇贵妃董鄂氏,太后也因此备受冷淡,皇后尊严饱受践踏,她最厌恶的便是董鄂氏,如今见黛玉和董鄂氏一般弱柳扶风,心里便升起几分不喜。

  胤祚上前两步抱着太后的胳膊笑道:“孙儿如今有了福晋,正好叫她时常来陪玛嬷说话,免得长日无事,玛嬷觉得无趣。”

  太后被他逗笑了:“我是个老婆子了,她小姑娘家家的陪我做什么,再说她又不会说蒙语。”

  胤祚假作不满:“玛嬷一点都不老!您最有智慧了,福晋能在您身边是她的福气,而且福晋自打指婚后就在学蒙语,如今也能简单说话儿了呢。”

  “果真?”老太后惊讶地看向黛玉。

  宫里人大多说汉语和满语,唯有老太后是蒙古人,年纪又大了,不大会汉语和满语,宫里能和她说上话的嫔妃也没几个。黛玉本不必学蒙语,却特意学了,显然是为了太后,太后对她的印象登时就不同了。

  她跟黛玉说了几句话,黛玉果真用蒙语对答如流。

  黛玉向来极聪慧的,她若想讨人喜欢,极少有不成的,太后和黛玉说了几句话,便发觉这姑娘瞧着柔柔弱弱,其实性子颇有些爽利之处,又招人喜欢,和董鄂氏大为不同。加上胤祚是除了五阿哥之外太后最喜欢的孙儿,他的福晋总是不同的,太后越看黛玉便越喜欢,二人说着话,竟是把胤祚都忘了。

  直到太后身边的嬷嬷提醒时辰,太后才恍然道:“我竟忘了,你们还得去给皇帝和德妃请安,如此你们便去吧,别耽搁了吉时才好。”

  黛玉笑道:“改明儿孙媳再来找玛嬷说话。”

  太后笑着拍了拍她的手,招呼管事嬷嬷兰嬷嬷:“把哀家给六福晋准备的见面礼拿来。”

  见面礼是早就准备好的,是一套珍珠头面,那珍珠圆润硕大,光泽极佳,头面做工也极为精致,一瞧便知是好东西。

  黛玉也不推辞,谢恩后便收下了,干脆的样子叫太后又喜欢了几分。

  胤祚和黛玉告退,出了宁寿宫胤祚才凑到黛玉耳边低声道:“方才我瞧着,兰嬷嬷悄悄叫小宫女换了个匣子过来。”

  装见面礼的匣子一直由小宫女捧着,大约兰嬷嬷瞧着情况和想象中不一样,故而特意叫人换了过来。胤祚注意到太后瞧见里面的珍珠头面也愣了一下,显然事先并不知情,不过反应过来后很高兴就是了。

  黛玉奇道:“为何?”

  胤祚看着她笑道:“自然是因为我家福晋格外招人可人,玛嬷喜欢你呗。”

  黛玉嗔了他一眼:“哪是我的缘故?是你叫我学蒙语的。”

  “那也需得你聪明,能学会才是。再说玛嬷喜欢你也不单单为着这个。”

  ……

  二人说着话到了乾清宫,康熙就比太后威严多了,略说了几句话就罢了。

  德妃则极为热情,一见黛玉便拉住她的手:“早就觉着和你投缘,只是不方便时常见面,如今可好了,日后可要常来额娘这里,咱们娘俩说说话。”

  黛玉自是应了,又说了会儿话,陪德妃用了午膳,二人这才回了宫。

  这时候大婚礼节才算差不多了,只待过几日归宁即可。

  胤祚笑道:“昨日累了,今儿又起了个大早,我困得厉害,不若歇个午觉吧。”

  黛玉听他说什么“昨日累了”,脸便胀红一片,气结道:“你嘴上何时能有个把门的?”

  胤祚无辜:“我怎么了,昨日忙了一天婚礼,可不是累了吗?”

  黛玉:“……”

  胤祚嘿嘿一笑:“逗你玩儿,是我的错,日后定注意着些,走吧走吧,咱们歇午觉去,我眼睛都快睁不开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bl/b/bjLMv.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红楼 清穿 千山不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