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分了家,二房的家事,就归了邢氏管。可邢氏管家,是只进不出,全往自己手里抓的那种,弄得赵姨娘天天跟斗鸡似的要战上几个回和。
贾政烦不胜烦,以前年节同僚互相送礼,凤姐都安排的妥妥的,可到了邢氏这里,竟是没办法跟着人家送来的持平。时间一长,贾政这个不通俗物的,也觉得打脸。
最后无法,贾政只得让贾珠通知凤姐来操持他衙门里的走礼情况。但凤姐又不是做慈善的,怎么可能愿意天天这么白掏。
要知道,那可真的是白掏。送出去的礼,是从凤姐这边出去的。但人家的回礼,往往是送到贾政邢夫人那里。
一次,两次还好,多了,谁当这冤大头。
所以说,这两家那是一脑门子的官司。
至于宝玉那里,非长非幼,又自小不在贾政面前长大,还真的没有让贾政想起来。但是贾政没想去来,并不代表邢氏没有想起来。
可在第一次的时候,明显比凤姐更聪慧,看得更远的黛玉就将元春抬了出来。黛玉口齿伶俐,弄得邢氏真真是哑口无言。再加上,黛玉有次进宫后,在聊天的时候,便将此事说了出来,元春为了膈应邢氏,还特特派人出宫来,说了一通邢氏。
那以后,邢氏就再也不愿意去找宝黛二人的麻烦了。
元春上次送她的儿子,她还消化不了呢。再要是又弄出什么妖蛾子,她还真的有些抗不住。
男人靠不住,又没个儿子。邢氏只得在贾环成亲,生下长子后,将孩子抱到了身边教养。这一点,就算是赵姨娘和贾环夫妻有什么想法,也没有办法。毕竟祖母教养孙子,也不是什么大事。
贾政就想到自家母亲也是如此将孙子辈的放在自己院中养大,这时继妻如此,也是正常。
而亲手养大的孙子,确实让邢氏在贾政去后,得到了妥善的照顾。
所以,多年来,贾珠一家瞎忙,贾政一家闹腾,宝玉一家消停,便成了京城中难得的一景。
而看热闹的唐朝,一边看着红楼歪到了天边,一边嫌弃着她们家越老越傻的男人,不过出去转圈的那么点功夫,又被那几个小孙子骗了私房钱。
真是傻透气了。
不过,这鸡飞狗跳的生活。
家长里短,众生百态。
唐朝却是怎么也看不厌!
看不厌的男人,过不厌的生活。
第126章 元迎探惜
元 春
十几岁不甘不愿的被迫进宫,到现在几十岁。除了身份变了,年纪长了,竟然已经没有什么让她再感觉到心绪波动的了。
她是先荣国公的嫡长孙,荣国公府的嫡长女,噢,忘记说了,她其实只是荣国公嫡次子,工部五品官的长女
进宫时,托长房伯母的疼惜,以女官的身份入主未来太后的宫里。与太后朝夕相处,度过宫中最黑暗的七八年。
进宫的第一年,她带着小丫头,虽然有着张嫔怜惜,但是宫里的人又怎么可能是那么好相处的。
大年三十,张嫔自己都是坐在冷板凳上,看着甄妃与皇帝秀恩爱。她随侍一旁,能想到的却是唐朝的那句‘秀恩爱,死的快’。
可惜,这一年,她没有看见。
宫宴结束,陪着张嫔与越王遥遥相望了一刻钟后,衣着单薄的元春才扶着张嫔回到了宫殿里。
此时以过子夜,正是大年初一了。可惜竟是连一碗长寿命都吃不上。
进宫第二年,仍是如此。
第三,第四年,第五年,终于,她熬出头了。
越王登基了,张嫔成了圣母皇太后。而她,这个皇太后身边的贴身女官,也可以提升地位,也许,能够出宫跟家人团聚了。
甄氏,这个年年岁岁都要和太上皇秀恩爱的女人,竟然不过几句笑言,便将她这一生都困在了这血色染就的皇城之内。
今后,再无离开的可能性了。
她是个实际的人,也是个现实的人。荣国府早就几度分家了,当成了皇妃,能够省亲时,她第一个想法,竟然是苦笑。
笑她这一回,可是要丢人了。
她没有想到,当年那个家生子,那个让她感觉到深深亲近感的女人,不但带大了她的弟弟,保护了她母亲留给她的私产,竟然还全了她一份体面。
虽然省亲的园子建在外城,可她毕竟让她回了一次家。
又是一个新起点的第三年,她满心期待的等待第三次省亲的到来,可惜那个膈应了她十年多的甄氏,竟然是临死也要膈应她一回。
她好好的省亲,就这样没了。而以后竟然也再也没有过。
心里不难过,怎么可能呢。
十月怀胎,她终于在三十岁之前生下了她的第一个孩子,也是唯一的孩子。
那是一个男孩,那是寄托了很多人希望的男孩。
因着这个男孩,她在孩子七岁的时候,被封为继后。然后又过了十年,在孩子十七岁的时候,娶了礼部尚书李漱的幼女为妻。
又过了几年,她渐渐地老去,皇帝也老了,人也变得爱猜忌了。而一直庇护着她们的太后也去了。
这个皇宫,变得就和当年太上皇末年的皇宫一样了。到处都是猜忌,到处都是寒冰陷阱。
‘趁他病,要他命’。
元春的双手在这皇宫中从来都不是干净的,从第一年进宫的时候,从她亲手将在她床铺上放符纸的宫女吊死在房梁上时,她就已经不是娇养在荣庆堂的贾家大姑娘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外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