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长松马上禀告康熙,此次出海贸易,不计带回的各样货物和宝贝,只贸易得来的钱财盈利便足有三百万两,远超索额图之前承诺的一百万两收入。
“纳兰大人请放心,在各地建造学堂的钱是足足够用了,就看纳兰大人这计划做得是否完备了。这些钱可都是太子爷辛苦赚来的血汗钱,只为让我大清孩子们多受些教育,可别叫旁人从中贪墨了才好。”方长松见纳兰明珠面露慌乱之色,故意说了风凉话。
三、三百万两?天呐!就那么点茶叶和瓷器会这么值钱?
纳兰明珠哪里想到他们居然真的会赚这么多钱回来,建学堂的事儿他根本没放在心上,只叫儿子草草做个计划就罢了。
那计划用来敷衍还可以,在这种时候万万不能拿出来的。因为对比起太子爷的成就,他的计划完全没眼看了,定然会被骂得狗血喷头。
“还有些不足之处,臣还在完善。”
“这一年半过去了,纳兰大人不会是连个计划都没做出来吧?”朝堂中有名的中立派礼部尚书朱善,忍不住在这时候开口讥讽了一句纳兰明珠。
纳兰明珠只得命人将计划呈上。
康熙览阅之后,冷笑数声,啪的一下就把折子丢在桌上。
“朕看忤逆君命、挑衅君王权威之人是你!”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上午看神舟十三号着陆,知道了好多知识,好棒,太厉害啦
第39章
纳兰明珠慌乱跪地请罪, “这只是初定计划,臣深知有许多不完善之处,近日正打算补足。因忙着安排皇上南巡以及纂修《大清会典》的事宜,还未得空完善他。臣该死, 请皇上责罚。”
嘴上说赔罪道歉, 却还是在找借口开脱。
“既然精力不济, 忙不过来这么多事, 那以后别的事就不需爱卿操劳了, 把太子交代的这一件事做好。”
康熙话说得随和,却叫在场的众大臣们都心中惊骇。
皇上只让纳兰明珠专注于学堂之事,这无异于是撤了纳兰明珠位同宰相的大学士的实权啊。
还有, 皇上的话里特意提及“太子交代”,这就是在特意警告纳兰明珠以及在场的众大臣,在他心里太子依旧是太子,没人可以撼动。
众大臣们立刻见风使舵,不敢再有异议了,纷纷赞扬太子此番出国贸易,给大家经过带来很多不一样的东西。
这会儿众大臣们对于使团船只上带回来的东西了解还不够深刻, 只不过是在嘴上赞扬罢了, 并未走心。等到接下来几个月, 他们发现自己身边的生活所带来的新变化, 全都始源于太子这次出海贸易, 才越发由衷地从心里佩服起太子来。
先是农业,草莓、番茄、菜花、西葫芦等许多从新种类开始了进行了推广种植, 有一些草莓和番茄苗从船上搬下来的时候已经结果了。
这些果实原本在欧洲那边也多用于观赏,但太子表示这些都是十分美味且有益于身体的水果,他自己一直无所顾忌地在吃, 后来方长松受太子影响也开始尝试,带着使团的人都吃了,确实酸甜可口,非常美味儿。
所以这次下船之后,方长松就把新鲜采摘的果实全都献给了康熙。
康熙在尝过之后直叹味道不错,赏给了后宫妃子和几位他看重的大臣。
随后这些水果就在京城的贵族中流行起来,越来越多的农民意识到种植这类东西会更挣钱。
方长松在售卖一部分草莓苗的同时,也按照太子的要求,将另一部分草莓苗限量发给京郊贫困的农户们,派农业技术人员教他们种植技术,作为一项扶贫计划在实施。
其它品种的果蔬也用类似的方法进行推广。
船只运回来的新品种的奶牛、猪等,则由户部负责建造畜牧饲养区域,进行初代的繁殖,并在荷兰技术饲养人员的带领下,结合本土环境总结出新的饲养经验。
相关负责的官员,康熙都按照胤礽在信中的提议,通过考核选拔出一批懂得畜牧饲养基础知识的官员。同时让原本负责建马场的大阿哥总领此事,权当是给他的一次历练。
而后是化学的研究发展,胤礽在信中告诉康熙,除了天气原因,病虫害是导致粮食产量降低的罪魁祸首。他带回的那些化学仪器,邀请来的那些懂化学的人才,能够帮助大清制作出有助于提高农业产量的农药。喷洒它可以使果蔬粮食提高产量,让农民更加富裕,让大清的国库充盈,兵强马壮。
这样好的事情,康熙怎么能拒绝?立马让三阿哥负责此事。
再然后是工业,机械化的织布印染技术、风力锯木机、滑车、绞轳等等,让康熙大开眼界,同时也在康熙的心上重重一击,原来他统治的大清跟欧罗巴洲比已经落后了这么多。
那一大木箱子的信,康熙在按照日期顺序看,前面百余封信都是在航海的途中,内容还好,等胤礽到了荷兰后,不过十几封信,已经让康熙心中产生了许多震撼。
康熙亲自到了大直沽的渡口,观察荷兰等国的船只与本国船只的差距。
荷兰国的船不仅造得更大、更结实、更气派,还配有起重机。在运输大型沉重货物时,人家完全不需要人力,而他们大清却还在依旧使用古老的笨拙的人工搬运方式。
之后,又见识了各国火炮和枪支的威力,让康熙更加感到震撼,以至良久说不出话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清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