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他自己都没有听说过此人,胤祉一直在深宫,如何知晓?
所以,真的有仙人庇佑大清吧?
康熙背上起了一层
汗毛,看来若这些都得以验证,他得问清楚胤祉,再供奉起来。
康熙心里有谱之后,在脑中琢磨了下人选,立刻召来议政大臣们和工部户部的尚书、侍郎等人,将这些文书给众人传阅。
当然,他不会说这些是出自胤祉之手,只说是民间奇人异士敬献。
结果大臣们一个个看得激动无比,比康熙激动多了,“天佑大清、天眷吾皇啊!”
明珠第一个这么喊,其他人也跟着喊‘天佑大清、天眷吾皇’。
康熙心里暗暗开心,可不是么,胤祉就是上天给他最好的眷顾了。
所有人都通读之后,康熙便开始派发任务了,令他没想到的是,除了工部的人,其他大臣居然也主动揽差事上身。
同时这么多人主动揽差事,可真是康熙即位以来的第一次,堪称奇景了。
这也间接说明了,这些资料确实获得了这些知识渊博、眼界长远之辈的肯定。
各项事宜很快安排下去,唯有制造肥料一事,无人肯沾。
那肥料文书上,通篇‘粪’‘尿’‘泥’等物,实在叫斯文人多看一眼都嫌脏。
康熙:“……”
或许,是时候专门培养一批专事农事的农官了。
最终,康熙还是把这项工作和寻找李英贵的差事给了户部左侍郎,对方只能捏着鼻子领旨。
字面意义上的捏着鼻子。
安排好这些事,又商讨起近日来其他家国大事,这日康熙直到傍晚才去了慈宁宫给太皇太后请安。
而这个时候,胤祉睡了一个白天,也是才醒来。
康熙顿时就有些心疼,请了安就把他叫去一旁,问他仙人之事。
胤祉听了心虚,‘仙人只愿汗阿玛造福百姓,无需供奉。’
康熙:“当真?”
胤祉:‘你怀疑仙人?’
康熙:“……”不敢,不敢。
第75章
胤祉献策之后,就没打算再管了,就算他懂得那么多超前的知识,毕竟不精深嘛。
他从来没小瞧任何一个朝代的能人异士,所以专业的事情还是交给专业的人才去钻研吧,他提供个原理就罢了。
目前他最重要的事情,还是为去草原做准备。首先,就得精练自己的骑射之术。
今年年初他和胤禛就开始学骑马了,射箭的准度也提高了很多。
emmmm……就是为了照顾四弟的面子,他目前也‘只能’拉开三力的弓,四弟是二力。
但胤祉没想到,问题很快就来了。
工部的人在砖窑试验水泥烧制之法,却屡屡在成品后,搅拌成‘混凝土’时失败,便问了康熙献策之人在何处,能不能再给出出主意?
康熙自然没法把胤祉拉出来,太过天才的孩童,他真的很怕他被世人知晓后,英年早夭。
就算不迷信,身为皇子,有此种本事,也会造成朝中局势的改变。
于是康熙只好说那世外高人不愿出世,让他们把问题写下来,他会代为转交,至于回不回答(得出来),就看高人的心情了。
胤·世外高人·祉拿到信件后:“……”
很好,马甲又多了一个。
这位工部官员很是负责,记录做得十分详尽,胤祉很快看出问题,那就是砖窑的温度烧得还不够高,而不是混合成混凝土时的问题。
他很快回信说明问题。
这时候没有那种温度计,至于如何制作出能烧出更高温度的砖窑和如何烧至如此(约1350~1450度)高温,只能让匠人一遍遍慢慢试验,以后都根据经验来了。
不止水泥和混凝土,很快别的地方也不断有人来信询问,胤祉全部都尽可能去帮忙想办法和回答,他和系统都要忙坏了。
甚至还有人会问些学术上不解的问题,胤祉看到会的,也顺手答了,不会的就忽略。
结果就是,他没时间练习骑射了QAQ……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世外高人’在办差的官员心目中,地位越来越高了。
他们都在信中称他为‘老师’,其中还有平日里给胤祉上过课的真老师。
那些人对他越来越好奇,总是在信中问他的字、号、师从何人等问题。
这类问题胤祉全部忽略,那些人就跑去问康熙,康熙被问得多了,有一次不小心脱口而出:
“便是涧中鱼先生……的师父。”
他说到一半忽然拐了个弯,主要是忽然想起胤祉‘涧中鱼’的身份,在书局还是有不少人知道的,怕他暴露。
胤祉:“……”
汗阿玛是不是有什么披马甲的癖好?不但自己披,还给儿子披。
只是总体来说,科研的进度注定都是要反复失败的、缓慢的,他不急,康熙倒是比较急。
五月底,番薯和玉米被带到了御前,然后在皇庄试种。
同时,也在南方各种土质上试种。
李英贵也找到了。
六月,御驾原本月初就要启程了,但有了早熟稻这件事,康熙愣是等到了六月中旬,早熟稻果然批量成熟、品质不错后,他才宣布了两日后启程。
这两日,他便安排了人全部留种,带着大部分种子往江南地区去给李英贵试种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bl/b/bjNvx.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清穿 无cp 某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