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瑶不开心道:“额娘不帮女儿,女儿只有自己想办法。”
“你以为福晋真为你好?你上她的当了,拿身子作筏子只会让王爷对你更失望。”
‘李氏’的话景瑶不以为然,“不关额涅的事,是我自己这么做的,阿玛会原谅我的。”
‘李氏’不再说话,直接离开了。
这之后,胤禛又忙开了,景瑶的事情被他抛到了脑后。
外藩和外国使臣还在京中,原本他们过来多少也是想试探大清的底了,还安排了比试。
却没有想到弘星举鼎震慑住了他们,所以比试也没有安排上。
可是来都来了,怎么也要再比一场吧,不然回去怎么交代。
所以骑射武术摔跤蹴鞠还要比一场。
这么多个国家,场地不是问题,只是安排哪些人哪些队伍,朝堂上争论纷纷。
和举千斤鼎不同,骑射武术蹴鞠这些项目,会的人简直不要太多,朝堂各派系自然希望安排上自己的人,或者举荐亲信。
有了举斤千鼎的升官好处,这会大家都争抢着名额。
胤禛考虑的更多一些,大清万寿确实显威了,也让各国看到了大清的盛世昌隆。
但国库消耗也大,更不说这些国家虽然送了贺礼,可康熙这边也要回礼。
胤禛连夜写了一份奏折,表示比赛场在游乐场举办,然后收门票,以充国库。
去年底收上来四千多万的税,如今才三月就只剩一半,胤禛能不担心吗。
就算他不管户部,都想操心大清的国库,管了户部,他责任更大了。
但是胤禛这份奏折在朝堂上却不讨好,被朝臣喷的体无完肤。
有的说他唯利是图、利欲熏心、为富不仁,陷大清于不仁不义的境地,在各国使臣面前败坏大清的名声。
胤禛也火了,人家就拿些土特产过来,大清这边为了彰显大国之威的仁德大度,就大方的赏赐这么多国家大量的瓷器、茶叶、丝绸、还有金银玉如意。
这些都不要钱吗。
大清即是大国,适当的赏赐可以,可也不能超过了别人的贺礼。
别人拿一倍礼来,你双倍甚至多倍回礼,大清国库就是再充足,也不是这样办事的。
这不是冤大头吗,慷国库之慨,可想到大清的百姓。
现在粮食产量提高了,解决了大清许多百姓的温饱饥饿问题,可还有大量的灾民百姓还在饿肚子。
再说,国库要是没钱拿什么发军饷发俸禄,赈济灾荒,修建河堤,蓄水坝造水库?
所以朝堂上,胤禛以一敌百,舌战群臣,问大臣们,往后救灾愿捐多少钱?
PS:一更到!
第245章 让十三戴罪立功
大清诺大的国家,几乎是年年都有灾情的,只是可大可小严不严重的问题。
而且如今大清准备给各国的回礼,都是上好的瓷器、茶叶、丝绸……
二十多个国家,给几车礼甚至十几车礼,这是一笔很大的支出。
胤禛原本也不计较这些,也不想扫了康熙万寿的兴致,但他想把比赛场地设在游乐场,收取观众席门票以充国库,却不仅遭到了朝臣反对,还被朝臣给喷了。
是可忍,孰不可忍,他不发威,他们都当他没脾气了。
一提钱,大臣们顾左右而言他。
“尔等说本王与民争利、唯利是图、利欲熏心、为富不仁。”
胤禛冷笑,“本王自四十四年以来共给国库捐了近五百万两赈灾,如果本王为富不仁,那众位大臣,家有良田千倾万倾,宅铺庄子无数,领着大清俸禄爱民如子的你们,为大清的灾民百姓捐了多少?”
朝臣们的脸憋成了猪肝色,酱紫色,也有人梗着脖子说胤禛胡说八道,他们哪里有良田千倾万倾,宅铺庄子无数,这是对他们最大的污蔑。
胤禛淡定道:“要查吗?”
这话一出,九成以上官员给吓的心惊肉跳。
朝廷官员真正两袖清风的又有几个,朝堂上这些位高权重的大臣们又有几个经的起查的。
便是清廉的户部尚书赵申乔都不敢吭声。
他是清廉了,但他的儿子却贪了。
也是被拿捏了把柄,所以赵申乔上回才提出立储之事,本来背后的人拿捏着他儿子,是想他捅胤禛一刀的。
赵申乔到底不敢真的得罪胤禛。
胤禛这个皇子王爷,不像别的皇子那样对名声有所顾忌的。
所以这些官员,就算他们经的起查,他们的家人族人也经不起查。
当下,富察马齐还有隆科多这些大臣出来打圆场,大家也顺着台阶下了,也没人敢再有异议。
康熙自然也不会反对,他也知道这次万寿开销不少,但他是帝王,唯一一次大办万寿宴,宴请四方四海诸国,不管是他的脸面,还是大清的脸面都绝不能丢的。
不过胤禛说的门票,康熙也觉得可行。
“这事就交给老四办吧,所有皇子宗亲朝臣全权配合。”
康熙这话一出,皇子朝臣们心里一沉,这是属意胤禛了?
让他们都配合胤禛。
不过这次胤禛没有再得罪人,他不可能一个人把所有的事情揽下来的。
而且大清与诸国的比赛大事,绝不能被破坏。
于是胤禛又做了一份的详细的计划,哪些皇子、宗亲、朝臣具体负责什么,负责哪一块。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空间文 清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