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讯兵本来是奉命来通知留守城中的老臣们,你们以后要换个皇帝效忠了。结果老臣们不仅没有换效忠对象的意思,还大有带着太子一起效忠这位太宗的想法。
传讯兵感到了头秃。
等他回到西北,也不知道会面对什么情况。
太子应该不会甘心接受这种局面吧?他都当了那么多年太子了,好不容易才登基的。
李世民没管他的纠结,继续处理政务。
传讯兵离开没过两天,叛军终于攻过来了。李世民摩拳擦掌等了他们许久,可算能亲自上战场松松筋骨了。
要不是还得留守长安城,他之前就带兵冲出去截杀叛军了。
历史上因为皇帝出逃,人心涣散,长安城几乎没怎么抵抗就陷落了。如今换成李世民亲自带兵守城,情况好上了不少。
虽然敌人足足有十数万,但李世民以少胜多的仗打得还少吗?
作为都城的长安城墙坚固,易守难攻。人心在我,又有离得近的军队听闻太宗显灵的消息赶来助阵,双方差距进一步缩小。
安禄山大军后知后觉地意识到情况不妙。
他们原以为潼关天险都拿下了,没有了屏障的长安城攻占起来岂不是更加容易?
没想到出了个作弊的。
李世民这家伙扮演起唐太宗来那是一点都没留手,为了保险起见,能用上的手段他全用上了。
守城时让乐人在附近演奏《秦王破阵乐》,给大家打一波鸡血。反攻时带着大家高声唱太宗写的《威凤赋》,鼓舞士气。
唐太宗所有能蹭的热度他全蹭了。
李世民:唐太宗本人看到了都要夸我真会压榨他的剩余价值,嘻嘻嘻。
原本大唐将士听个《秦王破阵乐》就够打鸡血的了,现在还有真太宗在旁边跟他们一起唱歌、一起并肩作战。
将士们:啊啊啊!杀!保护太宗陛下!
原本还有人对李世民的身份表示怀疑,几天下来真是心服口服,所有人都信了这就是太宗。
于是大唐士兵一天比一天热血,一天比一天能打。
反叛军:???
反叛军百思不得其解,守城战不是应该越打越颓靡吗?这群人被大军困在城里,就一点都不担心粮草耗尽?
大唐将士:呸!就你们这些家伙,都不够太宗打的,还想耗到我军粮草用光?做什么美梦呢!
大家坚信很快就能打退敌军了。
这个坚信在他们越打越嗨,导致敌军节节败退之后,更加地坚定起来。
果然跟着太宗不会输!
反叛军打不破这个可怕的良性循环,除非他们能精准搞死核心人物李世民。
然而李世民穿着铠甲身先士卒,混在将士们里头看着就像个能打的普通小将。在反叛军看来,他除了超级能打之外没什么特别的。
这样一个小将,敌人当然不会费尽心思弄死他。连派几个将领过去都被他一枪给刺死了之后,敌方就决定暂避锋芒,不和这人对上了。
这个错误的选择导致他们一直找不到军队的主心骨,哪怕成功诛杀了统帅也没让军队乱起来。
反叛军:过分了啊!
不是统帅的功劳,那他们到底为什么这么凶啊?
要不想法子砍了军旗试试?
行军打仗时军旗十分重要,毕竟那么多人呢,光听将领大喊也不现实。但是抬头看军旗,再根据旗帜的挥舞来判断下一步是进攻还是撤退,这就比较方便了。
古代很多战争打到一半某一方溃败都是因为军旗被砍了,士兵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又担心是不是将领被杀,自己没了主心骨,于是才四散奔逃。
长安守卫战时的大唐军旗可没那么好砍,有些军旗干脆就在城楼上挥舞呢,敌军又上不去。
但再难也得试试。
反叛军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拔了几个靠前的旗子,准备等着这一片的士兵溃散。
结果士兵看都不看,依然往前冲杀。
反叛军:不是,你们这群人能不能讲讲道理啊?
旗子都没了,你还冲杀什么!
周围士兵:傻缺,太宗就在前头奋勇杀敌呢,看不到旗子还看不到太宗吗?
是的,倒霉的反叛军极其不幸地砍掉了李世民这一块的军旗。
士兵们一看太宗还在,那有什么好怕的?没军旗就没军旗,继续跟着太宗冲鸭!
反叛军在军阵被打崩之前,心态先崩了。
打仗就讲究个气势,没气势的一方人数再多也得溃逃。反叛军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最终心灰意冷被打出了长安地界。
李世民立刻抓准机会大肆宣传:
“天命在我!天佑大唐!”
军民们高兴疯了:
“我们赢了!天佑大唐!!!”
长安城这边和叛军打得有来有回,不像历史上那么快就沦陷了。所以就给了远一些的军队充足的赶路时间,等到反叛军一撤,正好这些军队也抵达长安城和他们汇合。
李世民:我去,朕就是随口说说,结果好运真的站在朕这边。
李世民当机立断:
“集结军队,追击叛军!把叛军赶出关中!抢回潼关!”
叛军已经是丧家之犬,有这么多军队前来支援,正好可以一口气追过去,抢回失地。
只要潼关到手,长安城便再没有破城的危机,之后就能一步步收回其他失地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bl/b/bjOPP.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系统 无cp 无字惊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