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前,已命李斯等人改良秦朝律法。
另,着手改变利益分配体系,不再只以军功授爵为上升通道。
在构建文官体系时,不可选空谈者,需搞一批实干者上台。六国遗民、大秦现有的官吏,皆能被选入其中。
这就带一波话题放到招贤馆,涉及各类民生相关事宜。
也捎上了一道天文学题,试试看如今是否有人观察到岁差的存在。
诸子百家,各有所长。
或许不必等到几百年后,而在大秦就有人叩问苍穹。
有人能发现儒家经典《尚书·尧典》记载“日短星昴,以正仲冬”,与秦时观测到的冬至日星宿位置不同。
距离砍头城门故事放出六天了,不知有多少聪明人听懂深意及时赶来咸阳。
*
咸阳城外
张良头戴斗笠,站在树荫底下。远望城门,一时间不知该是进是退。
他在博浪沙刺杀嬴政失败,更被天降神迹砸懵了,怀疑起自己为故国复仇是不是一场荒唐笑话。
躲躲藏藏两三个月,心底一片茫然。
当听了文风古怪的项氏砍头公告,一个激灵反应过来了。
那不只是舆论宣传,而是嬴政的表态。
始皇帝不惧表露出从前受过委屈,改变了向来的强硬风格。
这说明秦风将变。从秦国到秦朝,天下一统后的治国方式不能与从前作为诸侯国时相同。公告说为天下计,那么大秦是要融合百家所长,兼顾六国不同民风而治国吗?
嬴政不再避讳说从前,是不是意味着一些潜规则式的“禁区”也能重新放开。像是不再提的《吕氏春秋》也能提了,一些被排除在大秦官员体系外的旧人也有上升机会了?
张良从一则砍头故事读出如此深意,马不停蹄赶到了咸阳。
进城前,又踌躇了。与别的六国遗民不同,他对嬴政搞过正面刺杀,还能获得重新选择的机会吗?
第42章
咸阳·招贤馆
嬴政微服出行,暗中视察选拔人才的情况。
早在发出砍头奇怪文风公告之前,已经对招贤馆进行了调试整改。
加强监管流程,例如确保登记选拔信息的官吏不会以貌取人,又如杜绝发生暗中构陷将自荐者拒之门外的可能性。
优化自荐流程。
定期举行畅谈会,不空谈,而由朝廷给出民生相关的各种议题。
官吏需将辩论内容记录在册,这也是考察自荐者的依据之一。
若不善言辞,而只善书写,提供竹简与笔墨供人当场直抒胸臆。
今天议题是“如何更好发展农业”。
嬴政选择站在角落观察,而室内一点也不冷清。
参与辩论的二十六人从内到外围成两圈,秩序井然地席地而坐。以身高排序,确保了视野不受阻。
靠着三面墙的位置,预留好了站立观众位置。今天没有发言意愿,或者不好意思讲话,也能做一个好听众。
主持官:“闲话不叙,进入今日畅谈。今日以「农事发展」为题,愿诸位畅所欲言。”
简单介绍规则:
畅谈会分三轮进行。第一轮依照座次序列发言;第二轮举牌补充发言;第三轮举牌提问,举牌回答。
最后离开前勿忘找书吏,核对竹简所记的今日各自发言内容,如有需要可补充。
凡是进入畅谈会的发言者都已经经过两轮考核挑选。哪怕本次来咸阳自荐失败了,但也能获得一笔车马费作为补偿。
天下攘攘皆为利来。
这一批赶来招贤馆的人与以往相似又不同。一来受到天命在秦的影响,二来听了砍头公告后闻风而动,是判断出朝廷有新的人才政策。
来到咸阳,发现气象果然不同。本来的咸阳城似巍峨高山,现在多了一种潺潺河流带来活力感。比起往年的肃穆,更添生机勃发。
“有请第一位发言。”
主持官的话音一落,畅谈会正式开始。
不多时,轮到了排在前位的赢乘雷与赢云旗。
今日参会者中,两人看起来最年轻。侃侃而谈,毫无拘束之态。
嬴云旗:“论及农事,不知诸位是否感到遗憾?书海浩渺,竟少有相关专著。就鄙人所知,《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辨土》、《审时》四篇,是现今少有的专论农事之作。”
接下去,论及四篇所涵盖的内容与思想。
他书中的农业政策谈起,再谈耕地播种、改良土壤、时令农作规则,以及农业管理模式等方面。
众人为畅谈农事发展而来,岂会不知农书的重要性。
往最实际的方向说,一本好的农书能给官员带去参考知识,助其管理当地农作。
书中所言不一定全部合适实际种田情况,但能够开拓视野,比如怎么沃土、怎么浇灌、怎么选种等等。这些讯息,甲地知而乙地不知,需要通过农书传播推广。
赢云旗接着发言,聊起读《上农》四篇后的疑惑与不解。
大秦幅员辽阔,必不是四篇文章就能记录全境农业知识。她与兄长今天就是来抛砖引玉,让所有参与者能放开了胆子直抒胸臆。
当下,效果很好。
与会者听到有人先提出了吕不韦主编的著作,也都没了顾虑,更加敢于无话不说了。
讨论会的气氛愈加热烈。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bl/b/bjPj4.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系统 山海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