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闻言心里一痛:她金尊玉贵不食人间烟火的孙儿也渐渐长大了,再不是往日一团孩子气万事不过心的淘气小哥儿了。
世道多艰,一想到宝玉日后走出去便少不得要面对这些情境,她不知是该高兴还是难过。
贾母将银票推回去,说:“既是亲戚家的哥儿发话,我怎会不答应?这银票给你林大哥哥退回去罢,咱们府上一向待下宽和,本就有这个传统。只往日她们不愿出去,一心要靠着我们府上过活,咱们倒也不好撵她们,如今晴雯有这个机缘也是她的造化。”
就像宝玉所说,晴雯不能进府便只有一个配人的下场。她颜色又好性情又爽利,加上刺绣的本事,自己原本打算将来给宝玉使唤的,若是随便配给下人糟践,自己的宝玉面上也不好看。
她唤来鸳鸯:“将晴雯的身契找出来给林府送去罢。”至于林隽怎么处理就不关她的事了。
宝玉见状一头扎到她怀里扭骨糖似的道谢:“祖母,您最好了。”
贾母乐呵呵的揉着他的背脊:“如你的愿了?这事便过去了,她以后是好是歹你不许再过问。”
宝玉忙不迭点头,保证道:“这遭过去再不烦搅您了。”
第102章 户籍
既然身契被送到林家,晴雯现在便不是贾府的丫头了。
林隽不准备把着她的身契不放,但要给晴雯脱籍又有一个问题,那便是晴雯根本没办法独立开户口,文朝虽有女户,却是无夫无子的寡妇才可开立。
而家奴没有独立户口,晴雯虽是半道买来,但她没有父母亲人,现在只得一个同是奴才的姑舅哥哥,若是脱去奴籍她既无户主又无资产,如何立户?
古代的户口不似现代那般作为证明身份使用,而是国家征税派役的依据,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意义。
文朝现在施行的是以职业编户,将人户分为军、民、匠、灶四大类,下面又分支为各小类,世袭不可变更。不似现代那般职业无高低,文朝的职业间是有歧视的,譬如此前的军户就不受欢迎。
现在还可以运行,但在林隽与文烁的推动下制造业正方兴未艾。城市人口生活水平提高后限制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户籍制度必然要做出改变,否则就会出现大量“诈伪户籍”,长此以往于社会治安不利。
如晴雯这般没有户口的奴婢,世代为奴,人身都不得自由如何为国家做贡献?现在正是迈入工业化时代的关键时期,技术型人才缺口大得很!俗话说一张卫生纸都有它的作用,何况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那晴雯该怎么办呢?
林隽猛然想到前世的集体户口,他孤儿出身,成年以前没有自己的户口本,户口便是登记在孤儿院的集体户口上呢。
集体户口便是将暂时不具备单独立户条件的居民暂时挂靠在一个集体户头上。既然女户不行,先搞个集体户口也可嘛。吴氏还算一个比较稳定的企业,将晴雯的户口挂在工坊下,日后她或是成亲或是户口制度有了新发展也说不一定呢?
目前就这样罢。
似晴雯这般因为各种原因流离无依的女性不少,若有一个新的出路,她们也不必为了寻找栖身之所而自买自身或是随便嫁人了。
林隽提笔刷刷刷写下一份奏折,详细分析了现行户籍制度的不足之处,中心思想就一个——求变。
且不提文烁看了折子是何想法,宝玉这边得了贾母的准信便又想去看晴雯,被李贵劝住:“爷,你去说得到几句话?横竖我一会儿回去与她带个话就好了。”
宝玉有些遗憾,他去晴雯家要避人耳目,到底不方便,若是被太太发现了更没有晴雯的好果子吃,只得作罢。
“那药可着人熬了送去了?”
“您放心,昨儿我娘亲自熬了看着晴姑娘喝下的。”李贵做事一向沉稳,答应他的不会敷衍了事。
宝玉心里咯噔一下,李贵母亲正是他的奶母李嬷嬷,往日在他屋里爱拿大,常管教他,“……妈妈没有说什么罢?”经历过吴兴家的告刁状和老婆子嚼舌根的事情后他现在一点都不想与中年妇女打交道了。
李贵挠头:“我娘什么都没说呢。”宝玉屋里的丫头李嬷嬷却是最厌袭人,对晴雯反应平平,这叫李贵百思不得其解,要说袭姑娘一等一的贤惠温柔,不知老娘怎的偏不喜欢她。
“那就好,那就好,多劳李嬷嬷了。”宝玉感动的说,没想到李嬷嬷私下竟是这般靠谱。
随后他打发走李贵回到内院,思量着之前林大哥没有看到晴雯的绣品,到底不踏实,他先找出几样来托林大哥给吴大哥送去看看才好。
他回房后翻箱倒柜的找晴雯的针线,袭人问:“你找那个做什么?往日她给老太太房里做的多,咱们这边倒没几样。”
宝玉嘚吧嘚吧将晴雯或可到吴氏绣坊做工的事说了,叹道:“还是林大哥有办法,我急成那样都想不出她日后该怎么办,幸好林大哥肯帮忙。”
“这主意是极好的,以晴雯的手艺说不得以后还能成为似惠娘那般的刺绣大家呢。”
袭人听得这个消息心里似是碾过一颗小石子,轻轻的硌了一下——不想晴雯却有这个脱奴从良的机缘。
“刺绣大家就是那么容易当上的?几十年来拢共才出一个惠娘,你也不看看惠娘的家世才艺,书画精通呢,那晴雯有什么?”哪个女子不会刺绣?偏就晴雯能成刺绣大师?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bl/b/bjPqI.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红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