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 升官发财在红楼_淘姜【完结+番外】(346)

  是以即便通海县令递话新任知府即将到来他也懒得出城迎接,只当不知道。

  “大人,知府大人到了。”底下心腹来报,“咱们还是不管?”

  魏先懒懒抬眼:“本官要管什么?”他还要去拍一个嫩小子的马屁不成。

  心腹心里叹气,大人也真是,如今木已成舟,咱们既不能改变现状就大气点,态度上要过得去嘛,咋还能甩脸子呢。

  “您不去,那边可要去了。”心腹努努嘴,示意再不抓紧刘通判就要趁机上位了。

  “大人过去露个脸也好。”

  心腹说得也对,魏先憋屈的起身。

  是以林隽到府衙就见到一个丧丧的同知和一位精明的通判。

  各自见礼认识后,通判好一通恭维林隽“年轻有为”,直说临安府日后必定“更进一步”。随即又对魏同知关切道:“大人这几日不舒服?看着脸色不太好啊。要我说咱们现在有了知府大人,魏大人也该松松手,将养好身体才行。”

  在坐的都是当官的人,谁还听不出个话里有话?

  又说人“面色不好”又说人“该松手”,仿佛魏大人是一个对林隽不满且把着职权不放的人。

  魏大人一张老脸气成了猪肝色:好你个刘亭!本官虽是有点这个意思、咳……但轮得到你唧唧歪歪么?

  他抬了抬眼皮子:“通判在旁的事情上还有限,就是看人脸色这一方面叫人拍马不及。”就显着你会看人脸色呗?奸佞小人!

  这下轮到刘通判脸色泛青了。

  林隽紧紧捏着茶杯忍笑,这样的机锋他能不吃不喝的在旁边看一天!

  魏同知和刘通判对视一眼,轻哼一声后厌恶的撇开头。

  魏同知:哈巴狗!

  刘通判:老不死!

  各自在心里把对方骂了个狗血淋头,两人才觉解气。随即刘通判将话头转向林隽:“大人一路过来可辛苦,我今儿才听说您在通海那边断了件汉倮纠纷,双方都信服得很。赶路途中也不忘为民作主,可见大人爱民如子。”

  他倒不是真对林隽信服,不过是打听着这位圣眷正隆特意交好罢了。刘通判自觉自己一向会做人,不像魏先,一把年纪了还爱甩脸子。是个美人还罢,谁乐意看老松树皮矫揉造作?

  这就不打啦?

  林隽没滋没味的啜了口茶,开启废话文学:“都是咱们为官的本分。”

  魏同知有些诧异:“汉倮纠纷?”

  “怎么,魏大人不知道?”刘通判眼里冒出兴奋的光,“通海县令不是早就将来龙去脉上报与您了么?”

  “早“字要画重点。

  刘通判美滋滋的踩了魏同知一脚。

  魏同知一噎,他能说自己心里有怨,知道林隽来了根本没兴趣仔细翻看通海县令的信函么?

  “这,本官这几日事多,还未来得及细看,大人可否详细讲讲此事?”魏先不理他,直直看向林隽,心里五味杂陈,你说你一表人才的怎能抢我的官位呢?

  唉。

  林隽笑眯眯的将事情道来,顺口说:“咱们这边两族人民误会颇多。”

  “谁说不是呢,”魏先叹了口气,老脸看着愈发愁苦了,道:“谁能想到夷倮性似诈而实愚,习虽悍而近葸1,反倒是劣衿地棍与江广游民性喜愚弄欺凌土人。”

  “近年汉民放债、讹诈之风渐起,此风不可不除,否则夷人不得安其耕凿矣。”

  林隽轻轻点头,赞同的说:“魏大人对罗罗一族的见解可谓一阵见血,显见大人日常对此关注颇多,可谓实心任事,真乃我辈楷模。”魏大人性子虽别扭了些,为官还是很有几分真心的嘛。

  现在的年轻人夸人这么直接的吗?魏先被比小他几轮的林隽一通赞扬,老脸上竟飘出一丝红晕:这、这,这小子也太实诚了些,他以后还怎么拿林隽当“政敌”?

  该说不愧是陛下跟前的宠臣么,确实有两把刷子呀。

  林隽不想魏同知脸皮这么薄,无语片刻假装没看到他红了脸。他能感觉到刘通判的虚浮以及魏同知对他的淡淡不喜。但上班嘛,无所谓喜不喜欢,他又不是来交朋友的。

  只要二人不在正事上与他下绊子就好了。

  第143章 开工

  正好谈到这里,林隽趁热打铁,对魏同知道:“诚如大人所言,此风再不整顿他日必成大患。我等身为朝廷命官,理当为民分忧。”

  魏大人捋须点头:“大人此言极是,此前柳大人亦对此忧虑不已,然即便严饬亦无法遏制夷汉冲突日益加剧。加之西南多山,便是加派人手巡查各处也有心无力。”身为临安同知,扶绥夷民也是他的工作,想到这个烂摊子魏同知脸皮又皱了几分。

  “难呐。”他叹着气,余光扫见林隽似有主意,便有些矜持的问:“大人可有何措施?”

  林隽轻轻点头:“咱们不必想着一口气吃成胖子,先从小事着手罢。”他将自己在路上的考量道来,“……大部分契书诈骗便是欺负倮民不通汉字,而写上两族文字就不一样了,不论如何总归倮族人看得懂上面的内容罢?如此想是能减少误会。”

  让倮民在清醒状态下签约还能接受,但在契约上登记两族文字……魏同知当即摇头:“不成,倮族文字如何能出现在官方文件上?不成体统!”

  林隽不意外魏同知的态度,他虽觉倮民被欺压可怜但本质上还未将人当作文朝真正的子民。毕竟这个时代没有‘民族大团结’的教育,少数民族始终是被打压、防范、治理的存在。林隽提出将夷民的文字写在正式文书上,从中隐隐透出的将汉夷放在同等的位置,叫他不自觉的透出防备。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bl/b/bjPqI.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红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