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点头:“这些朕知道。”
“其实上天有好生之德,不需要托梦也能窥到一二。比如这次,先刮风夜里才下霜。大旱和大涝更好防范——连着多日不下雨或阴雨不断。即使地震也有预警。比如地震前夕,天色异常,鸟不敢息在树上,牲口不敢进圈,端的怕砸死。”
刘彻看着他问:“你难得说这么多,是不是接下来还有大灾?”
卫长君头疼:“要是这样,以后我什么也不敢说。”
刘彻点头:“朕懂了。这天一时半会旱不了,也涝不了。看来只有地震。明日朕就吩咐下去,六百里加急,令天下各郡县留意今年天气,及时避灾。”
嘟嘟惊得跳出来,[他就不怕弄错?]
卫长君也想知道:“若是未来三年都没有地震,以后谁还听朝廷诏令?”
刘彻:“凭大公子叫乡民用麦秸盖红薯,长安周边的乡民也愿意再给你三次机会。”
“我?”卫长君指着自己。
刘彻点头。
先前他令少府派人通知乡民用麦秸盖红薯藤,乡民知道麦秸可以保暖,刘彻却怕乡民觉着他胡闹,置之不理,毕竟他以前没少胡闹,用的便是卫长君的名义。若非如此,乡民不可能在霜降下来之前都盖好了。
此次损失严重的反倒是土地多来不及盖的王侯将相和世家。
“以后想出击匈奴,征兵征粮,不会也用我的名义吧?”
刘彻摇头:“朕立威的时候,哪能用你的名义。”
“你算的真清楚!”卫长君瞪他。
刘彻喝一口水,笑眯眯说:“又不是外人。”
卫长君送他一记白眼:“长安市面上的粮价还稳吗?”
刘彻的手僵住——忘了!
“不会这么快吧?”
卫长君:“也不远了。乡民肯定不舍得卖粮,机灵的人这会子应该开始囤粮了。最多半个月就得涨一波。”
刘彻顺嘴问,他若是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做。
卫长君:“开仓放粮。”
刘彻断然拒绝:“不行!”
卫长君又送他一记白眼:“在各郡县设个粮店,乡民用身份凭证买粮。如今多少钱,你卖多少钱一斤,叫那些趁机屯粮想发国难财的人砸手里。”
刘彻算算时间,家家户户现在都有粮。朝廷至少还有一个月时间准备。
“明日连同天气情况一并发往各地,先安民心。”刘彻记下来,看了看手中水,“有吃的吗?”
最近忙,没空做。卫长君去厨房给他做两个鸡蛋饼。
殊不知他忙着打鸡蛋的时候,霍去病和阿奴悄悄进堂屋。刘彻见他俩鬼鬼祟祟的,颇为好笑:“去病,这是在你自个家。”
霍去病“嘘”一声。
刘彻压低嗓音,“你大舅又收拾你了?”
霍去病瞪眼,能不能盼他点好。
“那是什么事?”
霍去病:“我要告状。”
刘彻险些笑喷。霍去病又忍不住瞪眼。刘彻点头:“好。朕听着。告你大舅还是二舅?”
“亲舅舅我能告啊?”霍去病给他一个“我傻吗”的眼神。
那刘彻不懂了。
总不能是韩嫣和窦婴。
阿奴嫌霍去病磨叽:“公孙贺。”随后把昨天发生的事大概说一遍。
刘彻很是意外,跟陈掌一样感到意外:“公孙贺竟然才知道?”
两个小少年一起点头。
霍去病:“大舅说,以后公孙贺有求于他,他不理公孙贺。我没大舅那么有耐心。陛下,你把他贬为庶人,叫他回家种红薯吧。”
“孩子气了不是。”刘彻摇头,“公孙贺当差没错。以后犯了错,朕严惩便是。若为这点事就罢免他,你姨母难受,你祖母也会因此伤心。”看向阿奴,“朕一直觉着你是个稳重的,怎么也跟去病一样意气用事?”
阿奴:“稳重也得分什么事啊。公孙贺眼里没我家郎君。”
刘彻摸摸他的小脑袋,安慰他:“真无所顾忌,公孙贺今日就来了。”
第131章 糯米饭团
霍去病拉着他的手臂问:“帮不帮啊陛下?”
“敢叫你大舅听见吗?”刘彻笑问。
两个小的要是敢, 也不至于偷偷摸摸找他。
“陛下!”霍去病改撒娇,“陛下,天下最好的陛下, 您一句话的事。”
刘彻不客气地拨开他的小手,“朕滥用权力跟公孙贺有何区别?”
“那就是不帮了?”霍去病瞪着眼睛问。
这招对刘彻没用, “公孙贺生而不养,导致敬声给你大舅一巴掌,确实是他的错。可这是家事。朕管的是国事。”
“国事管得了,家事您管不了?”
刘彻顿时觉着这话耳熟, “朕乃一国之君,不是一家之主。要是刘家的事,朕管得了。”
“说这么多, 还是不舍得。”霍去病很生气, “不要以为我不知道, 陛下还是太子的时候,公孙贺就是你的人。你跟他比跟我大舅, 还有韩兄好多了。”
刘彻笑了:“懂得不少。长大了啊。”
“我十岁了!”霍去病大声提醒。
“去病,什么时候回来的?”
卫长君略带疑惑的声音传进来,霍去病慌忙捂嘴。
“去病?”
卫长君奇怪,难不成听错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 元月月半 基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