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了,这书刊印出来之后,我又不是白送给别人的。谁若是想要,都得掏钱来买。”
他那晋江子书局自开张之后,一直不温不火的。
别人提起这个书局,想到的必然是《倩女幽魂》、《黄九郎》与《云翠仙》这几部话剧同人小说。
其余的没说是四书五经了,便是文房四宝,少有人到他书局里买的。
这次他借着天子的名头,刊印前朝阳明先生的典籍,未尝没有替晋江书局正名并扩大规模的意思。
他得让天下人都知道,晋江书局不但卖话本小说,里面的四书五经也不比别家的差。
“若是别人来了,我不告诉他,于林兄面前却没什么好隐瞒的。”
傅玉衡提起锡壶,给两人都续了茶,“天子的意志,一直是朝中百官的风向标。
这一次我以天子的名义刊行此稿,日后国子监那边有了审查过的新书,要刊印的时候,少不得对要印书的人提上一嘴我那书局。”
后世的出版社若是看上了哪个作者的书,想要刊印出来售卖,都是出版社给作者钱。
如今这世道却不一样。
这年头能刊印自己书籍的,都是既有钱又有学问的。
这些人刊印的都是自己的诗集或者文集,演出来之后留赠亲友之用,市面上轻易买不着。
书局想靠卖书回本根本不可能,所以凡是想要印书的,都得自己掏钱来书局。
这倒像是后世发表论文了,不但没稿费,还得自己掏出版费。
第81章 收集癖的春天
当然了, 除此之外书局当然也有别的盈利途径。
其中盈利的大头,便是被大儒名师注解过的四书五经。
这个年代的人之所以读书难,读书贵, 其实并不是书籍难买,而是有名师注解过的书籍难买。
别说什么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且不说那等悟性超绝之辈,全天下能有几个。
只说你自己悟出来的东西,是不是朝廷科举要考的,才是最要紧的。
先秦时代,光是一部春秋就有好四个版本,除了母本《春秋》之外,还有《谷梁春秋》、《公羊春秋》、《左氏春秋》。
汉时的儒生, 为了争夺《春秋》的最终解释权, 差点没打出狗脑子。
可以想象一下, 如果一个人自幼就学《公羊春秋》,考试的时候才知道,朝廷如今推崇的是《左传》,公羊的学说早就是过去式了。
十年寒窗全都作废, 这得多崩溃?
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 在如今八股横行的年代, 这个道理也依然适用。
所以,那些考中进士的老儒们注解过的经典,才是最抢手,也最难买的。
而且死贵。
当年傅玉衡读书时为了省钱,都是靠在老师那里卖乖, 借老师的书来抄。
除了这个盈利大头之外, 各书局也都卖些文房四宝, 有些书局的花笺或墨制得特别好,许多文人都爱买去收藏。
因为这时候制花笺、制墨全靠人工,到底是积年的老师傅,才能靠手熟做出精品来。
而这样的老师傅,年纪必然都不小了,谁知道这样的好花笺、好墨还能再卖几年呢?
当然是趁如今有的卖,赶紧买些囤起来了。
当然也受限于此,这些好东西都不能量产,收益自然是比不上能批量印的典籍。
另外还有一样靠走量的生意,那就是话本小说。
话本又叫画本,分为绘本和纯文字两种。
但无论是哪一种,都被归为闲书一类,又不像晋江书局里卖的《倩女幽魂》等有话剧光环加持,自然卖不出高价。
一般的书局中,都会养着固定的写手或画手,一旦他们有了产出,书局便以相对合理的价格收购。
这时候都是买断制,书局收了书稿之后,无论是赚是赔,都和原作者再无关系。
晋江书局先后推出了大火的三部鬼神小说之后,市面上很快就出现了许多跟风之作,倒也卖得挺好。
这时候的人没什么版权意识,再加上那些话本子价钱也不高,傅玉衡也懒得追究。
反正能给他赚积分的是话剧和说书等艺术表演,他也没准备深入涉足话本行业。
这次也只是恰逢其会,在做点善事的同时,也给自己的书局引引流,增加一下正经书册和文房四宝的销量而已。
因为心里是真不在意,他说得是格外轻描淡写,也让林如海心中越发感慨:当真是无欲则刚!
“怪不得傅兄的日子这般自在,实在是令人羡慕。”
林如海感慨道:“只可惜,我家里只我一人顶门立户,也没个兄弟帮衬,怕是这辈子也难有傅兄这般悠闲的日子了。”
傅玉衡笑道:“说到底不过是人各有志。林兄一心延续家门荣光,自然是重担加身。
不像我胸无大志,这辈子的追求就是全家吃喝不愁,如今已然达成了,难免不思进取。”
林如海摇了摇头,“傅兄此言差矣,岂不闻得陇望蜀?说到底,还是知足才能长乐。”
道理他并非不懂,只是他做不到,也只能羡慕羡慕了。
两人从中午一直聊到晚上,傅玉衡苦留他用了晚膳,这才让人把家里新做的点心装了两盒子,又把半份书稿给了他,送他出门去了。
今日他在家中会客,徒南薰却是进宫给淑妃请安去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